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核電站

蕪湖核電站

蕪湖核電站位於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縣荻港鎮芭茅山,處於皖電東送通道上,毗鄰長江三角洲負荷中心,具有良好的選址條件和區位優勢。項目規劃建設4台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總投資近500億人民幣,建成後年發電量約300億千瓦時,可就近向皖南負荷中心供電,也兼顧“皖電東送”,為長三角以及上海地區經濟發展提供電力支持。安徽蕪湖核電有限公司於2008年10月14日掛牌成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蕪湖核電站
  • 位置:安徽省繁昌縣荻港鎮徐圩村
  • 業主單位:安徽蕪湖核電有限公司
  • 額定功率:100 萬千瓦
  • 年發電量:約300億千瓦時
  • 主要股東:中廣核、申能、皖能、上海電力
基本信息,項目概述,位置,機組,股東信息,規劃建設,規劃中,風電基地,項目進度,核電優勢,環境影響,最新訊息,

基本信息

項目類型:擬建項目
蕪湖核電站
行業分類:電力工業
建設周期:5年
所在省份:安徽
所在城市:蕪湖
建設單位:安徽蕪湖核電有限公司

項目概述

位置

安徽蕪湖核電站芭茅山廠址位於繁昌縣荻港鎮,位於長江南岸,距離繁昌縣縣城(繁陽鎮)(SE方位)約17公里,距離蕪湖市區(ENE方位)約38公里,距離無為縣城(NW方位)約18公里,距離巢湖市區(NNW方位)約50公里,距離銅陵市區(SW方位)約36公里,距離合肥市區(NW方位)約99公里。屬沿江丘陵地帶,地形起伏較大。

機組

規劃建設4台100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一次規劃,分期建設。一期工程擬建設2台100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採用中廣核集團擁有自主品牌的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路線--CPR1000,工程預計總投資約230億元。

股東信息

皖能電力擬與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申能股份上海電力分別按15%、51%、20%、14%的比例共同在安徽省蕪湖市投資設立安徽蕪湖核電有限公司,進行安徽蕪湖核電站一期工程的前期項目開發、申報等工作。
蕪湖核電公司首期註冊資本金為2億元,其中第一次出資額為1億元人民幣,由各方按股權比例以人民幣現金繳付;其餘出資額由各方按股權比例在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內以人民幣現金繳付。皖能電力按照15%的出資比例計算,首期應出資3000萬元,第一次出資1500萬元。

規劃建設

到2020年,皖江示範區要形成由公、鐵、水組成的“三橫五縱”綜合運輸通道。其中,“三橫”是指沿江綜合運輸通道、南京-合肥-武漢綜合運輸通道、皖贛綜合運輸通道;“五縱”是指合肥-宣城-杭州綜合運輸通道、合肥-安慶-九江綜合運輸通道、六安-安慶-景德鎮綜合運輸通道、合肥-銅陵-福州綜合運輸通道、徐州-滁州-南京綜合運輸通道。
以上是省政府昨天公布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基礎設施規劃”中的內容,除交通外,還對能源、資源、信息技術等各個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都做了詳細規劃。

規劃中

2015年前,我省規劃開工建設蕪湖繁昌壓水堆核電機組一期工程,這也是我省的第一座核電站。與此同時,還要推進池州吉陽壓水堆工程前期工作,加強安慶高溫氣冷核電廠址保護工作並加快實施建設。

風電基地

未來皖江要建設兩個風力基地,風力發電規模突破30萬千瓦。其中,滁州風電基地要建設來安龍頭港、龍臥寺、東寺港、寶山和大港風力發電項目,總裝機規模24.75萬千瓦 。而沿江的風電基地主要是要加快推進望江、宿松、天長項目前期工作。同時,皖江示範區還要大力謀劃沿江沿湖風電場項目。
區內所有市縣管道供氣我省將加快天然氣管道連線線的工作,擴大天然氣管網的覆蓋範圍,力爭到2015年,示範區內所有城市、縣城和重點建制鎮,實現管道供氣。

