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特徵
蕹菜輪斑病病原為蕹菜葉點霉(學名:
Phyllosticta ipomoeaereplants),為無性型真菌。病菌
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埋生於病斑寄主組織內器壁膜質,直徑94~192微米,孔口突破表皮外露。孔口直徑16~24微米。分生孢子卵圓形至腎形,無色,單胞,多具2個油球,大小(5.5~11.3)微米×(2~3.5)微米。
該病原除為害蕹菜外,還可侵染其他旋花科植物。
為害症狀
蕹菜輪斑病主要危害蕹菜的葉片,葉柄和嫩莖偶受侵染。葉片受害,葉片上初生褐色小斑點,擴大後成為圓形、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黃褐色至紅褐色,具同輪紋,後期在病斑上產生稀疏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易脫落穿孔。葉片上病斑數量較多時,病斑之間可相互匯合成為較大的斑塊,導致病葉片變黃,乾枯,甚至捲縮。葉柄和嫩莖發病,形成長橢圓形病斑,略凹陷,易從病斑部折倒。
侵染循環
病原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季,在適宜條件下病殘體產生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引起初侵染。植株發病後,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繼續傳播和侵染。一個生長季節可發生多次再侵染。
流行規律
蕹菜輪斑病在6月初始發,通常在陰雨連綿的天氣有利於發病。連作地或地勢低濕、株間鬱閉的田塊發病較重;植株生長衰弱時發病重。多雨、棚內濕度大、結露時利於病害的擴展和蔓延。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深翻曬土,剷除田間雜草,重病田實行輪作。根據品種特點合理施肥,增施腐熟有機肥,注意氮、磷、鉀配合,防止菜株脫肥。要合理灌水,不要過度灌溉,發病後不要噴灌,雨後及時排水,降低濕度。要及時摘除菜株底部發病老葉。
化學防治
發病初期,在天氣情況有利於病情發展時,可噴施50%
異菌脲(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40%多硫膠懸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70%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45%
噻菌靈(特克多)懸浮劑1000倍液等。間隔7~10天噴1次,用藥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