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書紅

蔣書紅

蔣書紅,男,1976年生,湖南永州市人。漢語言文學專業副教授。文學博士。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理事。廣東省廣府文化研究基地副研究員。1989-1995年在湖南省重點中學冷水灘四中(現名永州四中)讀國中、高中;1995年考入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首屆“文科基地班”讀本科;1999年畢業時被保送至廣州大學中文系“辭彙與語言發展理論”方向讀碩士,師從孫雍長、羅維明先生;2002年碩士畢業後進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中文系任教至今;2007年考入華南師範大學“古代漢語語法學”方向在職讀博,師從張玉金先生。

現主要從事古文字(金文、甲骨文、女書)、古漢語語法、辭彙、地方歷史文化方面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書紅
  • 出生日期:1976年生
  • 籍貫:湖南省永州市
  • 性別:男
教學工作,教研、科研成果集要,論文,課題,著作,榮譽獎勵,

教學工作

一、授課
主要擔任《古代漢語》、《文字學》、《漢語史》三門專業課的教學,此外還曾經講授過《中外語言學史》、《大學語文》(非中文系學生)、《現代漢語》(成人網路教育學生)、《語言學概論》(成人網路教育學生)、《古代文學》(函授生)等課程的教學。
二、班主任工作
1、2004級漢語言文學師範1班班主任。
2、2010級漢語言文學非師範2班班主任。
3、2002級漢語言文學函授班佛山點班主任。
4、2004級漢語言文學函授班佛山點1班班主任。
三、帶領教育實習
1、2003年9月-10月,帶領2000級中文系本科師範班28人到南海區羅村一中進行教育實習。
2、2005年9月-10月,帶領2002級中文系本科師範班25人到南海區羅村一中進行教育實習。
(四)指導本科畢業論文
2002年至2011年,已指導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30篇左右,主要屬於語言、文字、廣告、古代文學、文化禮儀範疇,其中部分論文被評為校級優秀畢業論文。
(五)為學生開設的講座
1、2008年10月28日,為佛科院全校學生開設“孔子的前世今生及未來” 講座。
2、2005年10月3日,為羅村一中初三學生開設“樹立理想,堅定信心,全力以赴,爭取勝利” 講座。
(六)參與其它教學輔導活動
1、擔任佛科院第一屆文學與藝術學院“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辯論賽決賽評審。
2、擔任佛科院“我身邊的幸福事”微小說(微文學)創作大賽評審,評送作品在廣東團省委、省教育廳、省文化廳、省學聯聯合舉辦的“永遠跟黨走”第六屆廣東大學生校園文化藝術節之“我身邊的幸福事”微小說(微文學)創作大賽中獲二等獎4件、三等獎9件、優勝獎10件(總計23人獲獎)。

