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繼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個人簡介,短笛人生,用一隻短笛,打造文化名片,靠一隻短笛,推動民眾文化,奏一隻短笛,不負黨員稱號,
個人簡介
蔣紀祥從小就生活成長在竹山縣城關鎮縣門街。縣門街是竹山縣民間藝人的集聚地,曾在竹山縣文化戰線久負盛名的文藝創作人員熊彬、書法家熊焜、音樂教師張國輝和“竹山牌子鑼”第四代傳人查先明,都是他的鄰居。孩提時代的耳濡目染,培養了蔣紀祥對文藝的濃厚興趣,由於家庭生計艱難,他最初購置了一隻短笛,請名師指教。1977年,蔣紀祥高中畢業下鄉鍛鍊2年後,人生在他面前展現了斑爛多彩的世界,蔣紀祥面臨著人生道路的重要抉擇。他沒有羨慕當時流行的進機關,到工廠等時髦行業,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從事文藝事業,憑著名師多年的指教和個人的苦練,蔣紀祥吹奏了一曲短笛,被領導和專家們選定,分配到縣藝術團擔任樂隊演奏工作,從此便與一支短笛結下了不解之緣,它伴隨蔣紀祥一直走到今天。
進團後,為了把笛子這門演奏技能精益求精,蔣紀祥虛心向老師請教,向同事學習,真正做到了“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他每天清早5點鐘下河練笛子基本功,上班時間,苦練笛子和打擊樂基本功,認真學習音樂理論知識,操練演奏技能。經過多年苦練,蔣 紀祥終於練出了婉轉悠揚,清脆鏗鏹的演技,參加了許多劇節目演奏,並先後擔任了司鼓指揮和西洋樂器薩克斯的演奏。蔣紀祥所鐘愛的獨奏曲《揚鞭摧馬運糧忙》、《牧民新歌》、《陝北好》、《我是一個兵》、《你追我趕爭先進》等曲目自1979年以來一直作為許多舞台演出的保留節目,常常奉獻給廣大觀眾。
1995年蔣紀祥擔任了樂隊隊長,1998年又擔任了副團長,主抓藝術生產,練功、節目排練、劇節目演出和人才素質培訓及樂隊工作,年年超額完成農村100場演出任務和城內20場演出任務,超額完成創收任務。
短笛人生
用一隻短笛,打造文化名片
2002年3月,蔣紀祥從藝術團調文化館工作,任副館長,分管業務,主抓群文輔導、少兒培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二十多年的文藝工作經驗,使蔣紀祥深深體會到,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民眾文化工作者,不僅需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更需要有對民眾文化工作的滿腔熱情和無私奉獻,才能做到德藝雙馨。他利用自己擅於短笛演奏的專長,採取“以笛會友,以友輔藝”的作法,廣泛結交聯繫民間藝人,互為良師益友。
2003年6月,為作好全縣民間藝人普查和民間音樂搶救保護工作,蔣 紀祥冒著炎炎烈日,顧不上照料自己中考的孩子,深入到官渡桃園村、甫吉溝村蒐集民歌,正值烤菸收摘季節,為了不誤農時,蔣紀祥白天幫農戶收烤菸,晚上幫農戶烤烤菸,把蒐集時間改在下半夜後進行。勞動之餘,蔣 紀祥用隨身攜帶的笛子為農友表演節目,不僅驅散了忙碌的疲勞,而且融洽了與農民的關係。經過10多天辛勤努力,蒐集整理出100餘首原生態民歌唱腔唱詞。在官渡鎮舉辦民歌擂台賽之前,蔣紀祥積極深入官渡鎮組織輔導民歌歌手的動作、表演、發聲、舞台調度,親自參與策劃、舉辦官渡民歌擂台賽,並擔任藝術指導,同時進一步挖掘、收集民歌。近幾年,又先後深入柳林鄉組建吹打樂鑼鼓隊,策劃、指導堵河源專場文藝演出。值得欣慰的是,這種努力得到了豐厚的回報。蔣紀祥和民間藝人的共同努力,搶救保護了富有官渡、柳林風情特色的原生態民歌,為南部山區招商引資打造了一張重要的文化名片。官渡鎮保持了國家“民間藝術之鄉”的稱號,2007年再次被省文化廳授予“民間藝術之鄉”,柳林鄉2006年被省文聯命名為“堵河源生態文化保護區”。
