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蘭中學

蕙蘭中學

光緒二十五年(1899),美籍傳教士甘惠德在石牌樓淳佑橋東堍購地建校,招生興學,校名惠蘭中學堂。蕙蘭中學歷史悠久,人才輩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蕙蘭中學
  • 外文名:Huilan middle school
  • 時間:1899
  • 年代:清光緒
  • 作者:美籍傳教士甘惠德
  • 別名:惠蘭中學堂
  • 所屬地區:浙江省杭州市
  • 校長:葉翠微
學校簡介,校長簡介,歷史沿革,教育成果,學校榮譽,教育改革,師資力量,知名校友,校園文化,現代設施,對外開放,集團發展,

學校簡介

蕙蘭中學
惠蘭中學舊址位於上城區建國中路71號。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美籍傳教士甘惠德在石牌樓淳佑橋東堍購地建校,招生興學,校名惠蘭中學堂。學制初為五年,後改為四年,1923年改為六年。1937年日軍侵華,學校被迫停辦,1945年復校招生。1927年以前歷任校長均為外國人擔任,之後始由國人擔當。1951年學校同前浙大附中合併成立杭州市第二中學。原惠蘭中學的大部分建築已拆毀,現僅存惠德圖書館、“樹人數德”碑、“惠蘭學堂”碑座、小銅鐘等。

校長簡介

現任校長葉翠微湖北洪湖人,畢業於湖北大學生物系。2000年杭州市教委面向全國公開招聘重點中學校長,被聘為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學校長;並擔任杭州市政協委員、浙江省生物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和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會副理事長。

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美國基督北浸禮會差會傳教士甘惠德創辦蕙蘭學堂於淳枯橋東側,首屆學生僅4人。二十六年停辦。二十七年春復校。學額20名
惠蘭中學圖冊,為5年制中學。實行學分制。課程除國文外,仿美國中等學校設定課程,聖經為必修課,英文每周9課時。畢業生可保送美國滕納遜大學等校學習。學堂中辦有“正則印書館”,學生經申請批准,可去印書館半工半讀。
清宣統三年(1911年),更校名為蕙蘭中學堂,改學制為4年。
民國12年(1923年),改學制為初、高中各3年。
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先遷富陽場口,次遷上海,加入華東區基督教15所學校合辦的聯合中學。同時又與弘道女中、嘉興秀州中學、紹興越光中學等合設聯合中學分校於紹興。民國30年(1941年)夏,紹興淪陷,學校停辦。同年冬,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上海的聯合中學也停辦。抗日戰爭勝利後,在杭州原址復校。38年春,有高中5個班,247人,國中14個班,532人,教職員50人。
歷任校長有甘惠德(美)、慕珥(美)、葛德基(美)、葛烈騰(美)、徐鉞。

教育成果

1998年 吳欣安同學獲第29屆世界中學生奧林匹克物理金牌;
2000年 湯硯蔚同學獲第32屆世界中學生奧林匹克化學金牌;
1999年 陳立先同學入選中國少年科學院首批十三個小院士之一
2001年 郭晟同學榮獲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稱號。2006年 張維加同學榮獲教育部頒發的“小小科學家”稱號

學校榮譽

學校合唱團等文藝團隊多次在全國、省、市的比賽中獲獎;2003年,學校籃球隊躋身全國中學生籃球決賽。
1983年,學校被評為“全國‘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先進集體”;
1997年,學校黨總支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重點宣傳的“先進基層黨組織”;
1999年,學校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
2003年,再次被確認為“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
自1996年以來,學校已連續三屆分別被評為省、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自1998年以來,學校的教育科研成果屢獲殊榮,獲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頒發的首屆、二屆、三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評比”一等獎2個、二等獎5個,省教育廳頒發的基礎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
2001年,教師的教育教學論文獲獎或發表近500篇,其中,獲國家級一、二等獎10項,省級二等獎以上30項,市級近50項。

教育改革

杭州第二中學積極推進以“促成學生自主發展”為宗旨的教育改革,構建了“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全面發展、承認個體差異、充分發揮學生能動性”的“自主發展教育”體系,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
近年,在德育改革方面,構建了以“立意高、渠道寬、實踐性強”為特色的“體驗、感悟式”自主德育模式。德育工作重基礎、重創新、重實效,形成立體網路,達到整體最佳化。
在學校管理改革方面,制定了“‘全、優、尖’素質發展目標管理體系”,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發展,突出發展”。
在課程結構改革方面,形成了以學科課程、活動課程、隱性課程為內容,以必修、選修、自修為修業方式的“三三制”課程體系。
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建立了以“目標達成度”、“學生參與度”、“時間利用率”等為必要條件的“理想化課堂教學模型”,引導教師努力探索趨近“理想化效果”的最最佳化教學。