教研、科研成果集要

論文

1、《聞尊銘文考釋》,《中國歷史文物》2010年第3期。
2、《金文研究分期述要》,《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1年第4期。
3、《金文動詞研究述評》,《殷都學刊》2012年第1期。
4、《論甲金文“冊”之造形依據及簡牘的出現時代》,《殷都學刊》2013年第4期。
5、《“聞尊”芹獻》,西南大學2009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出土文獻語言文字研究與比較文字學研究領域)。
6、《□尊新解》,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1-9-17。
7、《“女毋又一不聞蔑歷”新解》,《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第5期。
8、《金文能願動詞研究》》,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2012-2013學術年會。
9、《西周甲骨文中的動詞》,《殷都學刊》2010年第3期。
10、《<甲骨文精粹釋譯>中的疏誤――兼談編排原則之改進》,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2004-2005學術年會。
11、《女書:誰是第一個發現者和研究者》,《學術研究》2011年第1期。
12、《“女書”研究的分歧及拓進》,《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
13、《“女書”研究的不足暨展望》,2007年華南師大四院聯合研究生學術論壇。
14、《肉碼字的辨正與探討》,《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9期。
15、《西周漢語被動句研究》,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2010-2011學術年會。
16、《<莊子>字數考證》,《廣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8期。
17、《<莊子>辭彙的總體特徵和歷史意義》,《求索》2009年第12期。
18、《試論聯綿詞的幾種特殊用法》,《漢字文化》2009年第4期。
19、《試論聯綿詞的詞義滲透》,《漢字文化》2012年第1期。
20、《芻議聯綿字偏旁與意義的關係》,《北方論叢》2001年社科綜論專輯。
21、《再論聯綿字形符的類聚顯意功能》,《語文知識》2013年第4期。
22、《重審通假字與古今字》,《廣州大學學報》2001年第10期。
23、《廣州市街面廣告用語分析》,《語言文字套用與教學研究》,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24、《<古代漢語>》教材芻議》,《鹹寧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
25、《漢語書面語分詞連寫改革值得商榷》,《中國教育改革》2004年第34期。
26、《“伊甸園”≠“樂園”》,《語文建設》2001年第8期。並被選入《語文建設》2005年增刊(全國推廣國語宣傳周專刊)、《語文建設》2006年增刊(全國推廣國語宣傳周專刊)、《語文建設》2007年增刊(全國推廣國語宣傳周專刊)。
27、《“乃父”究竟是誰的父親》,《赤峰學院學報》2009年第11期。
28、《“乃”作人稱代詞通考》,《求索》2011年第2期。
29、《“明日黃花”與“昨日黃花”的再探討》,《名作欣賞》2010年第1期。
30、《關於創立“套用文字學”學科、開設“套用文字學”課程的構想與嘗試》,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2006-2007學術年會。
31、《論粵劇的危機與粵劇語言藝術的創新》,《文化遺產》2010年第3期。
32、《論粵劇唱詞的改良與創新》,《戲劇之家》2014年第2期。

課題

(一)主持
1、“西周金文動詞研究”,2009年度廣東省哲社“十一五”規劃課題。
2、“金文動詞詞典”,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研究項目。
3、吳榮光《筠清館金石錄》整理研究,2013年度佛山市哲社規劃項目。
4、“《中國漢字學》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現代化研究”,2007年度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教研項目。
(二)參與
1、“廣府民俗文化視野下佛山木版年畫的保護及傳承”,廣東省哲社“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地方歷史文化特色項目。
2、“佛山木版年畫與廣府民俗文化研究”,2011年度佛山市哲社“十二五”規劃項目。
3、“粵劇(曲)唱詞辭彙研究”,2010年度佛山市哲社“十一五”規劃項目。
4、“南海區地名指示系統課題調研項目”,2010年南海區民政局課題。
5、“適應廣東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農民工新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研究”,2007年度廣東省教育廳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
6、“廣州農村勞動力轉移新職業技術教育體系與服務機制研究”,2008年度廣州市哲社“十一五”規劃課題。

著作

1、專著,《西周漢語動詞研究》,暨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出版,60萬字。
2、參編,《古代漢語》,參與撰寫4萬餘字(主要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及詞類活用等語法、辭彙知識),張玉金教授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
3、副主編,《新編大學語文》,參與撰寫12萬餘字(主要為11篇古文和3篇近現代文學作品的註解、閱讀提示、文學常識介紹,以及記敘文寫作基礎知識的介紹等),張晨輝副教授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4、參編,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古代漢語>輔導及模擬題庫》,參與撰寫3萬餘字,孫雍長教授主編,奧林匹克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榮譽獎勵

1、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優秀班主任”,2005年7月。
2、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文學與藝術學院“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2009年10月。
3、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第四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三等獎”(全校各分院的第一名共12人參賽,總排名第四),2009年11月。
4、佛山科學技術學院2010-2011學年教師教學質量評估“優秀”, 2012年1月。
5、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教師技術崗位工作2009年度考核“優秀”,2010年1月。
6、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教師技術崗位工作2013年度考核“優秀”,2014年1月。
7、佛山科學技術學院2011年度“校工會積極分子”, 2012年1月。
8、(與其他幾位教師協作)指導學生參加“第二屆全國高等院校學生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獲一等獎11名,二等獎21人,三等獎27人(總計59人獲獎),2008年4月。
9、(與其他幾位教師協作)指導學生參加“第三屆全國高等院校學生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獲一等獎18人,二等獎29人,三等獎41人(總計88人獲獎),以及“優秀組織獎”,2010年4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