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逸敏,華工化機83級校友,現任佳都國際集團執行總裁。他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他認為“要做就做與眾不同,顛覆性的事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逸敏
- 國籍:中國
- 職業:佳都國際集團執行總裁
- 主要成就:1992年10月創辦佳都集團
佳都集團執行總裁,化機83級校友蔡逸敏,總想嘗試一下別的,創辦公司,首炮打響CAD,多方籌資贖回全身,雄心大振收購香港佳都,制定《管理手冊》,統一運作下好全國一盤棋,英邁入國內吹響衝鋒號,佳都加快資本聯姻,出人意料造板卡,大刀闊斧祭絕招,藉助市場增勢,全面進軍PC,
佳都集團執行總裁,化機83級校友蔡逸敏
蔡逸敏,華工化機83級校友,現任佳都國際集團執行總裁。他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他認為“要做就做與眾不同,顛覆性的事情”。1992年他辭掉“皇帝工”,和中學同學創立佳都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廣州希望電腦技術公司。2003年,佳都集團以全國總代理的角色,切入顯示器銷售,當時也有點逆流而上,結果取得了成功,並造就了一個多贏的局面。2005年,佳都集團又瞄準了不被人看好的板卡類產品和準整機產品,準備以自有品牌的方式在這一領域掀起一番“佳都風暴”。至今,佳都國際經歷了十五年的發展,從廣州一家無名的科貿小企業,到一家規模龐大的控股集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蔡逸敏能跟隨中國IT產業發展的脈搏,踩著鼓點而舞!
總想嘗試一下別的
在1987年,能分配到個好的單位當然是大學畢業生們的主流心態。但蔡逸敏卻游離在“主流”之外。當班主任問他對分配有什麼想法時,他的回答讓自己老師的口半天都合不攏:“我自己找吧,就不跟大家搶那幾個好單位了。”後來,雖然學校一再強調“不接受國家分配是違反規定的”,但他還是堅持去了一家剛剛組建的企業———中國雪櫃實業公司,成為該公司的第20名員工。據說,這是因為公司求才心切,給學校付了一筆錢,學校才允許他“違反規定”。
實在說,當時的中國雪櫃實業公司前途未卜,因為它的主業是生產冰櫃,而冰櫃行業群雄爭鬥的硝煙已經點燃,競爭日趨白熱化。“我看中的是它擺開的架勢能給我提供施展的機會,在大樹下乘涼不是有志者的性格。”
果然,他在公司里“施展”得很好,一次次被加薪、升職。短短數年間,“華凌”冰櫃在行業大戰的硝煙中長大,而且長成了一棵“大樹”,但蔡逸敏卻又決定離開這棵“大樹”。“我想嘗試一下別的。”公司領導感到不解,要挽留他,他只以這幾個字作答。
後來他又換了幾次單位,但都是那種成立不久、“能讓人施展的地方”。他介入電腦前的最後一個職位,是美國GRI公司在廣州的買辦。他說在這裡他打的是“皇帝工”,任物流部主任,“是別人求我買東西的位置。”
創辦公司,首炮打響CAD
1992年10月,中國的信息產業進入了蓬勃興起時期,蔡逸敏意識到該行業將可能有頗為美好的明天。總想“嘗試一下別的”的拓荒者性格又使蔡逸敏放棄了自己的“皇帝工”,與中學同學劉偉等6人一起,創辦了他現在任職執行總裁的佳都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廣州希望電腦技術公司。
“乾點事”和“掙些錢”是他們最為原始最為樸素的經營理念。就像蔡逸敏當時曾經對謝忠說的那樣,“我們的終極目標就是租一個兩百平米的辦公室,有四五十號兄弟跟著我們一起乾,大家都能掙些錢。”在公司成立早期,其辦公設備頗為簡陋,甚至連創業者們都未曾想到能從此處“發跡”。
雖然加入了電腦行業,但蔡逸敏沒有立即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賣電腦,而是首先在這塊已被先行者耕耘得相當茂盛的天地里尋找拓荒的機會,尋找自己作為後來者的立錐之地。時值中國房地產業一哄而上,對中國傳統的建築設計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蔡逸敏發現了這塊處女地,開始在華南地區率先開發用於建築設計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CAD)這一市場。
此時的佳都國際只是一個雛形,其運營實體已然存在,但出於爭取品牌效應、上游支持等資源最大化的需要,他們選擇了與當時國內的IT領頭者——希望集團合作,剛成立的公司掛上“希望廣州分公司”的牌子。到1993年,僅一年時間,他的公司占據了廣東地區建築設計行業CAD業務的70%,成為希望電腦集團眾多地方分公司中經營最好的一個。