項目進度

2006年9月,項目建議書上報國家發改委,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全面展開。
蕪湖核電站簽字儀式蕪湖核電站簽字儀式
2006年9月17日,中廣核委託長江中下游水文資源勘測局到繁昌進行水文站選址工作。
2006年11月,中國廣東核電集團蕪湖核電項目籌建處正式掛牌。
2007年10月,中國核電有關方面專家聚集蕪湖,對蕪湖核電項目專題的可行性進行評審諮詢。
2008年9月,安徽蕪湖核電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8年11月6日,安徽省發改委和上海發改委聯手向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上報請示,要求將蕪湖核電項目列入國家核電“十二五”發展規劃,同時明確提出將蕪湖核電項目作為安徽核電的首選目標。

核電優勢

核電項目是目前國際上最清潔、安全、經濟、高效的能源,它與外界環境之間設定了三道屏障,只要一道屏障是完整的,就不會發生事故。已開發國家如美國、法國、德國等都建造了大量核電站,核電站發出的電量已占世界總發電量的16%,其中法國核電站的發電量已占到該國發電量的78%。有關統計數據表明:一座100萬千瓦的火力發電廠,每年要消耗300萬噸煤資源,而同樣規模的核電站,只消耗數噸核燃料,極大的節約了煤炭資源。因此,中國核電發展前景廣闊。

