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銳霆

蔡銳霆

蔡銳霆(1883—1915),江西省宜豐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1年組織革命團體“我群社”,旨在滅清扶危。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7年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與留日學生倡言革命。回國後,在南昌發起成立江西共進會,當選為理事。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蔡銳霆組織光復軍攻克新昌、瑞州。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蔡銳霆等人聯名草檄討袁。二次革命失敗後,蔡銳霆前往日本,以圖再起。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同年底奉孫中山先生之命,潛回上海,擬在長江中下游發動武裝起義,不幸事泄,被法國巡捕逮捕。袁世凱重金引渡,1915年1月18日蔡銳霆英勇就義,年僅32歲。袁世凱企圖通過殺害蔡銳霆恐嚇其他革命黨人,特令九江鎮守使對蔡銳霆行刑前及行刑後的現場進行了拍照,而這張照片,卻成為袁世凱殘酷殺害革命黨人的歷史鐵證!1922年孫中山下令追贈蔡銳霆為陸軍中將。1935年國民政府為蔡銳霆舉行國葬,蔣介石題寫輓詞:“丹心碧血”。顧祝同題寫輓聯:“魯連抗節不帝秦,願蹈東海;杲卿斷舌猛罵賊,死重泰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銳霆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省新昌縣
  • 出生日期:1883年
  • 逝世日期:1915年
  • 職業:革命家
  • 畢業院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追尋進步,投身革命,孤膽英雄,再圖討袁,血染共和,英雄浩氣,

追尋進步

蔡銳霆(1883—1915),出生於江西省新昌縣,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祖父蔡榮桂為前清舉人;父親蔡牖民是晚清秀才,終生不仕,鑽研醫藥,常免費為鄉里百姓治病,仁德傳世;母親劉大慈,清道光十五年狀元劉繹之孫女,教子有方,督學甚嚴。
蔡銳霆少年時期,母親為其兄妹延聘文、武塾師。蔡銳霆天資聰穎,文武雙全,且生性豪放剛烈,臂力過人,尤擅騎射,16歲時便能倒立馬背,舉槍射擊鳥獸,十中八九,鄉里稱奇。
1902年蔡銳霆考入江西武備學堂。在校期間,和李烈鈞交往密切,後與大哥蔡突靈一起同李烈鈞義結金蘭。1904年初,因反清言論激進,被學堂總辦汪瑞闓開除。李烈鈞等聯名請留,汪瑞闓以不開除蔡銳霆就引咎辭職為要挾,蔡銳霆最後只得被迫離校。
蔡銳霆離開江西武備學堂後,轉至武昌武備學堂學習體操和刀劍。同時,在家鄉買馬購槍,組織革命團體“我群社”,以打獵為名,經常聚集幾百人在一起練武,上山試槍,吃飯時打鐘集合。1904年4月,蔡銳霆參加江西革命團體易知社,成為其中的骨幹。
1906年2月天主教南昌主教王安之為兩年前的宜豐棠浦教案事件,用餐刀將在事件中作調停的南昌知縣江召棠殺死,引起全省公憤。江召棠被殘害致死後,蔡銳霆發動易知社在昌會員,印發傳單,四處演講,號召罷工、罷課、罷市。2月25日數萬民眾聚集在百花洲沈家祠前,憤怒聲討王安之的暴行。蔡銳霆登台演講,南昌民眾數萬人群情激憤,會後直奔教堂,打死王安之及部分教士,焚毀教堂,爆發震驚中外的南昌教案。
南昌教案發生之後,英、法兩國軍艦齊集鄱陽湖,對滿清政府實施武力恫嚇。滿清政府腐敗無能、懼外求和,與法國公使簽訂不平等條約《南昌教案善後契約》,賠款白銀四十五萬兩。這更激起江西和全國民眾的憤慨,各地反清熱潮更加高漲。

