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薹子(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蕓薹子,中藥材名。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種子。4~6月間。種子成熟時,將地上部分割下,曬乾,打落種子,除去雜質,曬乾。功能主治為:行血,破氣,消腫,散結。治產後血滯腹痛,血痢。腫毒,痔漏。①《千金食治》:主夢中泄精。②《綱目》:行滯血,破冷氣,消腫散結。治產難,產後心腹諸疾,赤丹熱腫,金瘡血痔。③《安徽藥材》:治血痢,腰腳痿痹,瘭疽,乳癰,痔瘡,湯火灼傷等。④《四川中藥志》:能清虛脹,清肺,明目,治腹張,大便結;外用敷無名腫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蕓薹子
  • 漢語名稱:Yun Tai Zi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藥材性狀,用法用量,相關配伍,化學成份,

來源

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種子。4~6月間。種子成熟時,將地上部分割下,曬乾,打落種子,除去雜質,曬乾。

性味歸經

《綱目》:辛,溫,無毒。

功能主治

行血,破氣,消腫,散結。治產後血滯腹痛,血痢。腫毒,痔漏。
①《千金食治》:主夢中泄精。
②《綱目》:行滯血,破冷氣,消腫散結。治產難,產後心腹諸疾,赤丹熱腫,金瘡血痔。
③《安徽藥材》:治血痢,腰腳痿痹,瘭疽,乳癰,痔瘡,湯火灼傷等。
④《四川中藥志》:能清虛脹,清肺,明目,治腹張,大便結;外用敷無名腫毒。

形態特徵

植物形態詳蕓薹條。

分布區域

全國各地多產,以長江下游一帶產量最豐。

藥材性狀

種子類圓球形,直徑約1~2毫米,種皮黑色或暗紅棕色,少數呈黃色。在擴大鏡下檢視,表面有微細網狀的紋理,種臍點狀;浸在水中膨脹。除去種皮,見有2片黃白色肥厚的子葉,沿主脈相重對摺,胚根位在二對摺的子葉之間。氣無,味淡,微有抽樣感。以飽滿、表面光滑、無雜質者為佳。

用法用量

內服:熬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或榨油塗。

相關配伍

①治產後惡露不下,血結衝心刺痛,並治產後心腹諸疾:蕓薹子(炒)、當歸、桂心、赤芍藥等分(為末)。每酒服二錢。(《產乳集驗方》芸薹散)
②治產後血暈:蕓薹子、生地黃等分。為末。每服三錢,姜七片,酒、水各半盞,童便半盞,煎七分,溫服。(《溫氏海上仙方》)
③治大腸風毒,下血不止:蕓薹子半兩(生用),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食前溫服。(《聖惠方》)
④治夾腦風及偏頭痛:蕓薹子一分,川大黃三分。搗細羅為散。每取少許吹鼻中。後有黃水出。如有頑麻,以釅醋調塗之。(《聖惠方》)
②治小兒天:川烏頭末一錢,蕓薹子三錢。新汲水調塗頂上。(《聖惠方》備急塗頂膏)
③治傷損接骨:蕓薹子一兩,小黃米(炒)二合,龍骨少許。為末,醋調成膏,攤紙上貼之。(《乾坤生意秘韞》)

化學成份

種子含脂肪40~50%,蛋白質23%,並有一種甙能生成異硫代氰酸巴豆醇酯0.4~0.6%。尚含芸香甙。油菜和其他十字花種植物的種子,以含有大量的芥酸為特徵,其餘的主要脂肪酸為油酸、亞油酸、亞麻酸、廿碳烯-11-酸。但亦有不含芥酸的人工栽培的變種。種子油中一般含甾醇0.5%,以β-谷甾醇、菜油甾醇和菜子甾醇為最多,小部分為膽甾醇。芸薹子油含生育酚約0.08%。去脂的種子粉含芥子油甙約5%,此甙經酶解可產生異硫代氰酸鹽、腈和硫代惡唑烷酮。種子又含芸香甙及甚多蛋白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