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縣清水河中學是蕪湖市教育局直屬的完全中學,安徽省教育廳首批命名的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樣該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蕪湖縣清水河中學
- 創建時間::1954年
- 類別::中學
- 學生人數::28人
- 教師人數::156人
- 所屬地區::中國 安徽
歷史沿革
一、蕪湖縣中學時期(1954—1969)
蕪湖縣在解放後,由於廣大農村沒有一所中學,安徽省政府和專署決定一九五四年在蕪湖縣創辦一所中學,但那年蕪湖縣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縣內圩堤大都潰破,無法建校。原來安排招收初一新生的計畫,只好委託宣城灣址國中(現蕪湖縣一中)代招。第二年四月八日,蕪湖縣人民政府成立了以縣長朱哲為首的建校籌備委員會著手建校事宜。專署和縣政府共同研究,確定校址在清水鎮之北,徵用了清水鄉的28.9畝菜地為建校用地。從七月二十日開始,用兩個月時間完成了包括教學樓在內的1118.226平方米的校舍建築任務。與此同時,暑期內縣政府抽調政和區副區長夏春林主持校務,專署調配了教職工十六人,按時完成了第一次國中招生任務。九月二十日蕪湖縣初級中學(當時校名)初二年級一個班(58人,系接收灣址國中代招學生),初一年級兩個班(學生117人)正式開學。
為進一步加強對學校工作的領導,一九五六年八月省人民政府正式任命趙子斌同志為校長,原主持校務的夏春林同志任副校長。九月份開學不久,學校與清水國小聯合成立了黨支部,校長趙子斌兼任支部書記。
一九五七年七月,學校首屆國中畢業生畢業,這屆五十五名畢業生,十九人考入高中或中專,其中呂朝璋同學體育成績突出,後來考取北京體育學院,畢業後分配在國家體委工作。
按照黨章規定,1957年學校單獨建立支部,直屬縣直機關黨委,書記仍是趙子斌校長兼任。
一九五八年,省政府和專署決定將蕪湖縣初級中學升格為完全中學,中科院院長郭沫若應學校請求親筆題寫校名“安徽省蕪湖縣中學”,同時還題寫了“科學館”作為興建科學館匾額之用。由於學校規模擴大,於是再征校址東邊和北邊的土地51.5畝,校園面積達80畝。那時學校基建投資加大,添置了圖書、儀器、體育設施,師資力量也得到進一步充實,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一九五九年國中畢業生138人有134人錄取高一級學校,初三(3)班的諸志生同學被挑選保送河北保定航空學院學習,他成為蕪湖縣國中畢業生第一個飛行學員。一九六零年初三畢業班在全專區(含現在蕪湖市、宣城市、黃山市、巢湖市及所屬縣)統考中,名列第四,為蕪湖縣人民爭得一份光榮。初三學生魏培基創作一幅國畫《接媽媽去》被選送參加印度香卡國際兒童畫展獲金獎,中國兒童福利會致函學校祝賀,為學校贏得了榮譽。1960年秋季高一招收72名學生,從此,初一到高三,年級齊全,成為真正的完全中學。1961年首屆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的有四十人,80%被高校錄取,其中錄取重點院校的不乏其人,語文、政治單科均分列全專區之首。隨後的三屆高中畢業生錄取高校的人數更多,其中佼佼者如俞桂香錄取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後到外交部工作,後來任禮賓司司長。未被錄取的也湧現出一批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如五屆全國人大代表馬玉保,成為清水苗木行業的發起者。1963年6月,安徽省委副書記桂林棲同志來校視察,對學校工作予以指導。1964年6月,省教育廳張副廳長也來校檢查工作,對充實學校儀器設備曾給予大力支持。
“文革”開始後,1966年6月10日校園內出現了大字報,接著縣委派來了工作組,“文化大革命”在學校全面展開了,很快學校就陷入癱瘓狀態。一些人趁混亂之際,把校長室、教導處的檔案資料洗劫一空,近三萬冊圖書、價值十餘萬元的儀器也毀損殆盡。一九六九年學校成立了革委會,副主任是姚元才和吳同秀,這個“紅色政權”成立以後,著重抓了“一分為五”的分散下遷工作。九月,成立了萬春、祠山、大閘、張鎮、王拐五個公社中學,蕪湖縣中學解體,也走完了她艱苦創業、發展興旺、動亂解體的全部歷程。
二、萬春中學時期(1969—1981)蕪湖縣清水河中學 1969年9月,學校改名為萬春人民公社中學,學校在被“一分為五”的同時,校園和校舍也被無償占用34.4畝和1559.76平方米,把萬春人民公社中學擠到原縣中校園一側。1970年姚元才調出,夏春林任革委會主任,王訓之任副主任。1971年9月國中部三個年級,高中部兩個年級(兩年制),此時萬春人民公社中學已是蕪湖縣“文革”期間最早出現的完全中學。一九七二年春,首屆高中畢業生有25人被輸送到蕪湖中學教師進修學校(蕪湖師專前身),以後都當了中學教師。1976年1月夏春林同志去世,黃勛同志任主任,石向東、陳文宣同志先後任副主任。1977年11月蕪湖地區教育局確定該校為地區重點中學。1978年4月,黃勛同志和王訓之同志、陳文宣同志先後調出,俞宏圖任革委會主任,後來恢復校長職務名稱,校長為俞宏圖,副校長為石向東。根據蕪湖縣革委會《關於全縣中學領導體制、隸屬關係和完全中學設定的通知》精神,萬春人民公社中學更名為“蕪湖縣萬春中學”,歸所在地萬春區領導。