投身革命

通過南昌教案,蔡銳霆深恨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更堅定了推翻滿清政權的決心,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6年10月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抓住南昌教案後滿清政府對外妥協激起民憤這一契機,決定組織湘、贛兩省會黨和新軍在萍、瀏、醴三地同時發動起義,史稱萍瀏醴起義。蔡銳霆聞知,首先在江西回響,立即組織“我群社”、“易知社”成員,並聯絡了一批洪江會會員參與萍瀏醴起義。按起義總部署,起義軍分兵三路各自進取長沙、南昌。第三路以宜春、萬載為根據地,東出上高、高安,打下南昌,進取江南。蔡銳霆帶領所組義軍,開赴萬載集結,參加第三路義軍行動。農曆10月25日,蔡銳霆率領第三路義軍由宜春、萬載出發,勝利拿下上高,占領了瑞州府城高安。
萍瀏醴起義不幸失敗後,滿清政府立即實行清鄉運動,四處搜捕、屠殺起義人員。蔡銳霆為了躲避滿清政府的搜捕,更是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 1907年與兄妹一道東渡日本,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期間,蔡銳霆兄弟與李烈鈞意外相逢,從此情義更勝手足。在日本期間,蔡銳霆與孫中山、黃興等人結為摯友,從此追隨孫中山先生左右,深得孫中山器重。
1909年,蔡銳霆回國,在江西緊鑼密鼓進行反清起義準備。期間,蔡銳霆妹夫、前中國共進會會長鄧文翬來到南昌,蔡銳霆協助其組建共進會江西分會,聯絡原易知社成員加入。是年11月15日,江西共進會在南昌義務女校成立,鄧文翬任會長,蔡銳霆任理事兼機要秘書。隨後,蔡銳霆與鄧文翬分頭深入到學校、農村甚至新軍中,進行革命宣傳,並聯絡會黨,運動軍隊,鼓動起義。第二年,蔡銳霆和蔡突靈返回家鄉宜豐,兄弟兩人一起,說服父母變賣了家產,蓄馬養士,為起義作軍事準備。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蔡銳霆立即行動,與大哥一起組織光復軍,首先奪取本縣政權,籍沒旗人財產,接著又占據瑞州府(今高安),宣布獨立,成立軍政府,並通告贛西各縣回響,蔡銳霆被各縣義軍推舉為瑞州革命軍司令。11月3日,瑞州宣布光復,蔡銳霆兼袁、瑞、臨三路都督。隨後,蔡銳霆將司令一職移交給大哥,自己率部參加光復南昌的戰鬥,1910年10月30日,蔡銳霆與各路義軍一起攻下省會,任九江軍政府參謀部長。年底,又帶兵馳援湖北的起義。