多方籌資贖回全身,雄心大振收購香港佳都
當時是一個有貨不愁找不到買家不愁沒有利潤的年代,毗鄰香港地處廣州的廣州希望電腦,眼看著全國數以萬計的同行,基本上都是借道香港與國際IT產業實現信息、貨源接軌。1993年公司成為AST中國代理商,首次在全國設立35家二級代理商。這也是公司首次在中國大範圍布好陣營,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但蘊藏在“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暫時利益背後深刻的發展瓶頸,卻牢牢地掐著他們渴望發展得脖子。於是他們把眼光放到更遠的美國,搜尋著。機會是在1994年出現的,偶然有一台從香港轉口進來的AST機器上,一反常規地留下一家美國公司的標籤。他們從這蛛絲馬跡上撕開了一個缺口,逐步與美國的銷售商和一些廠商有了聯繫,從而掌握了貨物的“第一手資源”。
1994年,剛剛起步的廣州希望電腦卻差點夭折了。當時電腦業的“黑色三個月”把廣州希望電腦(當時已更名為“佳都國際電腦有限公司”)“黑”入低谷,而收購廣州希望電腦的香港一機構卻無力支撐公司的正常運營。蔡逸敏和他一起創業的幾位同事經多方籌資,全資收購了佳都公司,開始了幾個年輕人真正為自己創業的歷程。
蔡逸敏等年輕人為他們重新登記註冊的佳都國際集團,確定了以系統集成和優秀品牌電腦及外設產品分銷為主營的經營路線,還把維修支持服務作為一種產品來銷售,依靠優秀的服務品牌重新開拓市場。1994年公司獲得廣東省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總行等計算機信息系統大型項目契約。而1995年更是一個豐收年,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型微機網”項目中標, 甚至相繼與Apple、IBM、HP等國際IT巨頭簽約成為中國總代理或主要經銷商。
戰場的屢屢得勝,激發了公司想在國際舞台上大有作為的雄心。1995年底,廣州希望收購了香港的一家從事電子貿易的公司——香港佳都,並正式更名為佳都國際,後來又改為佳都國際集團。在這一次的股份重組中,廣州希望的股份得以退出。這次收購和股份重組使得佳都主動地掌握了香港的信息流,實現了與國際信息的無縫接軌。更為重要的是在資金流的運作上,“被迫”地提前規範化,為它以後與國際資本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制定《管理手冊》,統一運作下好全國一盤棋
1996年,蔡逸敏任佳都國際總裁一職,在他的領導下,剛剛更名的佳都國際在廣州、北京、上海、武漢、成都五地成立分公司。集團規模的急劇拓展,讓他在管理上雖有力而逮不著,“原來倉儲、資金、訂單和人員都是在我的眼皮底下運轉,如今要管的卻還有五家看不見摸不著的公司。”他的內心非常清楚“如果任由我在這個位置上再搞下去,最後很可能會是一盤散沙。”所以他決定離開這個位置,到國外去補補企業管理的課。下定決心之後,他找過劉偉,坦誠地與這位“老夥計”陳述自己的想法。劉偉同意了他的觀點,卻依然挽留住他,因為劉偉已經非常明顯地感覺到“沒有統一運作模式和專業化的流程是不可能下好全國一盤棋的”,而蔡逸敏是一個組織、總結經驗能力特強的人,他希望蔡能夠在交接工作的同時,借鑑HP、IBM等合作夥伴的成功經驗,結合佳都國際自身的特點和市場策略等因素編寫一本類似於“肯德基模式”之類的綱要。
1997年去西方取經回來的蔡逸敏制定了集團《管理手冊》,標誌著集團管理工作向標準化、制度化和科學化邁出重要一步,為集團建立管理優勢打下了良好基礎。當年公司制定了中期發展戰略,即到2000年實現年營業額28億港幣,2003年實現年營業額100億港幣。1998年集團對業務進行重組,進一步確定佳都國際三大主營業務:分銷代理、系統集成、支持服務。
英邁入國內吹響衝鋒號,佳都加快資本聯姻
至此,集團無論是在全國布陣,還是業務操作,甚至管理方面,都已經達到嫻熟的地步。佳都國際羽翼漸豐,但他們清楚,飛得更遠,愈需要外界資金的注入,搏擊長空的勝敗就懸系在能否得到資本的注入。而1998年英邁(Ingram Micro)的“刺激”,更讓佳都國際清楚資本的重要性。當時全球最大的電子分銷商英邁通過購併新加坡電子資源公司,直接控制了電子資源在中國的子公司怡海電子,在中國成立了英邁國際(中國)公司。英邁的入局給國內分銷業中帶來極大的衝擊,也讓包括佳都國際在內的IT分銷企業看到了危機。如果還依靠原始資本的積累滾動發展,佳都國際必然會落伍。於是,“我們打算把與國際大分銷企業合作當作企業資本運作的突破口。”
