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豉白虎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重訂通俗傷寒論》卷十一。具有通陽散寒之功效。主治傷寒愈後,伏熱未盡,復感新邪,邪郁於內,頭痛發熱,惡風或惡寒,舌燥口渴,或兼咳嗽煩躁者。
基本介紹
-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卷十一
- 功用:通陽散寒
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附註,類方鑑別,
組成
鮮蔥白三枚,豆豉三錢,生石膏四錢,知母三錢,細辛三分,生甘草五分,粳米三錢(荷葉包)。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通陽散寒。
主治
傷寒愈後,伏熱未盡,復感新邪,邪郁於內,頭痛發熱,惡風或惡寒,舌燥口渴,或兼咳嗽煩躁者。
方義
蔥豉白虎湯由白虎湯加蔥白、豆豉、細辛衍化而成。方以白虎湯清熱生津,蔥、豉、細辛通陽散寒,合為清熱生津、發散風寒之劑,用治溫病內發、風寒外束之證。里熱鬱蒸則高熱汗出,煩渴脈洪;風寒外閉則微惡風寒、汗出不暢、鼻塞頭痛,故以本方清汗並進。
附註
附方1白虎加桂枝湯
組成:知母六兩(18g),甘草(炙)二兩(6g),石膏一斤(50g),粳米二合(6g),桂枝(去皮)三兩(5-9g)。
功用:清熱,通絡,和營衛。
主治:溫瘧,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身熱汗多,雄脾身重,舌紅苔黃膩而乾,以及風濕熱痹,身大熱,關節腫痛等。
出處:《金匱要略》卷上
附方2知母石膏湯
組成:知母一兩,石膏一兩半,葛根、葳蕤各三分,甘草、黃芩、升麻、人參、杏仁、羌活、防風各半兩。
功用:昇陽散火,益氣養陰。
主治:風溫,因而發汗後,身熱不惡寒,而反惡熱,無下證者。
出處:《傷寒總病論》卷五
類方鑑別
以上三方同以石膏、知母、炙甘草配伍辛散解表藥組方,同具解表清里之能,同治里熱兼表證,同見熱重寒輕、頭身疼痛、汗出煩渴。然白虎加桂枝湯更伍粳米、桂枝,長於解肌通絡;蔥豉白虎湯配伍粳米、蔥白、豆豉、細辛,長於通陽散寒;知母石膏湯配伍人參、玉竹、加羌、防、杏、升、葛、芩,長於升散鬱火、益氣養陰。故白虎加桂枝湯主治熱郁肌腠、寒痹經絡、寒熱不和之溫瘧及風濕熱痹;蔥豉白虎湯主治溫病內發、風寒外束之寒閉陽郁證;知母石膏湯主治表寒里熱、氣陰兩傷之正虛陽郁證。白虎加桂枝湯證見微寒壯熱、骨節煩疼、灼熱紅腫;蔥豉白虎湯證見高熱煩渴、微惡風寒、汗出不暢、鼻塞頭痛;知母石膏湯證見不惡寒、但惡熱、口渴煩倦、頭身疼痛、鼻鳴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