1912年3月,李烈鈞從湖北回南昌就任江西都督,蔡銳霆隨李烈鈞回贛,任都督府參軍長,指揮軍務;並同時兼任中軍官,執掌軍法。不久蔡銳霆又出任江西水巡總監,兼節制湖口、馬當要塞,成為贛軍主力水軍的最高軍事領導人。在蔡銳霆等人的協助下,李烈鈞把百廢待興的江西開始治理得有序,順利解決了軍中許多棘手矛盾。
1912年5月,李烈鈞召開都督府政務會議,都督府內政司長鐘震川與都督府高級軍事顧問胡謙同時出席會議,兩人早存宿怨,當場言語不和,胡謙拔槍將鐘震川擊斃在李烈鈞的辦公室內。事發之後,中國同盟會的會員立即在江西召開支部大會,要求李烈鈞懲辦胡謙。李烈鈞因與胡謙有同學之誼,並深愛其才,不欲處決,但不殺胡謙又不足以服眾,只得揮淚割愛,下令槍決胡謙,並交都督府參軍長蔡銳霆處置,擬在南昌城內東湖邊執行死刑。蔡銳霆與胡謙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時也有同窗之誼,且敬其軍事才華,同時也深知李烈鈞的左右為難的矛盾心情。於是,蔡銳霆事先暗中囑胡謙夫人帶好大陶缸到東湖邊“收屍”,然後於第二天曉色朦朧時對胡謙行刑。行刑時,蔡銳霆親自執槍,故意朝胡謙連開數槍,其實僅一槍斜穿胡謙左肋,然後草草驗屍結案。胡謙之妻迅將胡謙納入大缸運往上海醫治而得一命,數月後即痊癒出院。
蔡銳霆不僅救了胡謙一命,更為革命挽救了一位傑出的軍事人才。後來的事實證明,被蔡銳霆救下的胡謙,追隨孫中山先生屢立奇功,成為國民革命的重要功臣,並為國民革命培養了許多英勇善戰的棟樑之才,如蔡廷楷、劉紹漢、沈載英等一代名將多出其門下。孫中山曾對胡謙高度讚揚說:“吾國數千軍人之美德,復見於茲。”不幸的是, 1927年8月,胡謙終遭鐘震川的外甥(張發奎部師長)的暗殺,死後被追認為陸軍上將。
12月10日晚,袁世凱指使原江西第二旅旅長余鶴松在南昌發動贛軍劉世鈞部兵變,矛頭直指李烈鈞。蔡銳霆率軍平叛,並手刃叛亂軍官十餘人。
1912年12月16日,李烈鈞致電袁世凱,引咎自責,請行軍民分治,並特薦有私誼的汪瑞闓為江西民政長,但李烈鈞不知此時的汪瑞闓已暗中投靠了袁世凱。此舉正中袁世凱下懷,他早就想以軍民分治達到制約、削弱贛軍勢力的目的,於是立即任命汪瑞闓為江西民政長。12月20日,汪瑞闓到江西上任。蔡銳霆與省警察總監陳廷訓發動“驅汪運動”,並於12月29日召集江西軍警兩界數千人召開拒汪大會,主張“武力驅汪出境”,迫汪瑞闓於次日離境,使袁世凱本擬通過軍民分治達到控制江西的陰謀不能得逞。由是,蔡銳霆與袁世凱結怨。

