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食品中致癌物質的快速檢測新技術研究及套用》是依託浙江工商大學,由王奎武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蕨菜食品中致癌物質的快速檢測新技術研究及套用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奎武
- 依託單位:浙江工商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蕨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幾種植物之一。我國以蕨類植物作為蔬菜食用的歷史已有三千多年。但是近年來,世界各國特別是日本對蕨菜致癌性研究較多,認為蕨菜是較強的致癌物,可誘發食管癌和胃癌,且對其他致癌物還有促進作用。研究發現其致癌毒性來源於蕨菜中含有的原蕨苷類化合物的代謝產物雙烯酮類化合物(APTs)。但APTs 的檢測方法未見報導,已成為蕨類食品中毒性檢測的一個瓶頸問題。基於以上認識,我們認為開發靈敏度高、選擇性好的快速檢測蕨菜類食品中多種原蕨苷類化合物及其雙烯酮類代謝產物的方法是非常有意義的研究課題,為此,本項目擬通過靶向螢光識別技術、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譜、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多級質譜檢測技術等現代色譜與波譜技術,致力於研究開發一種快速、靈敏度高、解析度高的分析方法,檢測蕨菜類食品中原蕨苷類化合物及雙烯酮類化合物,為此類食品的安全性評估提供科學的分析方法。
結題摘要
對原蕨苷類化合物的提取條件進行了篩選和最佳化。通過考察沸水提取,乙醇回流提取、甲醇室溫提取的三種提取方法提取物得率,以及採用HPLC-MS檢測方法分析其成分,確定了甲醇室溫提取,分步溶劑萃取的方案。由於原蕨苷類化合物本身穩定性比較差,這種提取方式操作溫度低,也有利於保持樣品的穩定。利用大孔樹脂、正反向矽膠、Sephadex LH-20凝膠柱層析,半製備液相色譜等現代分析方法從三種植物樣品中分離得到了40多個化合物,通過理化性質,質譜、核磁共振技術鑑定了他們的結構。對其中的原蕨苷類化合物及其降解產物的串聯質譜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與分析,對其質譜裂解規律進行了歸納總結,初步建立了此類化合物的指紋圖譜。 研究了原蕨苷類化合物及其代謝產物二烯酮類物質的固相萃取技術,篩選了固相萃取柱的材料和類型,最佳化了萃取及洗脫條件。研究了原蕨苷類化合物及其代謝產物二烯酮類物質的螢光識別技術,結果發現香豆素衍生物類螢光試劑與二烯酮類化合物可以生成複合物,明顯的提高檢測的靈敏度。在此基礎上,對HPLC,HPLC-MS/MS 快速分析鑑定此類化合物的分析條件進行了最佳化,建立了快速分析方法。對今後此類食品中有害物質的快速分析提供了理論基礎及實驗方法。 依託此項目共發表SCI論文10篇,均已標註基金項目號No.31171701。另外還有5篇文論已經被接受或已投稿在審稿過程中。目前已經有四位本科生、兩位研究生依託本項目完成了畢業論文,還有3位研究生在讀,預計2016年12月份畢業。以本項目為支撐,項目主持人晉升為研究員,項目參加者宋廣磊博士晉升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