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在台灣(第2部)》為“島內建設和新風暴”,主要記述1953年至1954年之間台灣發生的、較為重大的事件,在內政、軍事、外交、經濟、教育等方面,對蔣介石在台灣的這一段歷史進行了詳細記錄。在穩定台灣危局後,蔣介石開始在政治上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在經濟上開始擬定發展規劃,建設台灣;在教育上“復校”,以培養人才……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兩岸軍事繼續對峙,美國介入台灣事務,干涉內政,同時政壇風波不斷,使得島內建設一開始就與各種政治矛盾糾結在一起,各項工作一波三折,風暴迭起,前途難料。《蔣介石在台灣(第2部)》精彩地記述了台灣土地改革、富國島撤兵、東山島之戰、“總統府”秘書長撤職、國共首次海戰、四年經濟建設計畫、台北市長選舉風波、“總統”選舉落選、“銅山港大捷”、孫立人事件、台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電費漲價案等大事件的來龍去脈,對台灣政壇複雜的人事和矛盾進行了較為準確的剖析,對蔣介石在這些事件中所起的作用進行了客觀評價。
基本介紹
- 書名:蔣介石在台灣:島內建設和新風暴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061476
- 品牌: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 作者:陳冠任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頁數:436頁
- 開本:16
- 定價:49.8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蔣介石在台灣(第2部)》編輯推薦:《蔣介石在台灣》第一部“危急中的台灣”出版3個月,加印5次,持續高居亞馬遜銷售排行榜,深受讀者好評。在此基礎上,我們隆重推出《蔣介石在台灣》第二部“島內建設和新風暴”。《蔣介石在台灣(第2部)》詳細講述1953年至1954年之間蔣介石在台灣經歷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內容涵蓋了內政、軍事、外交、經濟、教育等方面,向讀者揭示蔣介石和他領導的台灣在這兩年中所經歷的風雨。
《蔣介石在台灣(第2部)》敘述的立場客觀公正、史料詳實,不失為研究和對這一段歷史感興趣的讀者的首選讀本。全書注重史料研究,內容力求真實可靠,寫人敘事立場較為中立,是一本研究和了解蔣介石和台灣歷史的優秀作品。
為了說明當時的歷史現實,《蔣介石在台灣(第2部)》引用了大量台灣版資料和蔣介石等人的言論。其中對大陸和中共乃至毛澤東、朱德等人有不少污衊性稱呼和錯誤說法,這需要廣大讀者閱讀時認真加以辨別和批判。全面解讀蔣介石在台灣內政外交和經濟發展歷程,深度解密台灣25年風雲變幻的政壇內幕。
《蔣介石在台灣(第2部)》敘述的立場客觀公正、史料詳實,不失為研究和對這一段歷史感興趣的讀者的首選讀本。全書注重史料研究,內容力求真實可靠,寫人敘事立場較為中立,是一本研究和了解蔣介石和台灣歷史的優秀作品。
為了說明當時的歷史現實,《蔣介石在台灣(第2部)》引用了大量台灣版資料和蔣介石等人的言論。其中對大陸和中共乃至毛澤東、朱德等人有不少污衊性稱呼和錯誤說法,這需要廣大讀者閱讀時認真加以辨別和批判。全面解讀蔣介石在台灣內政外交和經濟發展歷程,深度解密台灣25年風雲變幻的政壇內幕。
作者簡介
陳冠任,中國近現代史學者、暢銷書作家;出版《國民黨十大王牌軍》、《國殤2》、《蔣介石在台灣第一部》、《蔣氏父子》、《尖刀——中國人民解放軍鋼鐵王牌部隊征戰錄》、《利劍——尖刀——中國人民解放軍鋼鐵王牌部隊征戰錄》、《猶太人的智慧》等多部作品。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正如一些觀察家所說的那樣。台灣的發展是他人的成就,是辛苦勞作的台灣人民的成就。這一點是不難看出的。然而。這樣說也許是不公平的。正如一個總司令可能被迫因其下級軍官的得失成敗而有權利得到榮譽或人責備一樣,台灣的成就最終也應該歸功於蔣介石。”
——【美】布萊恩·克羅澤
“蔣介石不做總統。這個我們也不贊成的。……是蔣介石做總統比較好,還是別人做比較好?在目前看,還是蔣介石比較好。他這個人是親美派。但是親美親到要把他那點東西搞垮,他就不贊成。”
——毛澤東1959年在民主黨派負責人座談會上講話
“失去大陸政權之後,很多人跑到國外避難。但蔣公來到台灣,與台灣共存亡。最後把台灣守住。為‘中華民國“帶來憲政民主,如果那時候他跑到國外,哪有今天的台灣?”