當時微軟在中國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急需力量強大的分銷渠道擴大它的市場銷量。佳都因而最終成為微軟扶植的對象。在談判桌上,微軟為佳都請來了4個可能的合作夥伴,面對這些年銷售額都在150億到200億美元之間國際巨型分銷企業,雖然佳都的規模簡直“微不足道”,但他們也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那就是身後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
但是首次談判進展並不順利,經過6、7個月的艱難談判,佳都和全球第3大電子分銷企業CHS草簽了協定,只待簽字筆和香檳酒上場了。沒想到後者隨後突然發生財務危機,談判前功盡棄。但這次不成功的談判卻讓佳都初步了解了國際資本運作的遊戲規則。
當英邁這類國際分銷巨頭正式吹響在中國市場的衝鋒號時,佳都對於國際資本的渴望更為迫切。正在一籌莫展之際,蘋果電腦又為佳都牽起了第2根紅線,這次是新加坡大眾電子(NEL)。大眾電子是全球第5大OEM廠商,分銷商和OEM廠商的結合提供了一個理想的供應鏈整合的概念,只花了兩三個月時間,合資框架就敲定了。其中大眾電子出資3100萬美元,占50.1%的股份。佳都國際把部分電子分銷業務和系統集成業務注入到佳傑科技中,占49.9%的股份。2000年4月,佳都國際集團與新加坡大眾電子公司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合資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成立佳傑科技有限公司,同時宣布在國內率先推出e-Distribution電子商務新模式。
在接下來的資本運作中,佳傑變成了主角。佳傑的第2段“資本姻緣”不能不說有運氣的成分。2000年11月,全球最大的供應鏈管理服務供應商旭電企業(SOLECTRON)以24億美元的現金收購了大從電子公司,從2001年1月1日起,佳都國際集團與大從電子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佳傑科技公司的合資方也自然而然轉變為旭電。不過,沒有先前與大從電子的合作,也不可能有“好事送上門”。事實證明,向資本尋求合作的路走對了。旭電接受大眾電子所持的50.1%佳傑科技股份之後,建議進一步整合佳傑科技。隨後,佳都國際把所有的分銷、系統集成和支持服務業務全部注入佳傑科技,佳都國際的股份由原來的49.9%上升到67%,旭電的股份由50.1%下降到33%。佳都國際變成資產控股公司,實際業務轉到了合資的佳傑科技。
佳傑與資本的第3段姻緣在2001年8月。佳傑科技與同屬旭電企業旗下的新加坡掛牌公司ECS控股完成合併,合併後的新公司中文名稱為佳傑科技,英文名稱為ECS,其主要業務是信息產品電子分銷和支持服務。合併後,ECS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電子分銷服務企業之一,二級代理商/客戶的數量超過8000個。佳都國際開始真正地攀上資本高枝,在強大的資金後盾支持下,佳都國際的業務迅猛地發展起來。
2004年2月13日,佳都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與新加坡科技電子有限公司強強聯手,成立廣州新鈳佳都科技有限公司。新鈳佳都的成立,標誌著IT界強強聯合,搶灘城市智慧型化市場的開始。新合資公司破殼之始即被合作雙方賦予了一層新的含義——充分利用新加坡科技電子在電子系統工程領域的技術優勢,結合佳都國際集團在國內的龐大銷售網路,迎合國內高速膨脹的城市智慧型化業務提供專業化服務,並使自身迅速成長為中國頂尖的高科技智慧型系統工程公司。這次成功合作,是佳都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繼2000年與新加坡大眾電子、美國SOLECTRON合資,2001年與新加坡ECS公司合併上市之後,在智慧型系統工程業領域的一次全新的嘗試。
出人意料造板卡,大刀闊斧祭絕招
一向不甘心沉默的佳都又一次重拳出手,2005年4月集團全新推出自有品牌——麗源顯示卡,這無疑給競爭原本呈白熱化的顯示卡市場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選擇在板卡市場利潤日漸攤薄的時候進入,佳都的動作顯得出人意表,大家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這個新生的嬰兒。雖在玩家眼裡多了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在廠商眼裡卻多了一個爭飯碗的對手。顯示卡巨頭們得意的稱“顯示卡不是那么簡單的玩意”,同行更是不屑——通路商推自有品牌上次成功的案例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面對業界的種種猜疑,佳都執行總裁蔡逸敏卻表示:“92年別人也在說經銷是一個夕陽行業,但佳都今天已經是全國數一數二的通路品牌,佳都一直都是在別人質疑的眼光下走過來的,但關鍵是看你有沒有自己獨創的思維模式和解決方法。”
