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氏族譜

“蕭”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殷商時期;據《元和姓纂》、《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為周代宋國微子啟的後裔。《通志·氏族略》:“蕭氏,古之蕭國也,其地即徐州蕭縣,後為宋所並,微子之孫大心平南宮長萬有功,封於蕭,以為附庸,宣十二年楚滅之,子孫因以為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蕭氏族譜
  • :一個古老的姓氏
  • 追溯:遠古的殷商時期
  • 資料所載:《古今姓氏書辨證》
說明,蕭氏起源,光大,血淚盛朝,

說明

1、 很多人認為“肖”是“蕭”的簡寫或俗寫,其實不然。“蕭”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殷商時期;而“肖”根本就不是一個姓(歷史上出現過幾次“扁姓”事件,某些蕭氏族人被貶姓“肖”,此情況另當別論,但這些所謂的“肖氏”族人,其後代大都改回了蕭姓,因此,“肖”作為姓氏只是個例中的個例)。可以說,直至文革前,中國以“Xiao”為姓的人中有99.99%都是姓“蕭”的。由於“文革”期間推行“二簡方案”,將“蕭”字簡化為“肖”。二字的混淆, 造成了蕭氏族群姓氏分化。 特別是《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辭典》錯誤引導,以“‘蕭’(姓)俗作‘肖’”的解釋泛濫成災,此後,造成了各級行政主管部門盲目加以套用的後果。上一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實行公民身份證制度,在製作身份證時,大量身份證把“蕭”改為“肖”,使蕭氏族群莫衷一是。
2、因蕭氏支系十分複雜,現今各個支系很不統一,若有宗親修改此詞條,請務必保存前版的原型,加上自己所掌握的資料即可。否則越改越亂。

蕭氏起源

據本氏族譜(此為今湖北省監利縣等地支系所存族譜)記載:
蕭氏得姓始祖名叔字太心,為微子十三世孫。
微子,帝乙長子,紂王之兄,名啟。周成王時,微子代續殷,受封於河南商邱,國號宋,即清之河南歸德府商邱縣。因其傳至十餘世,先後產生了孔、戴、皇甫、華、蕭等姓氏,故為河南宗派之祖,我族尊之為發姓祖。
自微子下傳,至太心公以前,蕭氏祖先皆有名無姓。太心公為“微子十三世孫,光公之子,生周平王時。莊王三十五年,宋大夫南宮萬弒君閔公而立公子游。公仗義率宋室載武宣穆莊五公之子孫,以師伐之,殺其黨南宮牛及子游等,而立公子御說是為桓公。又將猛獲南宮萬等醢之,以平亂有功,遂封食采蕭邑,今徐州蕭縣是也,為宋附庸。惠王七年,公朝於周,加封蕭邑為蕭國,因封賜姓,是為蕭姓得姓始祖,地屬古之沛郡,故為沛郡宗派。”
派行引 :始祖仗大義 率師平亂臣
賢君賴翼佐 宋室藉安寧
太心公為二子取名為祖殷、祖宋,正顯蕭氏出處。而二孫名史、傳,則示開創家乘。始祖妣燕氏,為燕桓侯之女,封一品夫人。
第二世祖殷公妣為秦德公之女,自此與秦氏世代交好。第三世史公妣為秦穆公之女,第四世簡公妣為秦穆公孫女康公之女,第五世尚義妣為秦共公之女,第六世馥公妣為秦桓公之女。
尚義公,“字善長,生周襄王時,立為世子,父薨嗣位,食采蕭國。好客,禮賢下士,愛民。周定王十年甲子冬十二月,楚子惡其強盛,舉兵侵蕭,宋華椒以蔡人救之。公囚熊相宜寮及公子丙,楚子曰‘勿殺,吾即退’,公殺之,楚子怒,遂圍蕭,蕭潰,勢漸衰弱。”
至二十世,譜中所載惟有三人:旃、旌、顯。
引申:
曾在一本記敘百家姓氏起源的書中看到,蕭氏起源於梁武帝蕭衍,而後來又知有文記載衍公乃蕭何二十五世孫。其實,關於姓氏起源的資料,最真實最全面莫過於各家家譜。據譜推本溯源,衍公確是何公二十五世孫。可能是現存的蕭氏本家幾乎全為衍公之後吧!因為古代除了皇帝,人類繁衍並不昌盛,始祖創蕭氏,傳至十世也只有四人。從何公到衍公世系分支也並不浩繁,且何公之後蕭氏逐步衰退,直至其二十四世孫道成公成為皇帝,道成公一族才顯赫起來。後來道成公侄子嗣位後,又對道成公子孫及旁系血親大肆殺戮,直至衍公之兄。
其它說法:
1、出自大禹賢士伯益後裔。據有關資料所載,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領伯益之後作士於蕭,便以蕭為姓,其後代延襲姓蕭。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據史籍記載,伯益是個很能幹的人,舜時曾負責掌火,“烈山澤而焚之”,使禽獸逃匿,開闢了許多農田;又跟隨禹跋山涉水疏通河道,救萬民於水火。伯益的巨大功績使他的子孫得到封賞,其中一個叫孟虧的,被分封至蕭地(今安徽省蕭縣西北),建立了蕭國,並以國為氏。蕭孟虧是蕭姓第一人。
2、出自子姓,以國為氏。據《元和姓纂》、《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為周代宋國微子啟的後裔。《通志·氏族略》:“蕭氏,古之蕭國也,其地即徐州蕭縣,後為宋所並,微子之孫大心平南宮長萬有功,封於蕭,以為附庸,宣十二年楚滅之,子孫因以為氏。”《元和姓綦》也持此說。由於宋微子是殷商後裔,而蕭國是由微子之孫大心所建,故蕭姓源流可追溯到上古聖君商湯。後世蕭姓大多認可此一說法。
3、出自少數民族改姓或被賜姓,得姓蕭。據《續通志·氏族略》、《姓氏詞典》、《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漢朝時巴哩、伊蘇濟勒、舒嚕三族被賜姓蕭,兩晉南北朝時契丹巴哩、伊蘇濟勒、部嚕三氏改姓蕭。據《遼史·列傳·后妃》記載:“太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兼稱劉氏,以乙室、拔里比蕭相國,遂為蕭氏。”遼後族以蘭陵為郡望,並自稱其先祖是蘭陵人,把自己附會為西漢宰相蕭何的後裔。據《續資治通鑑》記載,有遼一朝“姓氏止分為二,耶律與蕭而已。”可見契丹各族中蕭姓群體的規模是相當可觀的。
4、外姓改入。據台北蕭氏宗親會印行的《蘭陵世家·蕭、鐘、葉三姓本是一家》記載,宋朝有一將軍名鐘達,為奸臣所害,抄斬九族,他有七個兒子,其中三個死裡逃生,為避害而分別改姓蕭、葉。但此說多有破綻,存疑。此外,金、元時期,在我國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因創教人姓蕭,一些非蕭姓嗣教者被改為蕭姓。