——台灣“參謀總長”郝柏村
——【美】布萊恩·克羅澤
“蔣介石不做總統。這個我們也不贊成的。……是蔣介石做總統比較好,還是別人做比較好?在目前看,還是蔣介石比較好。他這個人是親美派。但是親美親到要把他那點東西搞垮,他就不贊成。”
——毛澤東1959年在民主黨派負責人座談會上講話
“失去大陸政權之後,很多人跑到國外避難。但蔣公來到台灣,與台灣共存亡。最後把台灣守住。為‘中華民國“帶來憲政民主,如果那時候他跑到國外,哪有今天的台灣?”
——台灣“參謀總長”郝柏村
名人推薦
“正如一些觀察家所說的那樣,台灣的發展是他人的成就,是辛苦勞作的台灣人民的成就。這一點是不難看出的。然而,這樣說也許是不公平的,正如一個總司令可能被迫因其下級軍官的得失成敗而有權利得到榮譽或受人責備一樣,台灣的成就最終也應該歸功於蔣介石。”
——[美]布萊恩·克羅澤
“蔣介石不做總統,這個我們也不贊成的。……是蔣介石做總統比較好,還是別人做比較好?在目前看,還是蔣介石比較好。他這個人是親美派,但是親美親到要把他那點東西搞垮,他就不贊成。”
——毛澤東 1959年在民主黨派負責人座談會上講話
“失去大陸政權之後,很多人跑到國外避難,但蔣公來到台灣,與台灣共存亡,最後把台灣守住,為‘中華民國’帶來憲政民主,如果那時候他跑到國外,哪有今天的台灣?”
——台灣“參謀總長” 郝柏村
——[美]布萊恩·克羅澤
“蔣介石不做總統,這個我們也不贊成的。……是蔣介石做總統比較好,還是別人做比較好?在目前看,還是蔣介石比較好。他這個人是親美派,但是親美親到要把他那點東西搞垮,他就不贊成。”
——毛澤東 1959年在民主黨派負責人座談會上講話
“失去大陸政權之後,很多人跑到國外避難,但蔣公來到台灣,與台灣共存亡,最後把台灣守住,為‘中華民國’帶來憲政民主,如果那時候他跑到國外,哪有今天的台灣?”
——台灣“參謀總長” 郝柏村
圖書目錄
上篇
1.土改三部曲步步推進,“耕者有其田”方案出台
2.對吳國楨恩威並用後,果斷對“省主席”換人
“美國通”吳國楨居然誤讀了美國
蔣介石另外選將——俞鴻鈞
慌神的人,反成了吳國楨
吳國楨夫婦離開台灣受到阻撓
3.“大陸的恐怖飢餓”在台灣上演
4.蔣介石要“反攻大陸”,模範師的情況卻讓人心憂
5.“海上蘇武”黃杰帶領三萬“忠貞兵”從越南歸來
6.張道藩的“情色文藝”與“心戰”廣播的出現
7.學習大陸第一個五年計畫,台灣搞經濟發展四年計畫
8.支持李承晚,受到美國威脅
9.突襲東山島,運用“孫子兵法”沒成功
誤讀美國,蔣介石二講《孫子兵法》
東山島突襲戰,陸戰隊顯示出新戰力
戰後檢討“國防部長”撒謊,美國迷夢破碎
10.大敗之後又天災,不得不靠“國慶閱兵”提振士氣
11.孔令傑不願取代俞大維,蔣宋培養打算落了空
嚴家淦訪美空手而歸,引起風波
孔令傑無意取代俞大維
孔令傑不滿被“戲弄”,要棄職從商
12.尼克森訪問台灣,海島成為了美國人的度假勝地
13.蔣介石怒免“總統府”秘書長,活活氣死吳鐵城
王世傑與蔣介石的關係不同尋常
香港兩航公司案
蔣王交惡,“吳鐵老”居然被“蔣鐵嘴”罵死
陳誠再次鬧辭職
14、蔣介石宣布若打回大陸,對中共土改“分配了的土地,可予維持”
15.為明日連任“總統”作準備,年底全民大加薪
中篇
1.台灣充滿了濃烈的火藥味,大選前夕風雲再起
“國大代表”待遇、李宗仁彈劾案與委員任期
任顯群的“行為不檢”與“吃醋愛情”
他們到底想不想當“總統”、“副總統”?
2.連罷兩名高官,蔣介石“總統”首輪投票未當選
大會開幕就問題不斷
再起狂瀾:吳國楨也越洋加入混戰
會議出現變局
王雲五等候選人退出
蔣介石居然首輪選舉落選
3.吳國楨事件尾聲:任顯群當了替罪羊
4.台北市長選舉結果,大出蔣介石的意外
台灣市縣區劃何時得以定型?