由於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節奏日漸加快,城鄉人民忙於各種經營活動,很少有時間去研究曲譜,學習吹、拉、彈、唱,特別是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成長起來的部分年輕人,心浮氣躁,對產生於農耕時間,悠長緩慢的竹山“牌子鑼”不屑一顧,更談不上潛心研究與傳承。在竹山“牌子鑼”面臨著自然消亡的危急時刻,蔣紀祥主動積極地深入尋找牌子鑼第四代傳人查先明調查、了解牌子鑼情況,蒐集、整理牌子鑼曲譜和鑼鼓資料,並將打擊樂人員、吹拉人員組織在一起,自己擔任主奏樂器,經常在文化館和和堵河文化廣場集中演練。經過兩年艱苦努力,牌子鑼隊伍逐漸壯大,演奏水平逐步提高,牌子鑼隊伍經常深入大街小巷進行演練,2005年至2007年多次登台亮相。在主管部門大力支持重視和市專家指導下,由蔣紀祥負責,其他同志配合集體整理了一套完整的牌子鑼文字資料和音樂曲譜、錄音、錄像資料,申報國家、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先後被省、市人民政府納入省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靠一隻短笛,推動民眾文化
民眾文化的生命在於活動,在於民眾參與。調入縣文化館以後,蔣紀祥利用一技之長開展少兒藝術培訓,輔導社區和機關文化活動,常常樂此不疲。
2004年起,縣文化館就制定了長期與短期相結合的少兒藝術培訓方案,蔣紀祥帶頭和業務輔導人員一起深入學校,聯繫校長,聯繫老師,聯繫家長,細心管理,精心培訓,耐心做好少兒藝術素質培養工作。每期培訓都做到了安全第一,孩子有進步,有提高,家長高興、放心。每培訓一次都要給領導、家長匯報一次培訓成果,讓家長了解、讓孩子展示,讓社會認可。通過培訓發現人才,造就人才,選拔優秀節目參加省、市專業大賽,5年來,分別獲省、市金、銀、銅獎十多枚。蔣 紀祥培訓的主要項目是笛子和薩克斯,先後培訓120多名少兒文藝新秀。2006年蔣 紀祥創作並輔導張振武國小學生方天藝演唱的歌曲《校園處處是美景》,在市第三屆少兒藝術節上獲演出銀獎和原創音樂獎,彌補了十年來竹山縣音樂創作的空白。
同時,蔣紀祥還和其它業務人員深入縣直有關單位組織聯絡舉辦各種形式的文化宣傳和文藝演出活動,積極開展機關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警營文化、廣場文化、農村文化、工廠文化。輔導節目形式有大合唱、相聲、小品、表演唱、詩朗誦、獨唱等,舉辦各種形式的大、中、小型文藝演出活動和健身活動。2007年6月,為辦好縣直機關“安康杯”合唱比賽,蔣紀祥和館內同志分赴縣直各戰線開展輔導。蔣 紀祥負責聯繫輔導縣衛校,6月上旬,他每晚7點準時到衛校,與衛校師生共同演練。在他的精心輔導下,縣衛校奪得了大賽一等獎,參賽人員高興,舉辦單位滿意。
奏一隻短笛,不負黨員稱號
2003年7月,蔣紀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07年2月,蔣紀祥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文化工作先進個人。如今 ,已在竹山縣文化戰線上工作了28個春秋的蔣紀祥,已從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音樂愛好者,磨鍊成德藝雙馨,音樂素養深厚的音樂專門人才,國家三級演員。回顧自己走過的從藝生涯,他說:“是一隻短笛,奏響了我前半生的人生樂章,而藝術道路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永無止境的事業,今後,我將繼續奏好一隻短笛,不辜負組織的培養和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把自己的專長無私奉獻給民眾文化,奉獻給黨的文藝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