光大

派行引:酇侯公第一 太傅學無雙
近代嗣封爵 遠孫愈熾昌
至第廿一世,旃公子三:柯、何、訶,旌公子一阿,顯公子一荷。後七者皆從漢有功,賜封食邑。
何公,“字大德,生秦始皇初。秦末為沛郡主吏掾,及漢高起為沛公,公為丞督事。漢高東征,公守關中。轉曹調兵,未當乏絕,鎮國輔民,高帝自言不如。佐漢成業,拜為相國,詔封功臣,公為酇侯,食邑獨多。復又詔定元位功次,有萬世之功,位居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位冠群臣,名魁三傑。薨於孝惠二年七月辛未日,葬雍州鹹陽東北三十七里,諡文終侯。其餘事實具載公傳。
妣同氏,始封一品夫人。次妣孫氏、三妣呂氏、四妣曹氏,俱同夫人,出見漢書。他譜有載公三子大成、大用、大興者皆誤。子二:祿、延。”
何公次子延公“始封筑陽侯,封在南陽郡,與父酇邑同郡。孝文元年,羅母同氏封,更公為酇侯。孝文二年薨,謚定侯。妣曹氏,系平陽侯曹參之女。”直至二十九世禹公,皆以何公舊勛之後,為漢室各代皇帝嗣封為酇侯。禹公生漢成帝時,妻為新王莽女,後因王莽之故,酇侯名止,俱見漢書。
自三十世以下,歷經東漢、三國、晉代,直至四十四世,我氏先祖文臣武將,人才輩出。其中有古陽縣佐、尚書護軍、泉州從事、廣陵郡丞、淮陰令等等,又有人舉茂才為五經博士等,舉進士著更是不在少數。可以說,自西周至唐宋,甚至明代,我系先人世代英傑,人才輩出,恰好映射了中國古代歷史。元、清兩朝,一方面漢人受排擠,另一方面漢人牴觸外族,我族黯淡許多自是情理之中,想必很多家族亦是如此。尤其是元末,家族黯淡,半數族人未傳,這直接反映了元末的社會境況。
話說回來,正是有遠祖的英傑作為基礎,才會有齊梁時代蕭氏天下的誕生。

