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主要作品,
人物經歷
1911年出生於如皋栟茶的蔡迪,自幼由一位農民奶母撫養長大,1917年被寄養在族人家讀書,做過學徒也做過國小代課教師。1934年入如皋師範讀書,由於酷愛文學,在進步文藝的影響下,結交了許多有進步思想的青年,如俞銘璜、潘也如等。1935年下半年,由俞銘璜倡議,組織一個抗日的文藝團體,取名為“春泥社”,通過研究新文藝,提倡大眾文學的活動,積極在青年學生、國小教師和社會青年中間物色、吸收有革命要求的青年為社員。春泥社在《如皋導報》上開闢了文藝副刊《春泥》。先後發表了一批揭露國民黨反動勢力反共、反人民的罪行的作品。蔡迪是積極撰稿人之一。
1940年,蔡迪到泰州找到新四軍,找到俞銘璜,並於當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如皋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後,蔡迪任縣政府第一科科長、區長、區委書記以及西區行署教育科長等職,開始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1944年在蘇中黨校學習後,分配到蘇中報社任秘書兼《生活》雜誌編輯。後調蘇皖邊區政府教育廳工作。解放戰爭期間隨大軍北上,任山東省教育廳中學教材編委會編輯,旅大關東公署教育廳編輯(主要負責教材編輯),後調任山東教育廳編審室副主任,主編《山東教育》和《農村教育》雜誌。1952年調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任師範教育司司長,主編《國小教師》刊物,任《教師報》總編辦主任。1972年,因身體健康原因提出退休,回家鄉如皋調養。在整個教育創研生涯中,除了做好各項教育刊物的編輯工作外,還撰寫了《複式教育法初階》(山東人民出版社1952年)、《美術與體育》(山東人民出版社1954年)、《怎樣運用教學原則》(山東人民出版社1956年)等書,可以說,蔡迪同志一生的黃金時間都用在了新中國教育創研上,為人民教育事業可謂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回到家鄉的蔡迪,身體健康狀況一直不佳,但他頑強地與病魔抗爭,加強鍛鍊,漸漸有些恢復。作為一個文化人,他除了關心國家大事外,還積極地撰寫讀史心得,以期供社會借鑑。見諸報端的有《實話與誹謗》《孫期贊》等等。與此同時,他將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如皋文史的輯錄、編輯工作中。他精心撰寫的《冒辟疆評傳》發表於如皋政協文史委員會編輯出版的《如皋文史》創刊號上,並在正式刊物上發表,被廣泛引用,得到相當好評。1983年基本完成了將如皋明清縣誌編譯成白話文的工作,近15萬字,以為編寫新方誌作參考。
1991年12月2日,長期與病魔抗爭的蔡迪同志逝世。
主要作品
據蔡迪夫人徐佩芳輯錄的《蔡迪文選》(族兄蔡暹 1994年7月序,徐佩芳1995年3月15日後記,1996年北京印刷成書),蔡迪發表在《春泥》副刊上的詩文達到20篇之多,包括:七夕(第9期)、遲暮女(第10期)、小市的清明(第13期)、異鄉倦客(第17期)、露天下的老人(第18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