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琦(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西區手術室副主任)

蔣琦,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西區手術室副主任。

2019年11月28日,榮登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所獲榮譽,

人物故事

蔣琦家庭是會聚了滿、漢、苗、土家四個民族的大家庭。外公柴梁參軍入伍,參加了遼瀋戰役,他一生感念黨恩,用“講奉獻,為社會”的優秀家風教育子孫。父親蔣克昌是患者口中的“良心醫生”,1995年他參與創建了瓊結縣人民醫院的手術室和心電圖室,1999年他又主動援非幫助阿爾及利亞提高醫療水平。在優秀家風的影響下,蔣琦家庭大部分都是共產黨員,有5人從事醫護職業,既有勤於鑽研的專業精神,又有扶危濟困的職業道德。2018年7月1日,全家11人一起簽訂了器官捐獻協定,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大愛精神。
42歲的蔣琦是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西區手術室副主任,他的外公叫柴梁,1928年出生,第二軍醫大學畢業,1947年參軍入伍後就參加了遼瀋戰役,隨後隨軍南下,一直在部隊從醫。
柴梁育有5位子女,老大柴繼紅也就是蔣琦的母親,今年已經71歲了,除此之外,還有老二柴有建一家,老三柴繼軍一家,老五柴繼英都參與到了此次器官捐獻協定簽訂中。
“父親從軍為醫,一生感念黨恩,踐行‘醫者仁心’的承諾,從小對我們子女的教育都是: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多講奉獻,少談索取。”柴繼紅說,正是由於父親家教甚嚴,柴家兄妹在各自崗位上始終不敢越雷池半步,而講奉獻的教育理念,促使一家人從小就有著強烈的回報他人、奉獻社會的意識。
早在七八年前的一個清明節,柴家人聚在一起為父親柴梁掃墓的時候,大家也順勢談到了生死:“無論生前再輝煌,死後也就是一捧塵土,要是這樣的話,還不如把我們身體裡能留的器官都捐獻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也算是自己的生命有了一些延續。”
柴繼紅的提議幾乎立即就得到了柴家這個大家庭的認可,大家就開始委託在醫院工作的蔣琦打聽捐獻事宜。可那個時候,器官捐獻還不被社會大眾所了解,蔣琦通過醫療界的熟人諮詢至武漢、十堰等地相關機構,但出於“生於斯長於斯”的考量,大家仍然想從本地實現這個願望。而當時,襄陽還沒有任何機構可以接受器官捐獻,就這樣,這個提議幾乎每年都被提起,但又一直沒有落實下來。
2018年4月,柴繼紅迎來自己70大壽,步入古稀之年,她捐獻器官的心愿越來越強烈,於是,老太太又開始督促蔣琦打聽相關機構,最終於今年6月份落實。柴繼紅聞聽此事後,高興地說:那就定在黨的生日那天獻上這份禮物吧!
2019年7月1日,襄陽市紅十字會得知柴家人的心愿後,專門安排了工作人員上門服務。柴繼紅和老伴蔣克昌及兒子蔣琦一家三口,加上兄弟姐妹和其家人,共11人在器官捐獻協定上籤名,並摁下鮮紅的手印,這意味著,柴繼紅一大家11人正式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人固有一死,死後把有用的器官捐獻出去,救人一命,自己的生命才有價值!”柴繼紅說。
“我們11個人來簽署器官捐獻協定,都是自發的!”柴繼紅說,捐獻的前一天,完全本著自願的原則,她僅僅是在大家庭的群里發了一條簡訊:明天有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上門辦理器官捐獻手續,有願意參與的,上午到家中集合。“其實我也沒想到,家裡這么多人積極回響,都來了。”
大家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器官捐獻這一義舉,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這與這個大家庭平時就助人為樂的善舉分不開。
柴繼紅的老伴蔣克昌也是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的一名退休醫師,從醫幾十年,曾於1995年加入首批援藏醫療隊,親手創建了瓊結縣人民醫院的手術室和心電圖室。1999年,他又主動參加湖北省援非隊伍趕赴阿爾及利亞,在救死扶傷的同時,幫助當地提高醫療技術水平。蔣克昌說,看到剛出生的寶寶因缺氧窒息時,他都會衝上前去幫助吹一口氣,讓寶寶轉危為安。這個時候,蔣克昌總是涌動著對生命的敬畏,也常常感嘆:一個小小的舉手之勞就能救一條命,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幫助一把吧!幫助別人就是一種幸福!
柴繼紅的妹夫靖其林,則是漢江義務救護隊的一員,一年365天都和隊友一起守護在漢江邊,為生命保駕護航。每年夏季,是漢江游泳的高峰季,也是靖其林最忙碌的時候,最多的一天他曾經救下好幾個人。而經常救人,讓他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生死就在一瞬間,每年會看到很多被救起後無法重生的溺水者,對於這些逝去的生命來說,如果能馬上進行器官捐獻,逝去的生命豈不是馬上得到了重生,對社會有了更大的價值?基於此,靖其林也毫不猶豫地簽署了器官捐獻協定。
柴繼紅的弟弟柴有建作為退伍軍人,想法則更簡單:父親柴梁是因心梗去世的,2011年,柴有建也感覺心臟不舒服,他認為自己的心臟病有可能是父親遺傳的。所以,柴有建決定把身體全部捐獻出去,能用的器官都用,心臟若不能用,可以作為標本用於醫學研究,讓醫生們查清楚發病原因,找出解決辦法,造福更多的心臟病患者。
父母的言行影響著孩子。2006年夏天,蔣琦夫婦和同事一起到黃山旅遊,當他第一個登上黃山光明頂後,就遠遠看見一位老人躺在地上,職業的本能讓他邊喊同事邊衝到老人跟前,在做出心跳驟停的診斷後,蔣琦立即跪地進行心肺復甦,並口對口進行人工呼吸。經過40多分鐘的緊急救援,老人恢復了心跳,蔣琦也因此受到了導遊、景區管理處工作人員多方的感謝和高度評價。
正因為耳濡目染,當他們13歲的獨子蔣世桐得知長輩和父母簽訂了器官捐獻協定後,在認真了解過器官捐獻的全過程及後續處理事項後,這名國中生也堅定地在器官捐獻協定書上按下紅手印。“人死後一切都‘歸零’了,能把有用的器官捐獻出來幫助他人,很有意義!”
柴家11口同簽器官捐獻協定經過多家媒體報導後,讓這一大家子人成了“網紅”。無論走到哪裡,都有人向他們打聽捐獻器官的事情。柴繼紅說,目前,他以前的老同事、同學還有鄰居都在他們家“簽署捐獻器官協定”的帶動下,與紅十字會取得了聯繫。
如今,柴家人“講奉獻,為社會”的好家風,在三代人的行動中得以落實。而他們,還將身體力行地用更多的行動,傳播著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大愛精神!

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28日,榮登中國好人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