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春萍,中國科學院研究員,目前科研主要方向:新型太赫茲波、紅外和紫外等光源與探測器、生物感測器以及電磁波與凝聚態物質的相互作用等領域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春萍
- 民族:漢
- 職業:研究員
- 性別:女
簡介,主要科學貢獻,
簡介
1996年、1999年於蘇州大學物理系分別獲學士、碩士學位,2002年在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2002年至2004年在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做博士後,獲博士後科學基金二等獎,主要從事半導體自旋電子學方面的研究。2004年進入德國馬普固體所,獲馬普基金資助和德國Klaus von Klitzing (1985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scholarship,主要從事太赫茲波誘導下的二維電子氣物理方面的研究,以及基於低維電漿調控的新型室溫太赫茲波發射源及探測器的研究。2008年8月,加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主要科學貢獻
博士期間,首次在GaN/AlGaN異質構樣品的二維電子氣磁輸運研究中,發現了磁致子帶間散射效應。在中科院半導體所工作期間,和趙建華研究員合作,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在國內率先生長出高質量的III-V族稀磁半導體(Ga,Mn)As。首次發現可用零磁場下的橫向電阻與溫度依賴關係來判斷金屬性(Ga,Mn)As的居里溫度,並獲國內專利一項。在德國馬普固體所留學期間,設計和搭建了適合低溫強磁場條件下的整套太赫茲波光學測試系統,並使它進入良好的工作狀態。利用該系統,首先在柵控的GaAs/AlGaAs異質結構樣品中獲得B(磁場)周期振盪現象,為研製新型微型太赫茲波發射源和探測器做了開創性的工作。先後在PRB,APL和PRL等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曾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家863、973項目等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