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蔥莎
- 外文名稱:Tshong-sa
- 別名:尼蘭、訥郎
- 所屬地區:阿里札達縣托林鎮
- 下轄地區:鮑哈爾、公貢桑巴、納加、桑久拉、條塔爾
- 電話區號:0897
- 郵政區碼:859611
- 地理位置:札達縣托林鎮境西南部
- 面積:1451平方公里
- 方言:漢藏語系-藏語
- 氣候條件:高原山地氣候
- 機場:阿里昆莎機場
- 車牌代碼:藏F
- 行政代碼:542522100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實控現狀,
地理位置
蔥莎地區地處東經79°00′16″,北緯31°06′45″,位於札達縣托林鎮境西南部,桑久拉山口西南,公貢桑巴以東,甲扎崗噶河(Gadh Ganga)及其支流所經之地。南與印度以喜馬拉雅山山脈雪峰線為界。此段邊界傳統習慣線起於貢桑布(橋),在蔥莎以西跨過甲扎崗噶河下游出境處,在鮑哈爾沿南緣分水嶺,經公貢桑巴、乾摩克向東經瑪那山口,再折往北,經條塔爾至仲尼拉山口(海拔5611米),長約100公里。蔥莎、桑(Sang)、波林三多(Pulam Sumda )各自獨立又互為整體,該地區面積1451平方公里。
蔥莎境內的麥那曲(Mana Gad)發源於瑪那山口(Mana Pass)北側,東支流發源於桑久拉山口(Tsang Chok La,海拔5416米),最終在蔥莎下游鮑哈爾切開喜馬拉雅山出境流向印度,在巴倫哈提(Bhairavi Gahtti)附近匯入恆河的主源巴吉拉提河。
歷史沿革
1818年,英國人赫伯特(Herbert)企圖探查甲扎崗噶河河源,未能實現。他自述9月11日的行程:“……這條河,西藏人有意認作英藏邊界,並把歐洲人越過這條河看作一件大事。尼蘭人奉命在此看守,遇到這種情況立即上報。13日抵尼蘭(即蔥莎),當時尼蘭的居民不僅告訴我說,他們認為我繼續前進是談不上了,還要我擔保以後,不再有歐洲人來蔥莎……。我向他們保證,不至於再有這樣的事”。這個記載說明當時的藏印邊界還在蔥莎以南兩日程的甲扎崗噶河下游,即鮑哈爾出境以西的今印度境內的巴倫哈提,甚至更遠。
1865年(木牛年),扎布蘭宗所立差稅冊中同樣詳盡的列舉有蔥莎地區各種差稅的名目。
1880年、1881年、1889年、1900年出版的“印度圖”清楚的標明桑、蔥莎在中國境內。
1921年,蔥莎居民上呈扎布蘭宗具結書:“扎布蘭宗所屬的桑、蔥莎兩地歷來一直向政府支付差稅是清楚的,而土地、房屋、山川等為其所有,蔥莎絨巴並受命防守邊境。”
1925年,英印真日邦-加瓦爾當局已侵占並控制西藏蔥莎地區,在絕大多數時間裡,藏方人員無法在當地落足、利用森林資源或赴蔥莎以南的根戈德里(Gangotri)和高穆克(Gaumukh)朝聖。
1928年,英國駐錫金政務思官貝利中校致函西藏地方當局,信文和附圖中所提出的劃界建議,承諾願意把蔥莎以北直到桑久拉山口的地區歸還中國。英國顯然是企圖用交出一部分土地的辦法來保護對桑及其他中國領土的占領,由於這個建議與傳統習慣邊界線的位置仍然不符,西藏地方當局表示不能同意,談判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