孤膽英雄

隨著贛軍實力的增強,袁世凱對江西的戒備日深。1913年1月15日,李烈鈞向日本訂購的七千餘支槍械及一批子彈運抵九江,袁世凱獲悉後密令九江鎮守使戈克安扣留,並派軍艦接管。1月27日,海軍楚謙艦奉命提取槍械。蔡銳霆率百餘人屯紮岸上,聲言如改裝運,即開炮攻擊,雙方劍拔弩張。蔡銳霆親自率部下李明揚,兩人輕舟單槳孤身直趨軍艦。蔡銳霆身上捆綁炸藥,用手槍指著楚謙艦艦長,以引爆炸藥與兵艦同歸於盡相脅,逼迫楚謙艦艦長離境返鄂,奪回軍火。此事被軍中傳為神勇,蔡銳霆因之更得水兵官兵敬重。但此事使袁世凱對蔡銳霆恨之愈深,下令“重辦蔡銳霆”。
1913年2月,袁世凱對處理江西問題親筆寫了四條密令:一、汪瑞闓到省長任;二、槍枝不發;三、蔡銳霆、陳廷訓重辦;四、李烈鈞下野。此令一出,不僅李烈鈞難從,以蔡銳霆為首的反袁將領紛紛建議與袁公開決裂並以武力對抗。3月27日晚11時,蔡銳霆率兵二連襲占湖口炮台,正式到水軍司令部湖口大本營駐陣,對湖口、馬當要塞進行控制。結果,袁世凱只好讓戈克安離職赴京,任命本是前來調停的王芝祥暫兼九江鎮守使。
4月2日,李烈鈞發布通告“地方安寧,人心大定”,實際上是宣告對袁鬥爭的勝利。5月,袁世凱派原駐守河南的北洋軍閥、第六師師長李純率部進軍湖北,前鋒進駐武穴,矛頭直指江西,開始對江西進行軍事上的彈壓。贛軍將領聞之,紛紛動搖和撤退,有的叛投了袁世凱,唯蔡銳霆、林虎敢戰。
為抵抗南下的袁世凱軍隊,蔡銳霆抽調內河水師精銳,集中到湖口組建“調訓團”,使湖口成為討袁的大本營和二次革命的策源地。
6月9日,袁世凱罷免李烈鈞江西都督之職,任命歐陽武為中將、江西護軍使,節制全省陸軍;任命陳廷訓為中將、江西要塞司令,節制沿江炮台,分別奪去了李烈鈞和蔡銳霆的部分權力。
6月15日,李烈鈞卸職離開南昌前往上海,路過湖口時,蔡銳霆等向李烈鈞建議應該立即起兵討袁。李烈鈞表示要去上海與孫中山、黃興商量。6月18日,歐陽武趕到湖口,把堅決反袁主戰的蔡銳霆撤職,以何子奇接任水巡總監之職。同時,歐陽武還下令將蔡銳霆準備在湖口抗擊袁軍的“調訓團”遣散。
此時,蔡銳霆積極鼓動李烈鈞討袁,是江西最激烈的倒袁將領,並開始策劃討袁起義事宜,最終促使李烈鈞從上海回到九江下決心倒袁。7月10日,袁世凱派北洋軍第六師師長李純,率兵七千人進入長江南岸,形成對九江包圍和對贛軍的軍事攻勢。7月12日,李烈鈞、蔡銳霆等在湖口起義,宣布江西獨立,成立了討袁司令部,李烈鈞任江西討袁軍總司令,蔡銳霆任副總司令——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湖口起義”,從而打響了辛亥革命以來“二次革命”的第一槍。當天,江西水巡艦艇封鎖長江經湖口入鄱陽湖的通道,在水面截獲了袁世凱派往南昌給歐陽武送江西護軍使印信的特使余大鴻,蔡銳霆下令將余大鴻斬首祭旗。同一天,袁世凱任命李純為九江鎮守使,並令其率部由九江向沙河、坦鋪前進,卻被林虎率一團、二團迎頭痛擊。經過激戰,敵人敗潰,左翼軍占領了瓜子嶺。
7月14日,李烈鈞、蔡銳霆等七人向全國發布《江西討袁軍對黨團公啟》,號召各地回響起義。討袁軍始戰告捷,後因炮台司令通敵,炮台失去戰鬥力,加之李烈鈞將湯薌銘率領的來襲敵艦誤認為援軍,致使敵軍在軍艦炮火掩護下登入,7月25日湖口失守。湖口失守後,蔡銳霆等率討袁軍退往南昌。至8月中旬,討袁宣告失敗。二次革命的失敗,中國歷史開始進入北洋軍閥統治的黑暗時期。

再圖討袁

討袁失敗後,袁世凱再次下令,懸賞十萬大洋捉拿蔡銳霆。蔡銳霆兄妹和李烈鈞等人,於1913年8月下旬被迫流亡日本。
流亡日本期間,蔡銳霆和大哥蔡復靈與林森、居正、陳其美等來往密切,積極協助孫中山組建中華革命黨,籌劃再次討袁。
1914年7月8日,中華革命黨在東京築地精養軒舉行成立大會,居正主持會議,孫中山當場入盟,宣誓就任總理,並發表演說,隨後陳家鼐、蔡銳霆、田桐、熊尚文相繼發表演說表示支持並向總理宣誓,大會結束時通過了《中華革命黨總章》。
8月,孫中山改變在東北建立革命基地的方針,將目標轉向江浙與廣東,指定蔡銳霆兄弟在南京一帶負責發動武裝起義,與廣東的鄧仲元、浙江的夏之祺互為犄角。為便於統一指揮,孫中山又決定在上海設立總部,並派蔣介石和陸惠生前往籌辦;同時,派遣三百多名中華革命黨黨員回國協助、籌備起事。

