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命司對聯》出自《紅樓夢》第五回。小說中,賈寶玉夢隨警幻仙姑到了太虛幻境,二人一起到“薄命司”,匾額兩邊寫著這副《薄命司對聯》。作者曹雪芹。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薄命司對聯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紅樓夢》第五回
- 文學體裁:對聯
- 作者:曹雪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春恨秋悲皆自惹,(1)
花容月貌為誰妍(2)
(出自《紅樓夢》第五回。)
作品注釋
(2)花容月貌:比喻女子容貌美麗。妍,美。
作品賞析
對聯的內容正合太虛幻境這一虛構情節的需要,孤立地從表面上看,都是所謂“戒妄動風月之情”,與小說深刻地揭露當時現實社會的黑暗腐朽的主要傾向仿佛是矛盾牴觸的。但是,如果讀者仔細地研究曹雪芹對全書原來的構思,就會發現這些對聯也與這一回中諸多判詞、曲子一樣具有隱示人物未來命運的意思,並非泛泛地勸人淨心寡慾以求能超度“孽海”。
隱示的對象主要是小說的中心情節——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從現在所見後40回續書情節來看,林黛玉是死於被賈母等所棄,以及賈寶玉娶薛寶釵。這談不上什麼“春恨秋悲皆自惹”。可是,作者原來的構思並非如此。許多線索都可以證明,在曹雪芹的筆下,林黛玉原是為賈寶玉的獲罪受苦而憂憤悲痛致死的。所謂酬風月之債,主要也指眼淚還債,而“眼淚還債”的正確含義,應是說林黛玉流盡了最後的淚水,以報答知己相知相愛的恩惠,而不是如續書所寫的怨恨知己的薄倖。所以,見過全部原稿的脂硯齋寫下批語說:“絳珠之淚至死不乾,萬苦不怨,所謂‘求仁而得人,又何怨?’悲夫!”(《紅樓夢》戚序本第三回總評)這裡所引《論語》中“求仁”等等的話,就是“自惹”二字的註解。林黛玉後來行酒令時,抽得花名簽的詩句是“莫怨東風當自嗟”,也含有同樣的隱義。
但無論是“皆自惹”也好,“當自嗟”也好,或者如警幻仙姑歌中所唱的“覓閒愁”也好,都不過是懷著悲觀情緒的作者的無可奈何的話,他並不真正想把悲劇的造成歸咎於不幸者自身。這從小說任何一個情節的具體描寫中都可以得到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