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賁

曾用名蔡光鎮、蔡卓如,祖籍廣東新會,出身於香港的一個店員家庭。抗日戰爭烽煙燃起,他正就讀於高中,激於愛國義憤,在1938年7月毅然離開香港,歷經艱險,奔赴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隨抗大一分校東進,曾任山東實驗劇團政治指導員、山東軍區文工團副教導員、副政治委員,帶領全團同志進行抗日宣傳,並開展敵後民眾工作。解放戰爭初期,他任《山東文化》社副主編,主動請纓,身臨前線,主編《鹿水報》,白天行軍、戰鬥、采寫,晚上收聽新聞、編排、刻蠟紙、出版,及時將中央的指示,黨的政策和最新的戰鬥捷報,送到指戰員們的手裡。1947年,他隨部隊西線出擊,挺進大別山,帶病堅持行軍、作戰,仍堅持編報、宣傳,始終沒有間斷。由於他作戰勇敢,工作出色,曾兩次榮立二等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賁
  • 別名:蔡光鎮
  • 出生日期:1919
  • 主要成就:《山東文化》社副主編
人物簡介,工作經歷,人物評價,

人物簡介

蔡賁(1919~1973)
曾用名蔡光鎮、蔡卓如,祖籍廣東新會,出身於香港的一個店員家庭。抗日戰爭烽煙燃起,他正就讀於高中,激於愛國義憤,在1938年7月毅然離開香港,歷經艱險,奔赴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隨抗大一分校東進,曾任山東實驗劇團政治指導員、山東軍區文工團副教導員、副政治委員,帶領全團同志進行抗日宣傳,並開展敵後民眾工作。

工作經歷

解放戰爭初期,他任《山東文化》社副主編,主動請纓,身臨前線,主編《鹿水報》,白天行軍、戰鬥、采寫,晚上收聽新聞、編排、刻蠟紙、出版,及時將中央的指示,黨的政策和最新的戰鬥捷報,送到指戰員們的手裡。1947年,他隨部隊西線出擊,挺進大別山,帶病堅持行軍、作戰,仍堅持編報、宣傳,始終沒有間斷。由於他作戰勇敢,工作出色,曾兩次榮立二等功。
1949年5月,他隨軍進入上海,任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文藝處秘書室主任。同年底,參加大型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和《解放了的中國》的拍攝工作。1950年5月調到上影,先後擔任上影廠副秘書長、副廠長,上海市電影局黨委副書記、代理書記、副局長等職。1957年,上影進行分廠,他是這次重大改革的實際組織者。他經常深入攝製組、車間,掌握了電影生產的一些基本規律。
在他的主持下修改制訂了一系列的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對上影建立起較為科學、嚴格的製片生產秩序,起到重要的作用。他為改變上影的技術落後面貌,也傾注了不少心血。
無論是洗印工作從作坊式的手工生產向機械生產過渡、從只能洗印黑白片發展到能大量洗印彩色片,還是錄音從光學到磁性的更新改造,以及特技攝影的創建等等,無不是在他的親自規劃和熱情支持下逐步發展、健全起來的。他曾提出“五字”主張,即“清”(晰)、“穩”(定)、“勻”(稱)、“真”(實)、“細”(膩),作為對上影技術各部門的共同要求,既切合實際,又具有指導意義。

人物評價

蔡賁時時處處關心人、體貼人,對己嚴,對人寬,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他是老幹部中從外行變成內行、踏實苦幹的模範,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出色的電影事業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