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長風

蔡長風

蔡長風(1910年-2001年1月28日),江西省吉水縣人。一九三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二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曾任第一軍團師軍需處股長、供給處處長、海軍財務部部長、海軍後勤部副部長、顧問(正兵團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長征和東征。還參加了平型關戰鬥和孟良崮、洛陽、淮海、渡江等戰役。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長風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西
  • 出生日期:1910年
  • 逝世日期:2001年1月28日
  • 職業:軍人
  • 信仰:共產主義
人物生平,參加戰役,革命生涯,個人榮譽,

人物生平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十二軍第三十六師軍需處糧秣股股長,紅一軍團第二師五團供給處主任,師供給處處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供給處主任,一一五師後方留守處主任,教導第五旅供給部部長,新四軍獨立旅供給部部長,濱海軍區後勤部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山東野戰軍供給部部長、華東野戰軍供給部部長、華東軍區供給部副部長、第三野戰軍供給部部長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十兵團後勤部部長,華東軍區海軍後勤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財務部部長,海軍後勤部副部長,海軍後勤部顧問。
1927年 任蘇維埃秘書、少先隊指導員
1930年 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0年 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31年8月 三十六師衛生處當管理員1931年12月 任師供給處任糧股股長
蔡長風蔡長風
1932年 轉入中國共產黨
1935年1月 參加攻克遵義
1937年--1948年 五師團供給處主任、新四軍旅供給部部長、濱海軍區後勤部部長、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後勤部副部長、華東野戰軍供給部部長
1949年 到地方從事經濟工作
1956年 畢業於軍事學院海軍系
1955年授海軍少將,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1983年離休
2001年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參加戰役

魯南戰役、魯中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臨駒戰役、南麻戰役、泰安戰役、濟南戰役、許昌戰役、洛陽戰役、開封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南京戰役、上海戰役等。