師資力量

學校有正教授高級教師2名(全市共9名),有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全國教育系統勞模、全國優秀教師以及杭州市“十佳傑出青年”各1名。省教壇新秀13名,市教壇新秀31名;有杭州市一、二層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7名;他們分布在各學科,發揮了骨幹作用。教師中擔任市、省、國家級各學會理事的有10餘名;博士1名,在讀博士生1名,碩士近20名,“海歸”2名。為建立高學歷、高水平教師的校本培養機制,和華東師大聯合創辦了“未來教育家學校”,研究生課程班結業的教師有近百名。

知名校友

教育家胡家健
教育家陳鶴琴
作家郁達夫
作家陸蠡
翻譯家、散文家馮亦代
體育教育家宋君復
畫家董希文
畫家吳山明
中央樂團作曲家劉莊
園林建築學家陳從周
化學家蘇元復
水利專家錢寧
材料物理學家周本濂
環保專家金鑒明
航天航空軟體專家何新貴

校園文化

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了優秀的育人傳統。
從“蕙蘭”的校訓“誠、勤、愛”,到竺可楨的訓詞“立志、努力、為公”,二中人從精神層面上認準了自己的追求方向——“高”(高目標,高境界)、“正”(樹正氣、走正道)、“實”(說實話、做實事)。
學校堅持以“思想解放,行為規範”為追求,強調“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學習,高品質生活”,提倡“寬鬆、寬容、寬厚;開明、開放、開化;人性、理性、靈性”。
現代的教育設施、鮮活的文化載體,定位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保證了學生根據自身特點設計的“自主發展”需要;學生業餘黨校、中學生團校等教育主陣地,以及“桃李文學社”、“墨緣書畫社”、“小院士工作室”、學生藝術團管弦樂隊、合唱隊等幾十個學生社團,構建了多姿多彩的校園人文環境。

現代設施

按省一級重點中學標準、主要配置達到國際水準的教育設施:基於VLAN的千兆乙太網。
遍布校園的800餘個多媒體信息接點。
基於辦公無紙化,信息數位化的校園套用平台。
所有教師配備筆記本電腦。
所有教室配備的數位化多媒體終端顯示組合。
具有完善多媒體設施的4個計算機學科教室。
藏書逾12萬冊、訂閱報刊100餘種、配備電子音像閱覽系統的圖書館。
設施完善的680座音樂廳。
按國家級比賽標準設計建造的田徑場、足球場、籃球館、游泳館等運動場館。
芳草漫坡,巨樟成林,庭院幽雅,意趣自然,融入人文積澱,突出生態價值的綠色校園。

對外開放

乘著改革開放的駘蕩東風,學校加快了對外交流的步伐。除繼續保持與英國利茲市、德國石荷州一些名校的友好往來外,學校和澳大利亞的莫奈中學締結為姊妹學校,和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以及香港、台灣地區近二十所中學、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關係。繼德國石荷州州長來訪,2001年7月西澳大利亞州總理蓋勒普博士訪問了我校。學校注重學習先進辦學理念,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融入西方先進的文化,取人之長,補己之短。2002年杭州二中國際部的創辦,依託美國學校管理模式,打造了浙江省第一個國際教育平台。學校還派出了二十餘批師生代表團外出訪問。在教育文化等多個項目的對外交流中,師生們拓展了視野,開闊了胸襟。杭州二中正在走向國際舞台。

集團發展

2001年開始,杭州第二中學跨江發展,已成為擁有四個校區的現代學校。
“一體兩翼多種體制”的新型組織結構是其特色。杭州二中教育集團由以杭州二中——公辦寄宿制一級重點中學為龍頭學校,國有民辦省二級重點中學——杭州二中分校、純民辦的完全中學——餘杭杭州二中樹蘭實驗學校、國有民辦九年一貫制的江南實驗學校和中外合作的二中國際部組成。
學校抓好“三個創新”——辦學體制創新,管理模式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創新;實施“四項工程”——全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工程,積極實施教育國際化工程,努力推進學校辦學體制“綜合化”工程,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改革“全面深化”工程。
學校正以名品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為目標,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浙江省先導型的現代化學校,全國優秀實驗性學校,有一定國際影響的開放性學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