環境影響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2006年3月18日開始施行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發2006[28號])的要求,結合安徽蕪湖核電站一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選址階段)的編制,在該報告書報送國家環保總局審批前向公眾公告如下信息。
(一) 建設項目情況簡述
(1) 項目基本信息
項目名稱: 安徽蕪湖核電站一期工程;
項目業主: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
建設性質: 新建;
項目規模: 兩台百萬千瓦級AP1000壓水堆核電機組,額定功率1250MWe/台;
項目地點: 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縣荻港鎮。
(2) 項目建設必要性
— 符合國家“積極推進核電”的能源戰略;
— 可進一步滿足安徽省電力負荷增長的需要;
— 改善安徽省的電源結構,促進能源消費多元化,減少運輸壓力;
— 核電作為清潔、安全的能源,可滿足環境保護的需要,有助於減排SO2、NOX等大氣污染物。
(3) 工程概述
安徽蕪湖核電站一期工程擬採用AP1000核電機組,採用了非能動、雙層鋼襯裡等安全技術,進一步提高機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安徽蕪湖核電站一期工程預計在2009年10月1日具備澆灌第一罐混凝土的條件,單台機組建設周期為58個月,兩台機組間隔8個月,預計分別在2014年和2015年建成投產。
安徽蕪湖核電站一期工程的工程技術方案主要技術特徵如下:
— 機組額定電功率1250MWe;
— 電站設計壽命60年;
— 機組平均可用率≥82%;
— 換料周期為12個月;
— 採用先進的燃料組件和先進的燃料管理政策;
— 採用數位化儀控技術和先進主控室設計;
— 採用體現先進壓水堆要求的嚴重事故管理對策,具有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
— 滿足先進的防火設計要求。
(二) 環境特徵概述
(1) 環境質量現狀概述
— 地表水環境:建設項目所在地地表水環境基本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Ⅱ類標準;
— 大氣環境:建設項目所在地空氣品質符合《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96)中的二級標準;
— 聲環境:建設項目所在地屬於鄉村,不存在大型的工業及其它噪聲源;
— 電磁輻射:廠址區域的工頻電場、磁場強度和無線電干擾環境本底均處於較低水平,不存在強無線電干擾源;
— 生態環境:生態環境良好。
(2) 其他環境特徵
— 人口分布:
Ÿ 廠址半徑80km評價區範圍內,截止至2005年底的總人口數為9755313人,平均人口密度為485人/km2;城鎮人口超過萬人的城鎮有35個,最大的人口中心是NE方位約74km的馬鞍山市區,有城鎮人口494254人,其次是廠址NE-NNE方位約35km處蕪湖市區,有城鎮人口431320人。
Ÿ 廠址半徑5~15km範圍內有人口數超過千人的居民點共有113個,最大的居民點是位於SSW方位約6.5km處的荻港鎮區,戶籍人口14546人,其次是廠址WNW方位約13.5km處的無為縣姚溝鎮的吳大村,有7094人。
Ÿ 廠址半徑5km範圍內涉及135個自然村,2005年底人口總數為31470人,平均人口密度為401人/km2。離廠址最近的是WSW方位約0.3km處的毛元村(戶籍人口112人),人口最多的是NNE方位約2.5km的新港鎮區(戶籍人口4096人)。
Ÿ 廠址近區暫住人口和流動人口較少。
— 土地利用及資源概述:
Ÿ 工業:廠址15km範圍內沒有大型企業,一些中小型工業企業主要集中在各鄉鎮的政府所在地。
Ÿ 廠址附近的固定和移動危險源數量少、規模小,根據計算不會對核電廠的建設和運行造成威脅;廠址半徑15km範圍內無飛機場,半徑4km內沒有民用航空線經過;廠址半徑30km範圍內有少量軍事設施。
Ÿ 交通:廠址附近交通運輸條件較好,距離廠址最近的交通幹線為S216省道(南新線);廠址濱臨長江下游蕪湖段,半徑15km範圍內繁昌縣的港口主要有荻港港區、蘆南鄉港區和新港港區,全部分布在長江南岸沿線。
Ÿ 農業和副業:廠址區域農業生產以糧食為主,一年多熟,蔬菜常年生產。糧食耕種以水稻種植為主,其它還有雜糧、蔬菜、茶葉以及少量水果種植。經濟作物有菜用和果用瓜類,茶葉苧麻和藥材,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花生和芝麻。蔬菜主要有大白菜、青菜、苞菜、蘿蔔、四季豆和茄子等。廠址周圍地區畜牧飼養種類主要是豬、牛、羊、家禽(包括雞、鴨、鵝)。飼養的大牲畜主要是水牛和黃牛,主要用於耕作勞役,乳牛數量少。
— 氣象:廠址地處安徽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廠址所在地屬於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全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降雨量年季變化劇烈,降水量年內分布不均勻。根據繁昌氣象站累年(1959~2000年)的氣溫、氣壓、相對濕度、降水、日照、霧日以及風向、風速的統計結果:累年平均氣溫為15.9℃;累年年平均氣壓為1013.1hPa;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累年平均降水量為1282.5mm;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81.1h;年平均霧日為10.3d;累年平均風速2.9m/s;平均主導風向為NE,所占頻率為14%,次主導風向為SW,所占頻率為10%,區域內年平均靜風頻率為22%。