一九七九年開始,學校加強了教學管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拔亂反正,醫治動亂的創傷。這年,由於張鎮中學高中部撤銷,高二轉學至該校的王元青參加高考,因化學單科成績列全省考生的前茅,被破格錄取到北京大學生物系考古專業,成為解放後蕪湖縣錄取北大的第一人(現為中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0年6月6日,因區劃調整,蕪湖縣隸屬蕪湖市領導,原來由地區確定的重點中學也隨之取消。一九八一年四月十六日,蕪湖縣人民政府決定萬春中學為縣重點中學,後由於萬春公社創辦了一所國中,校名極易與完中混淆,故改“萬春中學”為“蕪湖縣清水河中學”。
三、蕪湖縣清水河中學時期(1981—2006)
由於萬春公社新辦了國中,減輕了學校國中部壓力,這樣清水河中學變成了以高中部為主的完全中學。一九八一年九月,巫俊欽同志調入任校長,副校長是徐學忠、陶玉保、石向東,俞宏圖任專職支部書記。一九八二年四月,俞宏圖調出,繼任專職書記是丁治同志。是年,學校建造了一座水塔,容水五十噸,解決了多年來吃水難的問題,食堂也改用蒸汽做飯,師生生活條件有了改善。一九八三年九月,巫俊欽同志調出,徐學忠升任校長。這一年,經多方努力,學校收回原徵用的土地28.6畝,校園面積擴大了,把四周用大水泥塊砌成圍牆,長270米,有利於學校封閉式管理。1983年經省教育廳批准,改高中學制兩年制為三年制。一九八四年暑期,因幹部“四化”的要求,學校進行了體制改革。支部書記丁治,副校長陶玉保退居二線。校長仍是徐學忠,副校長是鄭忠秀、石向東、魏興華。不久,徐學忠和石向東相繼調出,鄭忠秀任校長兼書記,副校長是強瑞林同志。一九八六年是該校高中恢復三年制後的首屆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由於學校集中精力狠抓教學質量,並配備了精幹的教師隊伍,這屆畢業生參加高考取得了驕人的成績,107人達線,27人錄取本科院校,7人錄取重點院校。其中何岳錄取北京大學數學系,馬大金錄取清華大學物理系(成為我縣第一個錄取清華大學的學生)。學校收到北大、清華大學的賀信,也受到縣委、縣政府嘉獎,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名噪一時。
一九八七年暑期,學校領導班子作了調整,鄭忠秀仍為校長兼支部書記,副校長是居務宗、左申玉。學校各項工作也穩步前進,不斷發展。由於高中部人數增加,教室緊缺,學校於一九九O年興建一幢(三層十二個教室)教學樓,教學條件得到改善。一九九O年左申玉副校長調離該校,強瑞林任副校長。一九九一年該校高考取得喜人成績,應屆畢業生共有四人錄取本科院校(全縣只有十人),超過省重點中學蕪湖縣一中。一九九二屆高中畢業生張躍壽錄取了長春空軍飛行學院,成為恢復高考後該校首位錄取的飛行學員。一九九四年學校舉行了建校四十周年慶典,老校友返校互訴友情,共謀學校發展。一九九五屆高中畢業生陳治國、周世進兩人錄取長春空軍飛行學院,學校受到安徽省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和南京軍區空軍司令部的通報嘉獎。一九九六年四月,校長鄭忠秀退休,居務宗升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教務主任梁益民升任副校長,強瑞林仍為副校長。居務宗校長上任後在前任工作的基礎上,大力實施四制改革,調整了中層幹部隊伍,狠抓學校管理和內涵建設,各項工作取得較大成績:教學質量穩步上升,高考本科錄取率和達線率穩居全市農村中學之首,連年受到市教育局嘉獎,學生學科競賽也多次在市級以上獲獎;學校硬體實施不斷加強,開發了沿蕪屯路門面房,興建了學生公寓(建設面積1800平方米)和綜合樓(建設面積2200平方米),改造了籃球場,新建了校園廣場、升旗台,教師集資建造建築面積達250米的宿舍樓一幢,進行了校園綠化和美化,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學校學生數也大幅度上升,由不足一千人上升到近兩千人,人數幾乎翻一番。學校為此也贏得了多項榮譽:縣綜治工作先進單位、蕪湖市衛生標兵單位、蕪湖市現代裝備先進集體、蕪湖市五?四紅旗團委等。因此被業內人士譽為“我省農村完中的一朵奇葩”。
二OO一年四月十三日,副省長蔣作君在省廳胡平平副廳長、市政府胡培麗副市長的陪同下來校視察工作,聽取了居務宗校長的工作匯報,蔣省長對學校工作予以高度評價。