革命生涯

蔡長風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1927年,受革命思想的影響,蔡長風參加了地方農民協會和蘇維埃政府工作,擔任蘇維埃秘書、少先隊指導員。他隨同赤衛隊員攻打吉安,從此,走上了革命的征途。
1930年8月,紅軍攻克吉安,蔡長風與本鄉二十四名赤衛隊員一起參加了紅軍,編在第十二軍特務營二連。1931年8月,蔡長風奉命從第十二軍政治部調到三十六師衛生處當管理員,是年12月調任師供給處任糧股股長。當時部隊的供給來源是“取之於敵”、“就地取給”,蔡長風為部隊籌糧不停奔波,開始了漫長的軍隊後勤生涯。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長征之初,蔡長風在第一方面軍第二軍團一師三團供給處任糧股股長,由於“左”傾路線的領導者實行退卻中的逃跑主義,把輜重行李、糧食給養全部帶上,來了個大搬家,負擔過重,部隊難於靈活主動出擊,幾乎每走一步,都付出了血的代價。湘江之戰,雖突破了敵人第四道封鎖線,但人員折損過半,三團只剩下一千多人。12月,紅軍攻占黎平,部隊進行整編和輕裝,對所攜輜重物資按照上級要求進行了堅決處理,隨著軍事方針的改變,供給工作出現了新問題。紅三團黨委號召全團指戰員人人動手,自己籌措糧食補充自己,並成立以蕭元禮、王全珍和蔡長風三人組成的籌糧籌款工作組。
1935年1月,紅軍攻克遵義,蔡長風參加了遵義城臨時縫製軍服工作,使紅軍戰士的服裝得到改善。之後,紅軍搶渡金沙江,紅三團作為前衛部隊,負責籌集渡江船隻、竹排等器材。部隊總結以往經驗和教訓,在九天九夜的渡江過程中,沒有人員、馬匹傷亡,物資也無損失。緊接著,部隊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來到了千里雪山腳下,蔡長風立即投入籌集糧食、尋找禦寒衣物的工作,並以營為單位進行籌糧分配。不論穀類、豆類或薯類都收集,禦寒物資以營為單位購買或以物易物解決。一路上,紅軍戰士面對冰封雪飄,連鳥也難以飛過的雪山,他們以大無畏的氣概同殘酷無情的大自然搏鬥,開闢通往革命的勝利之路。
翻過雪山之後,部隊進入藏民區,在毛爾蓋,中央軍委召開了歷史聞名的毛爾蓋會議,一項重要內容是解決過草地的口糧問題。紅三團成立了籌糧工作隊,到附近各地喊話,動員藏胞們回來。一天,蔡長風帶籌糧小分隊外出宣傳,發現一座廟裡的神像是麵粉、糖、酥油做的,但為了尊重藏胞的風俗習慣,一點也沒有亂動。經過半個月的籌糧工作,做好了過草地的準備。在這片水鄉澤田,人馬一旦陷入,便會被埋在無底泥潭。紅軍戰士相互支援走出草地,去完成北上抗日的歷史使命。他們過臘子口,奔向吳起鎮,沿途找水找糧,最後進入陝北蘇區。
到達陝北根據地不久,為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紅軍於1936年2月22日東渡黃河,進入山西作戰。在紅軍西征途中,蔡長風火線調任紅二師供給處處長,他趕到師部立即投入戰鬥,和供給處同志一道向火線送飯、送彈藥、運傷病員,得到師領導的表揚。部隊甘肅整訓期間,供給部不但保證部隊吃好,蔡長風還親自買來文化生活用品,搞好部隊文化生活。
在平型關大捷中,蔡長風在師供給部的領導下,保證了所在團的物資糧食供給。之後,蔡長風調任一一五師駐大寧留守處主任,收容醫治和轉運傷員,收集清理平型關戰役的戰利品,負責接待八路軍和各地來延安的過往人員。1938年2月,太原失陷後,日寇沿同蒲路南下,威逼晉西,蔡長風帶領全體人員撤出大寧城。他通過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的大力支持為部隊趕製了四萬套軍服,經三安運回了部隊。之後,部隊挺進魯南,在嶧縣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蔡長風任財政局局 長,籌集糧款、擴充軍隊的任務都圓滿完成了。
1941年1月,國民黨反動派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蔡長風所在的三四三旅改為新四軍獨立旅,南下支援新四軍,蔡長風擔任旅供給部部長。當時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部隊的後勤保障工作十分困難。蔡長風帶領供給部的同志自己動手,建立服務社,自辦被服廠,還辦起了豆腐坊、釀酒廠,較好地完成了部隊的物資保障任務,增強了部隊的戰鬥力。1942年冬,新四軍獨立旅奉命北調濱海地區,參加甲子山反頑作戰。之後,蔡長風參加了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對人民在戰鬥中給予的物資支持,他是情深難忘,特別是孟良崮戰役,是一次與敵人鬥智鬥勇,而且時間長、拼耐力的大兵團運動戰,對後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軍民一起全殲王牌整編七十四師,粉碎了蔣介石對山東的重點進攻,使我軍在華中戰場上開始了一個新的轉折點。
1947年6月,華東野戰軍成立後,組成內外線兵團,實行內外配合作戰,採取“一邊打,一邊走”的戰術,給後勤保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各縱隊充分發揮後勤保障能力,加強取資於敵的籌措工作。蔡長風所在的後勤部門與地方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物資供應的籌劃與準備工作,做到後勤保障靠前,落實地方支前工作,使華東野戰軍有效地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
淮海戰役前夕,華東局對後勤保障和支援前線工作進行了全面布置。動員的民工之多和準備物資數量之大是空前的,充分體現了人民戰爭的偉大力量。淮海戰役取得勝利之後,華東野戰軍改為第三野戰軍,建立後勤司令部,蔡長風任供給部部長。為準備渡江戰役後勤部機關一分為二,蔡長風負責野戰軍輜重和非戰鬥單位的工作,為建立新中國貢獻了己的一份力量。
1949年六、七月間,華東軍區和第三野戰軍直屬單位進行整編合併。蔡長風到地方從事經濟工作,後根據工作需要,又回到部隊。1983年,蔡長風離休

個人榮譽

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