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雋英

蕭雋英(1901—1988),又名蕭鵬魂,廣東大埔縣人,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學部政治系。1924年4月加入中國國民黨,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國民革命軍東征軍總指揮部惠州留守主任、惠陽縣農民協會主席、中共惠州地委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惠州辦事處主任、中共廣東區委宣傳委員兼出版部主任等職。1928年赴日本留學,1933年畢業後回國,歷任中山大學教授、師範學院院長、《新宇宙月刊》和《群聲報》社社長、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南方聯合執行部秘書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執行委員、港九分會主任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委員、省文教廳副廳長、省文化局局長、省高教局局長、省業餘財經學院院長,中國外交學會理事,中國阿爾巴尼亞友好協會理事,中國印度友好協會理事,廣東省政協第一、二、三、四屆副主席,廣東省第五、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二、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員,民革華南臨時工作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長,民革廣東省分部籌委會常委,民革廣東省委員會第一、二屆副主委,第三、四、五、六屆主委等職。

1988年12月在廣州逝世,享年88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蕭雋英
  • 別名:又名蕭鵬魂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大埔縣百侯鎮帽山村橫坑水
  • 出生日期:1901年
  • 逝世日期:1988年12月
  • 職業:曾任廣東政協副主席、廣東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 
  • 畢業院校日本早稻田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擔任職位,

人物簡介

蕭雋英(1901—1988),又名蕭鵬魂,廣東大埔縣百侯鎮帽山村橫坑水人。幼年時因生父家貧賣給高陂鎮蕭錫傳為養子。民國元年(1912)他在高陂鎮國小畢業後,跟人學醫。民國6年春以後,到進灌國小、潮安縣城國小任教。民國9年8月到汕頭市,在粵軍義勇軍中辦事,自此跟隨孫中山參加民主革命。民國11年,任孫大總統特派員公署機要處長。民國13年4月參加中國國民黨。民國14年10月參加東征,到達惠州。同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民國15年後,任國民革命軍東征軍總指揮部惠州留守主任、惠陽縣農民協會主席、中共惠州地委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惠州辦事處主任、中共廣東區委宣傳委員兼出版部主任等職。
民國17年(1928)大革命失敗後,他與共產黨失去聯繫,旋即赴日本留學,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政治系學習。1933年畢業後回國,先後任中山大學教授、師範學院院長、《新宇宙月刊》和《群聲報》社社長等職。1940年赴香港辦私立實踐中學,後因香港被日軍占領而回到家鄉。他在家鄉,積極支持進步學生運動,從事進步的文化教育運動,出版進步刊物,宣傳抗日救國。
民國33年(1944)赴重慶參加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和中國民主同盟。民國34年冬到香港,任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南方聯合執行部秘書長。民國37年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執行委員、港九分會主任。幾年間他一直積極從事民主愛國運動,為爭取中國革命的勝利,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民國38年9月,蕭雋英離港赴北京參加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出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精神振奮,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先後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委員、省文教廳副廳長、省文化局局長、省高教局局長、省業餘財經學院院長。還任中國外交學會理事,中國阿爾巴尼亞友好協會理事,中國印度友好協會理事,廣東省政協第一、二、三、四屆副主席,廣東省第五、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二、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員,民革華南臨時工作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長,民革廣東省分部籌委會常委,民革廣東省委員會第一、二屆副主委,第三、四、五、六屆主委。在這期間,他兢兢業業地從事教育事業,與廣東省各民主黨派人士一道,參與廣東省大政方針的民主協商,推進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並與僑胞和港澳台同胞加強聯絡,致力於統一戰線、統一祖國的工作。1985年12月,經中共中央組織部批准,他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8年12月在廣州逝世,終年88歲。

人物經歷

1912年,蕭雋英在高陂讀完國小後,因家貧到中藥店當學徒。
1917~1919年,先後在家鄉百侯和高陂、潮安等地國小教書,後去南洋謀生。
20年代初,大埔人鄒魯任兩廣鹽運使,蕭雋英回國投其門下,開始接觸政界。
1922年夏,陳炯明叛變。鄒魯和蕭雋英等人赴香港、上海追隨孫中山的革命活動,策動兩廣各軍起義討伐陳炯明。孫中山任命鄒魯為駐香港特派員,蕭雋英為機要處長。在此期間,他在配合各軍肅清陳炯明在軍隊的影響方面做了許多工作。
1925年春,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取得勝利以後,廖仲愷派蕭雋英、童炳榮、羅醒等,前往潮安、饒平、大埔等地慰勞東征部隊。蕭雋英回到大埔除慰問東征軍隊,並籌建大埔縣國民黨組織領導機構,同時發展新學生社和共產主義青年團組織。10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他隨同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等,星夜步行去博羅縣向當地民眾做政治宣傳工作,後又去前線參加攻打惠州城。在鬥爭中他很快成為惠州地區的主要領導者。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國民革命軍東征軍總指揮部惠州留守主任、惠陽縣農民協會主席、中共惠州地委書記、共青團惠州支部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惠州辦事處主任等職。
1926年9月,蕭雋英調回廣州任中共廣東區委宣傳委員兼出版部主任,出版《人民周刊》,籌辦“真關”印刷廠和“東山書店”,積極開展革命宣傳和出版工作。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事變後,蕭雋英隱居香港。不久得到其胞兄蕭冠英幫助去日本,於1930年考進早稻田大學政治系。
1933年8月,蕭雋英畢業後回國,先後任中山大學教授,師範學院院長等。此時,正值共產黨員饒彰風主辦的《天王星》被國民黨當局下令停刊並被通緝,他仍積極籌辦《新宇宙月刊》和《群聲報》、《大眾生路》等進步刊物,撰寫文章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綱領,積極支持進步學生運動。
抗戰期間,蕭雋英辭去中山大學教職,去香港辦私立實踐中學並參加抗日活動。1941年12月,日本帝國主義侵占香港。蕭雋英於1942年春回到大埔家鄉。不久,他代表鄒魯去重慶出席“三民主義座談會”,同時參加了“中國民主同盟”。
1945年4月,毛澤東發表了“論聯合政府”的文章,共產黨發表了建立“聯合政府”聲明,蕭雋英積極做好團結統一戰線的工作。1945年8月,國共重慶談判期間,蕭雋英鼓勵鄒魯宴請毛澤東、周恩來,祝願談判成功。1945年10月,蕭雋英在重慶為團結文化界人士,積極協助籌備成立“中國學術工作者協會”,郭沫若為該會理事會主席,蕭雋英被選為領導成員之一。為了做好海外的團結統戰工作,蕭雋英於1947年5月、6月間,先後到達新加坡、檳城、怡保、吉隆坡、巴生、彭亨等地,向華僑宣傳愛國民主運動。同時還在檳城、怡保、吉隆坡3個地區建立了“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在新加坡建立了“民革”組織。1948年3月底,蕭雋英回到香港,繼續從事民主愛國運動。6月間,建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港九總分會”,蕭雋英任主任,他積極協助連貫、饒彰風等人,做好策動國民黨軍隊官兵起義的工作。
1988年12月2日在廣州病逝,終年87歲。

擔任職位

1949年9月,蕭雋英赴北京參加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出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1949年10月後,他先後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廣東省文教廳副廳長、廣東省文化局局長、廣東省高教局局長、廣東業餘財經學院院長、中國外交學會理事、中國阿爾巴尼亞友好協會理事、中國印度友好協會理事,廣東省政協第一、二、三、四屆副主席,廣東省第五、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二、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執行委員、省委員會第一、二屆副主委、第三、四、五、六屆主委。1985年12月,經中共中央組織部批准,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