血染共和

1914年底,蔡銳霆經孫中山指派,秘密回國,準備在長江中下游策動武裝起義,發動第三次革命。蔡銳霆化裝改扮,回到上海,住在上海法租界裡,積極聯絡舊部,籌集經費,購買槍枝彈藥,準備組織武裝起義,興兵討袁。由於出入頻繁,不慎在街上被密探認出。這個密探原是湖口知縣,後叛變投了袁世凱,認識蔡銳霆。他跟蹤蔡銳霆進入寓所,假惺惺掏出一筆錢,說請蔡將軍收下用作革命經費。蔡銳霆不知其已叛變,信以為真,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密探走後立即向袁世凱的爪牙報了風。一天,蔡銳霆因事外出,走到上海虹口,突然有人高喊:“捉拿山東響馬(強盜)!”頓時,一夥被密探收買的地痦、流氓擁上來,將蔡銳霆綁架而去交與法租界巡捕房。孫中山得知此事後,便直接通過日本駐滬領事館交涉,進行營救,未獲成功。袁世凱也以十萬大洋重賄買通英國駐滬副領事卓乃爾,向法租界引渡而得逞。蔡銳霆從此身陷囹圄,袁世凱使人百般誘降,遭到蔡銳霆痛斥。無奈,袁世凱只得下令將蔡銳霆押到南昌。上海革命黨人聞知,又組織人員打算在長江沿途劫人,惜未成功。袁世凱怕夜長夢多,急令九江鎮守使在九江立即將蔡銳霆就地槍決。1915年1月18日,九江鎮守使故作隆重地派衛隊和八人大轎,把腳鎖重鐐的蔡銳霆從長江邊接進公署,並假惺惺地降階相迎,邀蔡銳霆到花廳“敘話”,企圖再以利誘降。蔡銳霆凜然不屈地說:“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接著大罵袁賊不止。九江鎮守使惱羞成怒,向蔡銳霆連發三槍。蔡銳霆胸飲二彈,屹然不倒,第三槍彈貫腦頂始仆。年僅32歲的蔡銳霆為孫中山倡導的民主革命流盡了最後一滴血。蔡銳霆也是中國討袁戰爭中被袁世凱殺害的贛軍最高軍事將領。
蔡銳霆就義前蔡銳霆就義前
蔡銳霆就義後蔡銳霆就義後
袁世凱企圖通過殺害蔡銳霆恐嚇其他革命黨人,特意令九江鎮守使對蔡銳霆行刑前及行刑後現場進行了拍照,九江鎮守使也正好要留照邀功請賞,而這張照片,卻成為袁世凱殘酷殺害革命黨人的歷史鐵證!也是中國近代史上討袁事件中最為珍貴的歷史照片。

英雄浩氣

1922年春,廣州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孫中山,以蔡銳霆父子兄弟叔侄四人,或為國捐軀,或因公殉難,特明令追贈蔡銳霆為陸軍中將、蔡銳霆長子蔡炳閭為陸軍步兵少校,追贈蔡銳霆胞弟蔡康國為陸軍步兵中校、蔡怒飛為陸軍步兵少校,並各照贈職陣亡例從優議恤。
《一門義烈——辛亥志士、討袁將領蔡銳霆及家人事略》《一門義烈——辛亥志士、討袁將領蔡銳霆及家人事略》
1927年10月,國民政府代主席李烈鈞向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發出指令,指出“蔡氏一門忠烈古所難能似此成仁大節”,要求江西省政府迅遵大元帥孫中山前令對蔡氏家人從優議恤,以彰忠烈。
1935年1月18日,國民政府在南昌為蔡銳霆舉行國葬,南昌全城下半旗誌哀,蔣介石、顧祝同、李烈鈞、熊式輝等致送輓詞。蔡銳霆夫婦遺體及長子衣棺共葬於南昌北郊,碑刻孫中山所賜“一門義烈”四個大字。當年,宜豐縣官民在縣城大街為蔡銳霆豎立起六腳牌坊,也將孫中山所賜“一門義烈”四個大字,供後世瞻仰。
1990年,蔡銳霆遺骨移葬宜豐縣城西革命公墓。2004年清明節,移葬於橋西象形山,並隆重舉行了蔡銳霆與夫人周氏合葬遷葬儀式,時任宜豐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俊波代表中共宜豐縣委、縣人民政府、縣政協致悼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