“老將”王民寧與“黑馬”高玉樹
蔣介石最後裁定:“選舉有效”
蔣介石化解了新市長的尷尬
5.蔣介石視察大陳島,引爆國共海軍首次海戰
蔣介石與太康號
蔣介石親臨大陳島巡視,一度被軍艦航號聲驚嚇
國共海軍第一次水面艦隊頭門對戰
梁天價獲得青天白日勳章
6.蔣介石把“行政院長”換成了俞鴻鈞
下篇
1.俞內閣成立不到20天,“外交部長”就挨罵要辭職
2.蔣介石說:“你很爭氣,好好努力。”
結果王牌官兵把蘇聯貨輪給劫了
3.蔣介石的親美牌:用俞大維而棄孫立人埋下禍根
不會打仗的俞大維出任“國防部長”的背後
賴名湯左右逢源的秘密
孫立人落選的隱情
其實也有淡定之人
4.台灣發展的第一步:吸引外資
尹仲容何許人也?
接受美援的難言苦衷
尹仲容的第一板斧
5.蔣介石力促“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國人並不熱心
蔣介石越是急迫,美國人越不上心
“銅山港之役”:蔣介石的一個“逼宮之計”
6.桂永清突然精神失常暴死,蔣介石下令蒐集“臨終演講”
7.突然炮聲如雷:台海第一回合的炮戰爆發
金門炮戰爆發:“國防部長”居然缺位
中共對杜勒斯也炮擊
俞大維在稀疏的炮聲中回台灣來了
8.蔣介石說:“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辦教育。”
9.太平艦成為了“太平間”:人禍乎?
喜中生悲
軍艦沉沒的前後真相
台灣籠罩在悲戚的氛圍中
10.蔣介石驚慌失措地對簽訂台美共同防禦條約讓步
太平艦沉沒才換得美方同意簽訂共同防禦條約
不對等的談判
順利中又出現周折
太平艦沉沒讓蔣介石驚慌失措,顧維鈞關鍵時刻很鎮靜
11、《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最後簽訂及其“意義”
12.不平靜的歲末:太和艦挨揍
兩岸的炮戰又打響了
“台灣經濟的困難與出路”
13.年前最後一日電費大漲價,黨務大佬被蔣介石開除出黨
1.土改三部曲步步推進,“耕者有其田”方案出台
2.對吳國楨恩威並用後,果斷對“省主席”換人
“美國通”吳國楨居然誤讀了美國
蔣介石另外選將——俞鴻鈞
慌神的人,反成了吳國楨
吳國楨夫婦離開台灣受到阻撓
3.“大陸的恐怖飢餓”在台灣上演
4.蔣介石要“反攻大陸”,模範師的情況卻讓人心憂
5.“海上蘇武”黃杰帶領三萬“忠貞兵”從越南歸來
6.張道藩的“情色文藝”與“心戰”廣播的出現
7.學習大陸第一個五年計畫,台灣搞經濟發展四年計畫
8.支持李承晚,受到美國威脅
9.突襲東山島,運用“孫子兵法”沒成功
誤讀美國,蔣介石二講《孫子兵法》
東山島突襲戰,陸戰隊顯示出新戰力
戰後檢討“國防部長”撒謊,美國迷夢破碎
10.大敗之後又天災,不得不靠“國慶閱兵”提振士氣
11.孔令傑不願取代俞大維,蔣宋培養打算落了空
嚴家淦訪美空手而歸,引起風波
孔令傑無意取代俞大維
孔令傑不滿被“戲弄”,要棄職從商
12.尼克森訪問台灣,海島成為了美國人的度假勝地
13.蔣介石怒免“總統府”秘書長,活活氣死吳鐵城
王世傑與蔣介石的關係不同尋常
香港兩航公司案
蔣王交惡,“吳鐵老”居然被“蔣鐵嘴”罵死
陳誠再次鬧辭職
14、蔣介石宣布若打回大陸,對中共土改“分配了的土地,可予維持”
15.為明日連任“總統”作準備,年底全民大加薪
中篇
1.台灣充滿了濃烈的火藥味,大選前夕風雲再起
“國大代表”待遇、李宗仁彈劾案與委員任期
任顯群的“行為不檢”與“吃醋愛情”
他們到底想不想當“總統”、“副總統”?
2.連罷兩名高官,蔣介石“總統”首輪投票未當選
大會開幕就問題不斷
再起狂瀾:吳國楨也越洋加入混戰
會議出現變局
王雲五等候選人退出
蔣介石居然首輪選舉落選
3.吳國楨事件尾聲:任顯群當了替罪羊
4.台北市長選舉結果,大出蔣介石的意外
台灣市縣區劃何時得以定型?
