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禮陽,男,神經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禮陽
- 外文名:Johnny Chiang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基本信息,研究方向,近期代表性論文,
百科名片
蔣禮陽
英文名:Johnny Chiang
生日:1977.06
主修專業: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1996-2001國立台灣大學本科學士學位
2001-2002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生物信息學碩士學位
2002-2004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分子生物工程學碩士學位
2004-2009德國柏林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研究中心(MDC)科學家
2009年獲得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自然科學博士學位(Dr. rer.nat)
2009.3-2010.7德國柏林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科學家
2010.7-2011.12英國Scientifica公司研發科學家
2012.1受聘為東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
2013南京大學國際創新創業學院客座教授
2013美希艾精密儀器(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
研究方向
病理性疼痛與精神疾病在神經突觸傳導的分子機制
病理性疼痛因為神經性損傷或神經系統的異常而造成。病理條件下突觸在脊椎背角區域生成的可塑性機制並不完全了解,是否與中樞神經系統有可比性亦不清楚。我們將運用神經電生理與雙光子顯微鏡等方法,結合分子生物學與電鏡對脊椎背角內突觸可塑性在分子與細胞水平的機制進行研究。同樣的實驗方法也將用於研究精神疾病的發生機制(例如抑鬱症與精神分裂症)。
近期代表性論文
1.Chiang LY, Poole K, Oliveira BE, Duarte N, Sierra Y, Bruckner-Tuderman L, Koch M, Hu J and Lewin GR. Laminin-332 coordinates mechano-transduction and growth cone bifurcation in sensory neurons.Nature Neuroscience(2011). (14) 993-1000. doi: 10.1038/nn.2873. Articles Impact Factor =14.35(2010);Impact Ranking = 4/230 (Top 1.7%) in Neuroscience field.
2. Hu J*,Chiang LY*, Koch M and Lewin GR. Evidence for a protein tether involved in somatic touch.The EMBO Journal(2010) 29, 855–867.doi:10.1038 (*First authors) Featured Article Impact Factor =10.06(2007);Impact Ranking = 16/262 (Top 6%) in Molecular Biology field.
3.Martinez C, Benckendorff AG,Chiang LY, Wang R, Milenkovic N, Wetzel C, Hu J, Stucky CL, Parra MG, Mohandas N and Lewin GR. Stomatin and sensory neuron mechano-transduction.J. Neurophysiol. (2007) 98 (6): 3802-3808 Impact Factor =3.48(2010); Impact Ranking = 22/75 in Physiology 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