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嶺廣福船燈

蕉嶺廣福船燈

蕉嶺廣福船燈是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始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彩船”用木、竹製作,船無底靠舞者的雙腳走動,作船行狀。船燈舞由船公、船妹、船郎、挑船者4人表演,內容主要是表現漁家水上行舟的勞動和男女愛情生活。有登船起航、輕舟盪槳、順流而下、擱淺磨砂、脫出淺灘、順利登岸、進城觀燈等情節。挑船者,即艄公則藏在船艙內操縱彩船的進退,與船頭船尾的表演配合默契。配以民間弦樂器,如三弦、揚琴、二胡、笛和嗩吶,隨著船燈舞的起伏、高潮,加上鼓點、鑼聲、鈸、鐺等打擊樂器,惟妙惟肖。

2013年,蕉嶺廣福船燈被列入梅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22年05月,船燈(廣福船燈)被列入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蕉嶺廣福船燈
  • 批准時間:2013年
  • 非遺級別:市級
  • 類別:傳統舞蹈
歷史淵源,藝術特徵,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現狀,傳承人物,保護措施,

歷史淵源

相傳楚漢相爭之時,漢高祖被困在彭城,為難之時被一客家老漁翁和孫女相救,從水路逃出重圍。漢高祖登基後,為答謝救命之恩,擬封漁家公孫官祿,但老船翁不願為官,甘於漁家生活為樂,漢高祖特書“漁家樂”三字裝裱船楣,並特赦免漁家漁稅,以示恩寵。後人為頌楊老船公,便繪製“彩船”,每逢新年、元宵或喜慶節日就舞起船燈,慶豐收,唱太平,一直延續下來。
據《蕉嶺縣誌》、《飄動的長潭綠韻》等書籍的歷史記載,蕉嶺廣福船燈始於清乾隆年間,已有200多年歷史。至今已有六代傳人,廣福船燈戲有登船起航、輕舟盪槳、擱淺磨沙、脫出淺灘、船上花鼓、落地花鼓等情節,它不僅收集了原生態的民間船燈表演,還融入了現代山歌演唱,既古樸又現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鑼鼓鏗鏘有力,彩船典雅漂亮,曲調活潑歡快,能營造出喜慶祥和的歡樂氣氛,是當地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傳統節目。
明清時期,客家船燈舞盛行於閩西、粵北、贛南等地。清光緒年間,福建武平縣的船燈藝人林景友到廣東蕉嶺縣廣福鎮傳授船燈舞,先後收弟子羅德如、羅志傑為弟子,從此“廣福船燈”迅速發展,形成自身特色,在蕉嶺縣已流傳了將近200多年,歷經9代傳人。

藝術特徵

船燈舞主要由3人表演,男演員飾老翁,在船頭,女演員飾孫女,在船尾,內容一般為爺孫倆出海捕魚、魚滿倉、心歡暢;有時則以男女傳情,節奏歡暢明快。另一男演員飾艄公藏在船艙內操縱彩船,主要配合爺孫動作和舞蹈情節。表演通過漂船、跳船、追船、擱淺、拉船、旋船等舞蹈形式,配與民間弦樂器,如三弦、揚琴、二胡、笛子、嗩吶演奏《漁家樂》、《鬧元宵》、《賣雜貨》等民間小調,加上鼓點、鑼聲等打擊樂器。
廣福船燈一般由4人表演,男演員飾船公,女演員飾孫女船妹,另一男演員飾船郎,還有一人藏在船艙內操縱彩船,主要是配合舞蹈情節。廣福船燈使用的樂器有小鑼、小鈸、漁鼓、嗩吶、笛子、二胡、揚琴、三弦。
在廣福船燈表演過程中,有一個高難度動作——盤腰,船郎向右跨步成右“旁弓步”,雙手執鑼和槌分別向左右上方高舉,同時船妹於船郎右側雙腿跳起,坐在船公右大腿上,雙腳盤住其腰,上身稍微後仰,雙手至左“端掌”、右“斜托掌”位,船郎右手迅速摟住船妹後腰,兩人對視。這個動作是非常危險的,稍微不注意便會摔倒。
廣福船燈可長達4米,重達40斤,舷下加水布裝點遮掩舞者的足,整個船身鑲金襯銀,前艙裝八字門樓,橫匾書“漁家樂”三個金字,船的兩側繪飾才子佳人、山水花鳥圖等,後門有橫聯“春滿人間”,頂篷及船檐均綴彩帶和珠串,造型漂亮美觀,端莊雅致。
廣福船燈在藝術上具有鮮明特點:一是表演內容豐富多彩:它的唱詞中既有民間歌謠,也有古典文人詩作,包含先知告誡、民間故事、地方傳說等;二是表演形式多樣,有歌(目前流傳的套曲有《漁家樂》《八寸頭》等54首)、有舞(單人、雙人舞蹈表演)、有樂(器樂獨奏、重奏、齊奏);三是音樂輕快動聽,曲譜齊備,曲目與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組合靈活,能滿足不同的情節和唱詞;四是舞蹈表演程式完整。《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廣東卷》詳細記載了廣福船燈表演程式分別為登船起航、輕舟盪槳、順流急下、擱淺磨沙、脫出淺灘、順利登岸、進城觀燈等表演過程;五是觀賞性強。廣福船燈集歌、舞、樂於一體,傳統故事引人,新編情節融入現代生活,更顯喜聞樂見。表演帶有滑稽性,有一定的喜劇效果。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梅州蕉嶺縣客家人是中原遷徙的漢民族,廣福船燈包涵了客家人的傳統文化基因,本身具有客家文化價值、民俗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廣福船燈與民間樂舞、客家及自然崇拜儀式的樂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客家地區獨有的藝術代表作。廣福船燈舞的唱詞中既有民間歌謠,又有客家地區特有的曲調唱段,是研究客家民俗文化、文學的重要載體。

傳承現狀

和許多傳統文化藝術一樣,廣福船燈也面臨著失傳的危險。現傳承人大多在50歲以上。基於縣委縣政府對民間藝術的重視,該項目的傳承人數有所增加,每年堅持演出50多場次。

傳承人物

張祥豐是廣福船燈的市級傳承人,從事船燈表演已有30多年的時間,憑著對這一行的熱愛,在廣福船燈幾近失傳的時候毅然挑起傳承重擔。

保護措施

蕉嶺縣重視和支持廣福船燈的傳承和發展,專門成立工作小組全力蒐集、整理、編撰資料。廣福船燈2008年被蕉嶺縣公布為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申報為梅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縣文化部門通過協商將船燈舞改編成鄉土教材,走進校園,讓年輕一代接觸、了解廣福船燈舞。同時撥出一定的經費給船燈隊作為排練、演出費用。此外,該縣還計畫引進市場化運作機制,將此打造成世界長壽之鄉蕉嶺旅遊表演的代表性項目,以更好地促進廣福船燈的良性傳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