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市清水國小

蕪湖市清水國小

蕪湖市清水國小歷史悠久,創建於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經歷多年來的國家動盪依舊堅持辦學,為國家培養多名優秀的學生與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水國小
  • 創辦時間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
  • 學校類型:綜合
學校概況,辦學思想,社會影響,

學校概況

清水國小是一所歷史悠久、頗負盛名的國小
據《蕪湖縣誌》記載: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兩江總督張之洞、江寧將軍恪信奏準開墾萬春圩,“以裕旗民生計”,並“於該處設立農務學堂”。這是清水國小最早的前身。民國七年(1918年)潘立功等在清水鎮開辦蕪湖縣北鄉第三代用國民學校。1925年更名為萬春國小。1934年發展到六個班,初具完小的規模。
1937年,國小設在清水鎮馬王廟,校長汪懋基。“七七”事變前夕,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當時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由安徽省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兼蕪湖縣縣長高文伯陪同來清水鎮視察,曾沿學校巡視一周,並就學校工作對汪校長作了指示,慰勉有嘉。
抗日戰爭時期,兵荒馬亂,民不聊生。日偽推行奴化教育,學校只是維持現狀,徒具形式而已。
解放戰爭時期,清水國小是一所中心國民國小,因清水河交通便利,學童較多,辦學人員得力,成為當時辦得較好的國小之一,為國家培育了一些人才。
1949年4月,蕪湖解放了。在黨的關懷下,清水國小迅速壯大起來。
土改以後,翻身農民迫切要求學習文化,紛紛送子女入學。學生年齡較大,但求知慾強。教師幹勁大,教學質量較高。1951年,為了樹立典型,以點帶面,清水國小被確定為我縣三所模範學校之一,承擔幾個鄉的國小輔導工作。1953年,學校發展到九個班,在原天主堂與現造船廠兩處教學。
1954年,我縣發生百年未有的特大洪水,兩處校舍均遭洪水沖毀。人民政府重視教育,下半年洪水剛退,便撥款重建校舍,新建的校舍,規模較大。在建設過程中,全校師生髮揚勤儉辦學的精神,利用課餘時間,修磚五十多萬塊,並擔負部分建築器材的運輸任務,受到乾群的好評和縣教育部門的表揚。1955年學校已發展到十二個班級。
1956年該校教師唐素秋(女)同志被評為縣一等優秀教師,出席省優秀教師代表大會。
1957年至1958年,該校在極左路線的影響下,有囗位同志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使學校工作一度受到較大的損失。從60年代起,由於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面,通過教職工的努力,教育質量迅速提高,被確定為縣、地區重點國小,設立區輔導校長,承擔萬春區國小教育工作的輔導任務,多次受到地、縣有關部門的嘉獎。
1965年6月12日,該校被確定為實行五年一貫制教改試點國小之一。縣教育局抽調余善鈞、郝蘊華、章登釗三同志來校蹲點,指導教改工作,摸索經驗。由於他們以身作則,帶動教師開展教研活動,教改工作進行順利。縣局為了推廣該校初步取得的經驗,要求對全區、全縣教師開放,舉行公開觀摩教學。地區初教科的負責同志也親臨聽課指導。1965年下半年在全縣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會上,該校的教改經驗材料被大會採用了五篇。當時該校教學質量較高,從60年代初期到“文革”前,畢業生考國中的升學率在全縣是較高的。六六屆高小畢業生魏從軍經過部隊生活的鍛鍊,又能刻苦自學,先後在報刊上發表多篇文章。他又在《大江》文學月刊上發表了《夏四爺賣魚》、《皖南行》等作品。他南京鐵路分局化魚山鐵路段任黨委辦公室主任,仍孜孜不倦地學習函大課程。
1966年下半年,“文革”開始,由於教師中兩派嚴重對立,學校處於癱瘓狀態,工作受到巨大的損失。教學工作時斷時續,雖然每年有兩個班的高小畢業生,但教學質量嚴重下降,給人以今非昔比之感。
1975年,該校附設國中班,從兩個班增加到七個班。1981年中國小合計十八個班。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的勝利帶來了教育的春天。長期受壓抑的知識分子,揚眉吐氣,煥發青春。同志們批判了“兩個估計”、“兩個凡是”之後,認識到教育在四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端正了辦學思想,並建全了各項規章制度。通過全體同志勤懇工作,教育質量有顯著提高,以國中為例,雖然是國小戴國中帽,多年來國中畢業生升學比例在全縣還是比較高的。
1982年,撤銷國中班,集中精力辦國小,國小恢復到十二個班。這一年,體制改革,清水鎮與萬春公社合併,成立清水鎮國小,相應地成立清水學區,該校被確定為清水鎮中心國小,輔導全鎮六個行政村七所完小。從1982年至1983年,在鎮黨委和縣局的正確領導下,全體同志和衷共濟,同心協力,學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1984年上半年,該校被評為縣教育戰線文明單位,受到蕪湖市人民政府的嘉獎。下半年為了開創新局面,適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擬訂了《學校工作管理意見》,力爭辦好中心國小,發揮示範作用。在《意見》中擬訂切實可行的細則,對行政、教學、後勤、團隊、文體等工作,提出具體要求,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通過試行,效果很好。
蕪湖市清水國小蕪湖市清水國小

