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市白茆中心學校,位於蕪湖市鳩江區白茆鎮。原名無為縣白茆中心學校,由原無為縣白茆旭光中心學校和無為縣白茆黑沙洲中心學校合併而來。2014年4月1日,經安徽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廳批覆同意蕪湖市鳩江區與無為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將無為縣的白茆鎮劃歸鳩江區管轄。更名為蕪湖市白茆中心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蕪湖市白茆中心學校
- 地點:蕪湖市
- 在校學生:近4500餘人
- 數量:11所完小
學校簡介,歷史沿革,教學條件,
學校簡介
白茆中心學校服務白茆鎮,轄3所國中、11所完小、8個教學點和1所中心幼稚園,現有教職工近400人,在校學生近4500餘人。
中心校自成立以來,堅持以“竭誠服務、嚴謹管理、求真務實”為宗旨,積極倡導科學發展,努力提升辦學質量,精心辦好每一所學校,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無論是教育硬體設施,還是學校軟體建設,各校都有了長足發展。其中,中心校本部成功晉升為縣級“示範國中”,白茆中心國小被評為縣級“花園式學校”和“文明單位”,六洲國小被評為“規範學校”。
歷史沿革
白茆中心學校本部,原旭光國中。“旭光”學校,位於旭光村東南角,它以兩位革命先烈英名為校名,一位是夏子旭,一位是胡珀光,各取一字。“旭光”,意思也好,旭日之光。是本鄉光榮革命歷史的標誌之一。1928年它和無為黨幾乎同時誕生。初建的無為黨組織為了掩護黨的活動,在胡家瓦屋開辦識字班,分小學生班和大學生班,大學生班全為黨的地下工作者。夏子旭、胡珀光就在這個識字班以先生身份作掩護進行黨的活動。當年即利用這個識字班組織起無為最早的農民協會。後來擴大為國小。曾兩度易名。1942年,我抗日根據地皖江行署為紀念夏子旭、胡珀光二烈士,將校名改為“旭光國小”,由行署副主任、書法家張愷帆題寫校名。1945 年秋,新四軍七師北撤後,校舍被國民黨鄉公所占用,學校停辦。1948年在我地下黨支持下民眾要求學校恢復上課。校名被國民黨改為“三民國小”。地下黨依靠民眾進行了巧妙智慧的鬥爭,將一塊牌子書寫兩個校名,正面仍是“旭光國小”,背面是“三民國小”。國民黨下鄉“掃蕩”時掛背面,“掃蕩”結束後再掛正面,直到大軍南下。1976年秋,上升為“旭光國中”,愷老再次題寫了“旭光初級中學”校名,另擇地建了“旭光國小”。這所由共產黨在地下狀態下創辦,經過長期鬥爭成長壯大起來的學校,從其前身(1928)算起至今(2014)已有86年歷史,“旭光”命名也有72年歷史,在無為可能是唯一一所有這樣悠久革命歷史和傳奇經歷的學校。
教學條件
白茆中心學校本部,原旭光國中,始建於1927年,位於白茆鎮政府東側,與無為六洲中學相鄰。建校80多年來,學校一路高歌。2001年,成功晉升縣級示範國中。學校現有在校學生1100餘人,教職工90餘人,其中市級骨幹教師3人,本科學歷逾70人,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擁有2幢教學樓,1幢科技樓,1幢寄宿學生公寓和食堂,配有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語音室、圖書閱覽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等。多年來,學校堅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質量立校,深化教學改革,教育教學成績喜人。近年來的中考各科成績,都排在縣同類學校前列。
白茆鎮中心國小創建於1975年,1998年遷址於著名的“六洲暴動”遺址北側,毗鄰六洲中學和白茆中心學校。校園環境幽雅,樹木蔥蘢,綠草如茵,是一所市級花園式學校。白茆中心國小學校占地16876平方米,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有教學樓兩幢(其中之一是“明德樓”),13個班級,在校學生近800人,教職工42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26人,本科學歷教師8人,專科學歷教師28人。學校硬體設施完善,配有圖書閱覽室、計算機教室和體藝器材室等。運動區面積達4500平方米,建有200米塑膠跑道、單雙槓、吊環、桌球台等體育設施。根據教育現代化的需求,建成了校園廣播系統、校園電話網和遠程教育網,基本實現了教育教學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