“老將”王民寧與“黑馬”高玉樹
蔣介石最後裁定:“選舉有效”
蔣介石化解了新市長的尷尬
5.蔣介石視察大陳島,引爆國共海軍首次海戰
蔣介石與太康號
蔣介石親臨大陳島巡視,一度被軍艦航號聲驚嚇
國共海軍第一次水面艦隊頭門對戰
梁天價獲得青天白日勳章
6.蔣介石把“行政院長”換成了俞鴻鈞
下篇
1.俞內閣成立不到20天,“外交部長”就挨罵要辭職
2.蔣介石說:“你很爭氣,好好努力。”
結果王牌官兵把蘇聯貨輪給劫了
3.蔣介石的親美牌:用俞大維而棄孫立人埋下禍根
不會打仗的俞大維出任“國防部長”的背後
賴名湯左右逢源的秘密
孫立人落選的隱情
其實也有淡定之人
4.台灣發展的第一步:吸引外資
尹仲容何許人也?
接受美援的難言苦衷
尹仲容的第一板斧
5.蔣介石力促“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國人並不熱心
蔣介石越是急迫,美國人越不上心
“銅山港之役”:蔣介石的一個“逼宮之計”
6.桂永清突然精神失常暴死,蔣介石下令蒐集“臨終演講”
7.突然炮聲如雷:台海第一回合的炮戰爆發
金門炮戰爆發:“國防部長”居然缺位
中共對杜勒斯也炮擊
俞大維在稀疏的炮聲中回台灣來了
8.蔣介石說:“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辦教育。”
9.太平艦成為了“太平間”:人禍乎?
喜中生悲
軍艦沉沒的前後真相
台灣籠罩在悲戚的氛圍中
10.蔣介石驚慌失措地對簽訂台美共同防禦條約讓步
太平艦沉沒才換得美方同意簽訂共同防禦條約
不對等的談判
順利中又出現周折
太平艦沉沒讓蔣介石驚慌失措,顧維鈞關鍵時刻很鎮靜
11、《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最後簽訂及其“意義”
12.不平靜的歲末:太和艦挨揍
兩岸的炮戰又打響了
“台灣經濟的困難與出路”
13.年前最後一日電費大漲價,黨務大佬被蔣介石開除出黨
序言
本書為《蔣介石在台灣》第二部“島內建設和新風暴”,主要記述1953年至1954年之間台灣發生的、較為重大的事件,在內政、軍事、外交、經濟、教育等方面,對蔣介石在台灣的這一段歷史進行詳細記錄。
在穩定台灣危局後,蔣介石開始在政治上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在經濟上開始擬定發展規劃,建設台灣;在教育上“復校”,以培養人才……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兩岸軍事繼續對峙,美國介入台灣事務,干涉內政,同時政壇風波不斷,使得島內建設一開始就與各種政治矛盾糾結在一起,各項工作一波三折,風暴迭起,前途難料。全書精彩地記述了台灣土地改革、富國島撤兵、東山島之戰、“總統府”秘書長撤職、國共首次海戰、四年經濟建設計畫、台北市長選舉風波、“總統”選舉落選、“銅山港大捷”、孫立人事件、台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電費漲價案等大事件的來龍去脈,對台灣政壇複雜的人事和矛盾進行了較為準確的剖析,對蔣介石在這些事件中所起的作用進行了客觀評價。
全書注重史料研究,內容力求真實可靠,寫人敘事立場較為中立,是一本研究和了解蔣介石和台灣歷史的優秀作品。
為了說明當時的歷史現實,本書引用了大量台灣版資料和蔣介石等人的言論。其中對大陸和中共乃至毛澤東、朱德等人有不少污衊性稱呼和錯誤說法,這需要廣大讀者閱讀時認真加以辨別和批判。
在穩定台灣危局後,蔣介石開始在政治上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在經濟上開始擬定發展規劃,建設台灣;在教育上“復校”,以培養人才……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兩岸軍事繼續對峙,美國介入台灣事務,干涉內政,同時政壇風波不斷,使得島內建設一開始就與各種政治矛盾糾結在一起,各項工作一波三折,風暴迭起,前途難料。全書精彩地記述了台灣土地改革、富國島撤兵、東山島之戰、“總統府”秘書長撤職、國共首次海戰、四年經濟建設計畫、台北市長選舉風波、“總統”選舉落選、“銅山港大捷”、孫立人事件、台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電費漲價案等大事件的來龍去脈,對台灣政壇複雜的人事和矛盾進行了較為準確的剖析,對蔣介石在這些事件中所起的作用進行了客觀評價。
全書注重史料研究,內容力求真實可靠,寫人敘事立場較為中立,是一本研究和了解蔣介石和台灣歷史的優秀作品。
為了說明當時的歷史現實,本書引用了大量台灣版資料和蔣介石等人的言論。其中對大陸和中共乃至毛澤東、朱德等人有不少污衊性稱呼和錯誤說法,這需要廣大讀者閱讀時認真加以辨別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