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嶺縣僑興中學地處蕉嶺東部,素有“華僑之鄉”、“文化之鄉”之稱的高思山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蕉嶺縣僑興中學
- 建於:1940年
- 占地面積:33216平方米
- 教學班:6個
- 教職工:25人
學校簡介,學校規模,努力方向,教育教學,辦學成就,辦學設施,
學校簡介
於共和國成立之初的五0年冬,由本鄉華僑集資,在建於1940年的僑建高士學校舊址興辦。學校歷史悠久,是蕉嶺縣最早的四間中學之一,歷經風雨五十六年,招收國中學生五十一屆、高中學生十一屆,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各級人才,學子遍布海內外,在各個行業作出了傑出貢獻。據不完全統計,僅北京市工作的校友就有30多位。
學校規模
學校後依雄雞展翅之勢的高山,前傍迂迴清澈的小溪,,現有三層結構的“良娣教學大樓”一幢,建築面積1121平方米;三層結構的“錫林綜合大樓”一幢,建築面積為1360平方米;兩層結構的“悅春圖書館”一幢,建築面積為578平方米;師生食堂一幢,建築面積360平方米;兩層結構的僑建樓一幢,建築面積660平方米;擁有籃球場、羽毛球場、200米跑道的運動場各一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局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眾多熱心的僑胞、鄉賢、校友及各方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學校的教育教學設備和各項配套設施正日臻完善。
地圖
學校現有,在校學生269人,教職工25人(其中本科畢業8人,專科16人,受聘中級以上職稱8人),擁有配套的物理實驗室、生化實驗室、電腦室,各行政配備有上網電腦。
努力方向
辦“學生成才、教師成長、高思人民滿意”的學校。
教育教學
1、重視領導班子建設,促進師資隊伍質量提高。
學校大膽起用教學骨幹進入領導班子,組建了一支政治強,作風正,懂教育,會管理,勇於開拓,團結協作的領導班子。同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把師資隊伍質量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來抓,針對我校年輕教師比例大,教師流動大的特點,始終堅持政治與業務學習制度,從不放鬆業務培訓,不斷促進教師成長。
2、擺正德育位置,努力探索德育規律。
學校堅持“德育為首,以人為本,以情育人”的原則,探索行之有效的德育規律。以學生為主體,活動為載體,課堂為主陣地,以學校、社會、家庭為網路,上下、內外共同努力,齊抓共管,杜絕了嚴重違紀和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同時,建立家校聯繫制度,不讓一個學生掉隊,使每一位學生都不讓社會失望。
3、最佳化課堂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注意做好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化改革,不斷探討教學方法的改進,結合山區學校的實際,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質量,以最佳化課堂教學為中心課題,從轉變四個觀念入手,即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由注入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式轉變;由“苦學”向“樂學”轉變;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都嘗到成功的喜悅,不斷進步,學有所獲,努力讓山區多出人才,使更多的山區孩子走出山門。
4、多方籌集資金,不斷改善辦學條件,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辦學成就
學校大力爭取各級黨委、政府支持,打好學校地處“華僑之鄉”、“文化之鄉”的兩張牌,充分利用“兩鄉”優勢,積極爭取僑賢和鄉賢的支持,多方籌集資金,不斷完善各類教育教學設備設施和育人環境。近年學校完善了教師辦公、學生學習電腦附屬設備,修建了硬底化校道,修築了圍牆,添置了一個年級的學生桌櫈,完善了籃球場、體育場的設施等等。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越來越好;全體師生中無一違法違紀事件;教育教學成績穩步提高。近三年,學校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德育先進單位”、“法制教育與安全文明工作先進單位”;被教育局評為“預防國中學生輟學工作先進單位”、“教育系統維穩和綜治工作先進單位”;團委被評為 “先進基層團委”;在各級競賽中屢有師生獲獎。學校的教育教學狀況,得到了高思人民民眾的高度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