— 水文:長江為安徽蕪湖核電廠的水源和受納水體,流量大,可以滿足核電廠取水的要求,也有良好的稀釋擴散能力。廠區內地下水類型主要是第四系孔隙潛水和基岩裂隙水。覆蓋層中為孔隙型潛水,花崗岩石中為基岩裂隙水。
— 地質地震:廠址半徑25km範圍內沒有發震構造;廠址附近範圍斷層均為前第四紀斷層,有歷史記載以來,廠址半徑6km範圍內無小震記錄,廠址5km範圍內不存在能動斷層;廠址地震烈度為Ⅵ度;廠址區域範圍處於整體性穩態運動的地區;經確定性方法和機率性方法對廠址SL-2級地面運動基岩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值計算,廠址SL-2級設計基準地面運動峰值加速度水平向為0.20g、豎直向為0.13g;廠址不存在潛在的地震地質災害,其他小規模、局部的不良地質作用對廠址的安全性沒有影響。
(三) 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概述
(1) 建設期間環境影響
安徽蕪湖核電站的建設主要包括道路建造、場地平整和電廠主要構築物的建設,其對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
— 土地利用和生態環境:核電廠建設將永久占用旱地、水田、魚塘、林地、草地、荒地及其他土地,施工會對當地植被、土地利用性質、景觀生態體系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得其空間結構、視覺效果發生一定的改變,使原有自然環境被人工設施和景觀所替代。
— 地表水環境:工程施工期間,由於外界條件(如大風、降水等)的作用,容易造成開挖的土石方和堆放的建築材料隨風或水擴散,部分將落入附近長江流域,將造成局部江水含沙量和濁度的增加。施工期間產生的場地沖洗水、混凝土攪拌水、設備洗滌用水等雖然量不大,但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沙,如不加處理,含油廢水一旦進入長江,一部分附著在懸浮物上並隨之沉降到江底,另一部分溶於長江中隨長江擴散,而大部分則漂浮在長江上,會造成長江水體的污染。
— 大氣環境:工程施工對大氣環境的污染影響主要來自於廠區平整施工作業活動,污染源主要是開挖爆破、砂石料破碎、施工運輸和機械設備燃油排放的廢氣,廢氣中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和粉塵等。
— 聲環境:工程施工對聲環境的影響主要來自開挖、鑽孔、爆破、砂石料破碎、混凝土拌和、施工運輸和機械設備運行等,由於項目施工區附近有環境敏感點(居民點)分布,影響對象主要包括施工作業人員和附近居民點的居民。應關注施工噪聲對附近居民點的影響,由於取排水和道路為線性工程,在某點施工的時間較短,因此施工噪聲對每個敏感點的影響較為短暫,而廠區施工時間持續較長,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使噪聲對附近居民的影響最小。
— 水土流失:工程在施工中將不可避免的擾動地面,破壞原有的水土資源,降低當地的土地生產力,在暴雨的作用下,加劇水土流失。通過對項目區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地表組成物質及水土流失現狀等因素進行全面調查分析,結合擬建公路工程特點,確定廠區、廠外道路及碼頭區、施工場地工程區為水土流失的重點部位。
(2) 運行期間環境影響
安徽蕪湖核電站運行期間的環境影響主要分正常運行期間的影響和事故工況下的環境影響。
— 安徽蕪湖核電站正常運行期間的環境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Ÿ 輻射環境影響:根據初步計算分析表明,安徽蕪湖核電站一期工程正常運行期間每年對廠址周圍公眾造成的劑量小於1.0×10-5Sv,低於國家標準《核電廠環境輻射防護規定》(GB6249-86)規定的2.5×10-4mSv的要求;根據同類核電站多年實際運行的環境監測結果表明,不會對周圍環境的輻射本底造成明顯影響。
Ÿ 低放射性廢液的排放不會造成長江水中放射性的明顯增加。
Ÿ 化學物質排放的影響:為保證核電廠用水的質量,需要使用少量如硼酸、氫氧化鋰等化學添加劑,這些物質會隨廢水排入長江,因此產生的廢水中也會含有相應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的濃度相當低,其對水環境的影響有限。
Ÿ 生活污水的影響:電廠生活污水及其他非放射性廢水處理的排放物,通過專門的污水處理站處理達標排放,不會影響受納水體水質。
— 安徽蕪湖核電站在最大可信事故工況下,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輻射影響,在核電廠固有的放射性防護設計的基礎上通過保守的計算參數估算得到,暫定的非居住區邊界上公眾可滿足《核電廠環境輻射防護規定》(GB6249-86)對該事故輻射劑量後果的要求。
(四) 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的要點
(1) 施工期間污染防治措施
— 水污染防治措施
Ÿ 施工材料妥善保管,堆放地遠離江岸,且採取覆蓋等防護措施;
Ÿ 加強對車輛、設備使用的油品管理,防止油品進入施工生產廢水,進而污染水環境。
— 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Ÿ 施工區和相關道路上散落的灰土應及時清掃,道路路面上經常灑水,保持路面濕潤;
Ÿ 開挖出的土方及時運至填方地段充填,儘量減少土方的堆置時間;
Ÿ 渣土臨時堆放場應加蓋布條進行防護;
Ÿ 水泥等粉狀建築材料妥善保管,不露天隨意存放;
