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昭之死

《薄昭之死》是一篇文言文,出自《資治通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薄昭之死
  • 選自:《資治通鑑》
  • 示例:將軍薄昭殺漢使者
  • 類型:文言文
選自?,原文?,譯文?,

選自?

《資治通鑑》卷十四

原文?

漢文帝十年,將軍薄昭殺漢使者。帝不忍加誅,使公卿從之飲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喪服往哭之,乃自殺。
臣光曰:李德裕認為“漢文帝誅薄昭,斷則明矣,於義則未為安也。秦康送晉文,興如存之感;況太后尚存,唯一弟薄昭,斷之不疑,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也。”臣愚以為法者天下之公器,為善持法者,親疏如一,無所不行,則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夫薄昭雖素稱長者,文帝不為置賢師傅而用之典兵;驕而犯上,至於殺漢使者,非有所恃而然乎!若又從而赦之,則與成、哀之世何異哉!魏文帝嘗稱漢文帝之美,而不取其殺薄昭,曰:“舅母之後,但當養育以恩而不當假藉以權,既觸罪法,又不得不害。”譏文帝之始不妨閒昭,斯言得之矣。然則慰母心者,將慎之於始乎!

譯文?

在《資治通鑑》卷十四中找到了原文。翻譯如下:
將軍薄昭[註:薄昭是漢文帝的舅舅]殺漢使者(犯了罪)。文帝不忍心殺他,讓其他大臣陪他喝酒,想讓他(醒悟)自殺,薄昭不肯。文帝又讓大臣們穿喪服去給他哭喪,薄昭就自殺了。
我司馬光說:李德裕[註:唐代宰相]認為:“漢文帝殺薄昭,(在道義上)決定是正確的,在情理上則有些不妥。當年秦康公送晉文公返國的時候,曾發出見到舅父就如母親仍然在世一樣的感嘆。更何況太后還活著,就那么一個弟弟薄昭,決定的十分乾脆,完全沒有(不殺舅舅)安慰母親的想法。”我認為法律是天下公正的東西,只有善於執法的人,對親對疏一視同仁,沒有偏袒的人,則人們就沒有敢因為有背景依靠而犯法的了。(犯事的)薄昭雖然平常被稱為有德行的人,(但)文帝沒有採取說服教育的方法而是直接懲處,(文帝真是善於執法的人啊)。薄昭驕橫目無法紀,以至於殺漢使者,這不是因為仗著自己有背景么?如果縱容他赦免他,這和漢成帝、漢哀帝的亂世有什麼區別呢?魏文帝曾經讚揚過漢文帝的治世,但不肯定他殺薄昭這一點,說:“外戚[註:你的原文有誤,應為 舅後之家]應該從物質上滿足他們,而不是給他們權力,(這樣就不會)等他們觸犯了法律,又不得不秉公大義滅親。”這是在指出漢文帝一開始就應該給薄昭個(物質收入豐厚的)閒職,(這樣就不會因為薄昭犯政治錯誤不得不殺他了)[註:這也是自認為應該補齊的潛語]。既然這樣,那么想不讓母親難過,一開始就要謹慎(給外戚安排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