辦學思想

該校十分重視師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對教師政治上關心,生活上關懷,定期組織教職工學習時政,鼓勵教師政治上進步。教職工因病、喪、災造成困難的,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對學生堅持正面教育,做好疏導工作,加強共產主義思想品德教育。每天舉行升旗儀式,唱革命歌曲,表彰好人好事,激發學生奮發向上,養成高尚的情操。學校共青團支部,定期給超齡隊員上團課。開展豐富多采的課外活動,開展了戴小紅花、學雷鋒創三好、遵守《小學生守則》和創“四有”等活動。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網等等,都起了—定的作用。還健全了教職工的業務檔案,將教師的勤、績、德幾個方面的材料按人立檔。對學生定期進行體檢,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及時掌握學生的健康狀況。為了掌握教改信息,改進教學方法,請市局教研室小語、小數教研員來我學區開語、數教學講座,介紹教改信息,並組織教師到市、縣兄弟學校聽課學習。通過以上措施,教師的思想認識、文化素質、教學質量均有所提高。八四年下半年,在縣小學生數學競賽中,六年級學生陳鵬獲縣二等獎、市三等獎。五年級學生胡善虎在統考中各列前茅。尤其可喜的是1984年下半年經市政府檢查驗收,我鎮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8.4%,年鞏固率為99.4%,普及率為97.2%,畢業率為93.6%,1985年春,經縣局驗收我鎮基本上達到無盲鎮的要求,完成了普及初等義務教育和無盲鎮的任務,得到上級領導的表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國慶三十五周年,該校舉行了一次盛大的提燈會。七百多名少年兒童身著節日盛裝,手提各式各樣的燈具,排著整齊的隊伍走上街頭。機關、工廠、商店、居民和個體商販歡迎提燈隊伍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彩炮禮花五彩繽紛,觀眾摩肩接踵,同學們受到了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感受到國泰民安、歌舞昇平的幸福。
解放以來,清水國小所取得的成績是巨大的,但這些成績的取得是與黨和政府的關懷,以及廣大人民民眾的支持分不開的。清水鎮黨委十分重視教育,關心教職工政治上進步。該校是一所僅有三十餘名教職工的國小,從70年代後期起,鎮黨委先後批准九位同志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學校1981年即成立了黨支部,每學期為黨員和建黨對象上二至三次黨課,提高黨員和骨幹教師的認識,鼓舞了士氣,振作了精神,增強了黨的戰鬥力。

社會影響

解放以來,該校為國家輸送大批合格的高小畢業生和國中畢業生。自l950年至l984年每屆國小畢業生兩個班,合計35屆,70個班,畢業學生約3500名。國中畢業五屆,每屆二個班,共十個班,畢業學生約550名。這些學生經繼續深造或參加工農業生產及其它工作,有的已成為生產上的骨幹力量;有的是負有一定聲望的專業戶代表;有的已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花木專業戶馬玉保現為全國人大代表;五十年代畢業的吳茂松同學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師長;陳建中同學任廣德縣縣長;衛廣發同學任蕪湖縣副縣長;陳震亞同學任蕪湖市郊區區委宣傳部長,李永蒼同學任杭州新建造紙廠黨委書記;凌厚如同學任安徽省菸草公司經理;邢士保同學任郎溪縣公安局局長;楊從華同學任郎溪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在學術上有成就的方××同學現為武漢大學副教授。60年代前期和70年代後期在該校高小、國中畢業生中成績優異的也不乏其人。高文平同學現任解放軍某部副團長;魏恆旭同學現是某大學的研究生。其它如擔任廠長、書記以及區、鄉(鎮)村領導幹部的比比皆是。這些同學分布在全國各地各條戰線,成為四化建設的中堅,是值得引以為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