Ÿ 加強施工管理,合理調度運輸車輛等。
— 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Ÿ 儘可能使用噪聲低的先進施工設備;
Ÿ 合理安排施工進度,加強在施工期間對高噪聲設備的管理,避免高噪聲設備的同步使用;
Ÿ 對於可能造成聲環境敏感點影響的工程,在夜間儘量不施工,或夜間施工禁止使用重型施工機械。
—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Ÿ 對於廠區、施工場地、施工便道等剝離的表土進行處理,集中堆放,並採取臨時防護措施,以便後期綠化和復墾時再利用。
Ÿ 根據水土保持法對開發施工項目水土流失防治任務的規定,攔擋、護坡、土地整治、植被恢復,排水措施等工程,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項目區生態環境。
(2) 運行期間的污染防治措施
— 輻射影響的污染防治措施
Ÿ 固有安全性:安徽蕪湖核電站在設計中採用了“縱深防禦”的概念,通過合理的運行設計、運行規程、監測系統、專設安全設施、放射性後果緩解設施等五個層次有效地保障核電廠的安全穩定運行並使放射性物質的釋放受到控制;另外,設計中還布置了四道安全實體屏障:先進的燃料芯塊、高性能的燃料包殼、隔離放射性和非放射性迴路的一迴路壓力邊界以及牢固可靠的安全殼,可以使核燃料裂變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在進入環境時需要突破多重屏障,從實體隔離上保證放射性的釋放量最小。
Ÿ 放射性廢物處理系統:為保證核電廠的正常運行,需要對放射性迴路內的流體進行去污,從而產生少量需要排放的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大部分進入固體廢物後暫存在廠內廢物庫中,在一定時間後運往國家規劃的放射性廢物庫貯存或處理,不直接進入環境;而少量的液態和氣體放射性物質則需要經過相應的廢物處理系統收集、處理並衰變一段時間,監測滿足要求後排入環境,使進入環境的放射性物質可控。
Ÿ 放射性流出物監測系統:放射性物質排放過程中受到監測系統的連續監測,一旦發現排放超過規定限值後立即自動切斷排放管線並進行再處理,可防止放射性物質的超量排放。
Ÿ 環境監測系統:在廠內和周圍環境中設定有環境監測系統,可實時監測環境中放射性含量的變化,一旦發現變化,立即分析原因並切實地解決。
Ÿ 應急計畫:根據電廠運行特點和周圍環境特徵制定有完善地應急計畫,並與各級政府、醫療機構、軍隊等部門實施聯動,萬一發生事故可保證各區域人員得到合理的安排。
— 非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
Ÿ 冷卻塔:採取降噪措施,以降低冷卻塔噪聲對工作人員和公眾的影響。
Ÿ 核電廠設定有專門的污水處理設施用於處理工作人員產生的生活和非放射性生產廢水,處理達標後排放。
Ÿ 運行中制定合理可行的運行規程,合理使用化學試劑。
Ÿ 合理布置高壓線出線走廊,儘量避開人口密集區,減少高壓線的電磁輻射影響。
Ÿ 進行有規劃的廠區布置和綠化,使所占用的土地不喪失防風固沙的能力,並與周圍環境相容。
(五) 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要點
— 安徽蕪湖核電站廠址與當地規劃相容,建設必要性充分;
— 廠址環境特徵中不存在影響安徽蕪湖核電站建設的顛覆性因素;
— 安徽蕪湖核電站建設期間的環境影響是可以接受的;
— 安徽蕪湖核電站正常運行期間和最大可信事故工況下的放射性劑量後果可以滿足國家標準《核電廠環境輻射防護規定》(GB6249-86)的要求;
— 安徽蕪湖核電站正常運行期間非放射性的環境影響是可以接受的;
— 廠址不存在影響執行應急計畫可行性的顛覆性因素。
總體而言,從安徽蕪湖核電站廠址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分析,廠址能滿足核電廠的建廠要求;電廠施工建設對環境的影響以及環境對電廠的可能影響、從電廠正常運行和事故工況對環境的可能影響看,廠址均符合我國有關法規、標準的要求。就核電廠建設和運行對環境的影響而論,安徽蕪湖核電站廠址是適宜的,在廠址地區建造兩台百萬壓水堆核電機組是可行的。
(六) 公眾查閱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或索取補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最新訊息

在2011年05月13日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上,省國資委副主任、省推進與央企合作辦常務副主任朱少春亮出了我省自2009年以來與央企合作的成果。
據介紹,截至2011年4月30日,安徽省共與央企簽訂合作發展項目585個,投資規模15814.21億元。其中工業和信息化項目263個,投資規模6385.06億元;電力項目91個,投資規模3557.86億元;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領域的項目142個,投資規模4452.16億元;服務業及其他項目 89個,投資 規模1419.13億元。在全部簽約項目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54個,投資規模3527.05億元,占22%以上。
朱少春介紹,安徽省與央企合作發展項目的數量和投資規模扣除了有些市的項目調整投資規模133.59億元,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發生後,國家暫停新建核電項目的審批,因此蕪湖、巢湖、宣城、池州、安慶等5個核電項目的投資規模2230億元也沒有計算在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