薄皮纖孔菌別名稀針孔菌、薄皮毛背菌,生於樺等闊葉樹腐木上,常呈覆瓦狀生長,分布在吉林、四川、江蘇、浙江、湖南、廣東等地。
基本介紹
- 別名:稀針孔菌、薄皮毛背菌
- 中文學名:薄皮纖孔菌
- 拉丁學名:Inonotus cuticularis (Bull.: Fr.) Karst.
- 界:真菌界
- 門:真菌門
- 綱:層菌綱
- 目:非褶菌目
- 科:多孔菌科
- 屬:纖孔菌屬
形態特徵,分布,用途,
形態特徵
子實體一般較大,一年生,軟肉質,乾後硬,無柄。菌蓋(2~10)cm×(3~20)cm,厚3~20mm,半圓形或扇形,基部狹窄,常呈覆瓦狀著生,有時左右相連,琥珀褐色至栗色,有粗絨毛。漸變為纖毛狀或近光滑,往往有環帶。菌蓋緣暗灰色,薄銳,常內卷。菌肉近似蓋色,厚1~10mm,纖維質。菌管長2~10mm,管口初期近白色,後變至菌蓋色,每毫米2~5個,管壁薄而漸裂為齒狀,有少數剛毛呈褐色,多角形,錐形,(13~30)μm×(5~7)μm。孢子黃褐色,光滑,近球形至寬橢圓形,(4~8)μm×(3.5~5.5)μm。
分布
生樺等闊葉樹腐木上,常呈覆瓦狀生長。分布於吉林、四川、江蘇、浙江、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西藏等地。
用途
此菌藥用,香而甘,順氣益神、去邪風; 治狐臭、止血、療胃疾、治麻瘋病。對小白鼠肉瘤180及艾氏癌的抑制率為90%和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