血淚盛朝

派行引:誠生有道 發政多仁
匡王定國 輔世長民
流芳奕葉 慶澤雲礽
維祖裕後 聲振前漢
甘棠盛朝

  
輩譜引:忠友良木 ,尚德光火,
維秉國成,印心似水。
傳至四十四世,道成公做了皇帝,此後人脈關係變得昌繁複雜,皇位傳承軌跡亦變化多端。為了皇位,多少先祖慘遭同門毒手!齊梁時代是蕭氏的盛朝,卻也是一段血淚史。南北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代之一,王侯將相爾驅我趕,致使百姓生活凌亂不堪。因此,多數史書都對南北朝的執政者極端批判。
主要人物吊式圖:










整公次子 誠館







整公長子 誠雋
四一世










嗣子







樂子
四二世










次子 順之







承之
四三世










道賜


道成①



道生
道度
四四世

七子 發宏







發衍
發懿
嶷公

賾公②


發鸞⑤
發鳳

四五世
次子 正德


繹公③
綱公②
紀公



統公
淵明⑤


長懋
八子 寶融⑦
寶元
三子 寶卷⑥
遙光

四六世


芳智④⑥
元良



詧公
譽公
歡公


昭文④
昭業③





四七世







巋公











四八世






瑀公
琮公⑥











四九世
註:紅色——曾稱帝者;黑體——直系先祖
齊梁國史譜料
479年 齊高帝道成 建元 (在位4年)
483年 齊武帝賾 永明(11)
“字宣達,初仕宋,為左衛將軍。升明三年為宋僕射。齊建元元年,父王即位,為太子。四年,父崩,遂嗣帝位,立子長懋為太子,改元永明。在位剛毅有斷,政總大體,史稱有齊梁良主。在位十一年,壽五十四歲,生宋元嘉十七年庚辰,崩永曲十一年癸酉秋,葬景安陵廟,號世祖武皇帝。”
高帝與武帝都可謂是南北朝少有的明主,政治經濟都有復興的勢頭,可惜高帝在位不過四年,而武帝太子又逝於武帝之前,次子子良有譽於當時,武帝卻立昭業為皇太孫,昭業生長深宮而無能,排擠叔父子良。此時,蕭鸞早有野心。武帝死後,齊國實際上已不再安穩了。
昭業即位後,“政事悉委西昌侯”,後又“欲謀誅鸞,鸞慮變,乃以太后令廢為爵林王”。鸞以太后令立昭文為帝之後不久,就又廢昭文,自稱帝。
494年 明帝發鸞 建武(5)
“字景樓,少孤,高帝撫之,愛如己子。建元元年,高帝即位,封西昌侯,次為郢州刺史。帝立太孫昭業,受遺詔為林王迎立為新安王。昭文即位,公為驃騎大將軍,錄尚書,封宣城,公尋為太傅,進爵王。昭文幼稚,難理朝政,又以太后令廢為海陵王,即位,改元建武,又更永泰,立三子寶卷為太子。在位五年,生宋孝武帝大明三己亥,崩永泰元年秋,享年四十歲,葬西安陵廟,號高宗明皇帝。”
明帝先殺昭業,廢昭文自立,然後大殺齊諸王,誅盡高帝、明帝子孫。
499年 東昏侯寶卷 永元(2)
寶卷,比其父殘暴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致反王四起,尚書令懿公為其平亂之後卻遭殺戮。懿公弟衍公起兵襄陽,奉南康王寶融為王,攻入建康,宣德太后廢寶卷為涪陵王,立其弟寶融,追謚為東昏侯。
501年 和帝寶融 延興(1)
“即位一年,禪位於梁,年十六而崩,追尊為齊和皇帝。”
502年 梁高祖武帝衍 天監(48)
衍公為南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前三四十年為“魏晉以來未有之興盛”(《梁書 》)。可惜晚年盲目崇佛,大修其表而未悟其中,以致毀於侯景之亂。梁國實際上已隨著武帝的逝去而四分五裂了。
548年 侯景亂
549年 侯景攻下台城,立正德為帝,不久廢之,殺之。
如前所述,現存的蕭氏宗親幾乎全為衍公之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