此次佳都聯手NV全新推出麗源顯示卡,偶然中存在必然。NV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背景,在大陸只需要一個優秀的代言人。而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通路品牌,佳都不僅擁有15年的行銷經驗和廣闊的分銷網路,在DIY領域在國內更是獨樹一幟,集中優勢兵力涉足消費電子領域,僅用四年的時間就在全國建立了七家分公司,15個辦事處,有1000多家具有豐富經驗的DIY渠道合作夥伴,分銷網路覆蓋200個城市,相比起主要對手神州數碼和英邁,佳都在DIY領域顯然更具吸引力,這也是佳都從國內眾多通路商中脫穎而出備受NV青睞的原因之一。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佳都此次敢於選擇不被業界看好的板卡切入市場,與全球領袖型企業NV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成為NV在大陸的代言人之後,佳都將為NV在全國各地建立一百間體驗店,NV最新最好的晶片在這裡將第一時間全球同步發行,這樣的資源不是誰都以擁有的。”
佳都自有品牌既出,必然要祭出自己的出奇制勝絕招,方能從顯示卡市場的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血路來。在蔡逸敏看來,一個新的品牌推出,從提高知名度到搶占市場份額再到進入全國三甲的確需要一個過程,但如果只想著如何用價格打擊競爭對手以獲得更大的份額,這樣所消耗的成本無疑是巨大的,這不會是佳都的做法,合作夥伴NV也不會答應,更不是一個新生品牌的明智做法,創新思路才是唯一出路。
為此,佳都根據自身特點,大刀闊斧地推出四大改革,分別是:垂直虛擬整合、“百店聯盟”、啟動自有品牌、人才培養的“龍虎計畫”。其中既強調了自己在全國傳統分銷領域的強勢地位,又在DIY領域動作頻繁,加上此次的重推自有品牌,三線進軍,顯然想做到魚和熊掌兼得。
“其實我們並不急於推出自有品牌。自有品牌一直都是我們規劃下一個正常步驟,只是企業業務三足鼎立其中一足,並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而是為了豐富產品線,與二級分銷商共同進步,共享豐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一個重要舉措。目的是要打造自有品牌,成為強者”, 蔡逸敏如是說。
藉助市場增勢,全面進軍PC
繼顯示卡推出後的短短的兩個月,佳都國際再一次重拳出手。6月8日集團在北京舉行方佳電腦品牌暨新品上市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其全新的電腦品牌——“方佳電腦”誕生,這意味著佳都國際將全面進軍PC產業。會上,蔡逸敏正式對外發布了佳都國際在品牌機市場整體的戰略規劃,提出了方佳電腦的未來目標——用1~2年的時間,進入PC行業的前十名。
其實對於PC市場,佳都國際在渠道領域已經開拓了多年,特別是通過長期與IBM、HP、SUN等多家系統廠商的廣泛合作,在PC產品、筆記本、伺服器等領域積累了大量的渠道及行業用戶。同時,也具備了很強的系統產品運作能力。此次推出方佳電腦,同時與眾多上游核心部件廠商的緊密合作,並得到眾多優秀國際廠商的支持,如AMD、華碩、NVIDIA等。藉助眾多優秀的合作者,特別是通過與AMD的戰略合作,讓方佳更有實力在品牌電腦領域做大、做強。
賽迪數據顯示,2004年亞太地區PC市場令人振奮,年度增長率破紀錄地達到13.8%,而這其中2004年中國大陸PC市場增長率則達到14.9%。同時,市場權威研究機構Gartner表示,04年亞太區PC市場將繼續以雙位數增長,中國市場仍將是全球PC市場的興奮點之一。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空間,整個PC產業鏈都為之振奮不已。無論是PC廠商、渠道商還是核心晶片提供商,都在為爭奪市場蛋糕進行著緊鑼密鼓的緊張布局。面對機遇,佳都國際顯然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藉助整體市場的放量式增長,佳都國際選擇了在最佳的時機進入PC市場,為自己未來戰略的實施贏取了一個良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