二OOO年七月,梁益民副校長調出。1996年8月調任火龍崗中學校長的楊炳生同志回學校任副校長。二OO一年八月居務宗校長退居二線任調研員,楊炳生同志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教務主任蘇自先升任副校長兼支部副書記,二OO二年三月汪全收同志任副校長(二OO五年三月調出),同時進一步充實了中層班子,使學校班子隊伍充滿了活力。楊炳生校長上任伊始,經教代會審議,提出了“以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為主題,以強化學校內部管理,最佳化教學過程為主線,以建設高素質的教職工隊伍為根本,以全面提高辦學層次和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的五年發展規劃,並得以大力實施,學校各項工作快速發展。他充分認識到誰要搶占21世紀教育制高點,就必須充分掌握現代教育理論與技術手段,為此,學校於二OO二年四月與北大附中簽訂協定,成為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示範學校,充分享受和利用全國名校北大附中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提升該校的辦學層次。學校舉行了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示範學校揭牌儀式,蕪湖縣四大班子領導,市、縣教育局領導參加揭牌儀式,並給予高度評價。學校成為皖南第一家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示範學校,中國教育電視台等多家媒體予以報導。學校還抓住高中適度超前發展的有利契機,擴大高中部規模,使高中部達25個班,學生數超過2400人。學校當機立斷,基建開始大手筆,興建了一幢容納25個標準教室的高中部教學樓(建設面積3300平方米),使學校硬體建設上了一個新台階。學校還狠抓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傳幫帶等方式培養一支骨幹教師隊伍,教學質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二OO二年高考,高二學生陳大蔚參加中科大少年班考試並被錄取,開全國農村中學學生錄取中科大少年班之先河。2003年在蕪湖市普通中學辦學水平評估中獲優秀等級學校。二OO三年高考考生達本科線超過90人,二OO四年高考達本科線學生超100人,二OO六年高考應屆考生達本科線超100人,取得了歷史性突破。高考一年一個台階,連年受到市局表彰和縣委、縣政府嘉獎,學校發展駛入快車道,《人民日報》、《安徽青年報》等報刊曾專版報導學校取得的成績。
四、蕪湖市清水河中學(2006——)蕪湖縣清水河中學 二OO六三月,由於蕪湖市區劃調整,學校更名為蕪湖市清水河中學,直屬蕪湖市教育局領導,同時學校也被省教育廳命名為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樣該校,這給學校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契機。
劃入市區以來,學校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學校加強了管理,健全了制度,各項工作儘快與市區中學並軌。加快了教師隊伍建設,積極推薦教師申報蕪湖市骨幹教師,努力鍛造一支骨幹教師隊伍。2006年暑期,市局撥款將學校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老教學樓在保留原來風貌的前提下維修一新,改建成辦公室,極大地改善了辦公條件。學校還積極加大校園文化建設,將老縣中的文化積澱與現代教育特徵融合,構建具有清中特色的校園文化。學校正著手進行校園規劃。
建校五十餘年來,學校在幾代人的努力下,為社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人才,“老校新顏育英才,立志改革爭一流”。清水河中學在改革和發展的世紀潮中,力爭把學校辦成全市一流的普通中學,正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辦學規模
學校擁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有高規格的理化生實驗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網路教室、電子閱覽室、多功能會議室、課堂診斷室,還有一個能容納500人的階梯教室(多功能學術報告廳)。學校是安徽省一類電化教育達標學校,理、化實驗室按一類實驗室標準配置,是蕪湖市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先進集體,蕪湖市辦學水平評估優秀等級學校。
師資力量
榮譽成績
夢想引領未來,奮鬥成就輝煌。當前,清水河中學決心把握區劃調整的契機,以新課程改革為抓手,傾情演繹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辦學理念,為蕪湖的教育事業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