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至勇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迅速在華爾街崛起,成為人人追隨的頂尖投資者,其成功的短線投資和數次買賣公司的業績令眾多華爾街同行側目。他在不到30歲的年齡便創立了富達基金(Fidelity Investments)旗下的第一支出色的成長基金,並以快速短線投資的風格創立了自己的名聲。蔡至勇當年打造的Primerica公司最終與花旗集團前任主席Weill的商業信用公司合併,並最終演變成今天的花旗集團。
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不到40歲的蔡至勇成為華爾街人人關注的頂級投資者,他本人居住在公園大道名流出入的Regency酒店,每天早晨到位於第五大道680號(53街)的公司上班,指揮手下的70多名員工運作旗下的逾4億美元投資。直到今天,華爾街沒有第二個華人達到過當年蔡至勇這樣的明星投資者的地位。在1966年,《紐約時報》甚至專門派人跟蹤採訪蔡至勇,因為人人都想知道這位投資天才怎樣度過他普通的一天。
1987年,蔡至勇被列入年度美國商界巨頭第108位,被人稱為美國的“金融魔術師”。蔡至勇在美國金融界聲名大振,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他在著名的麥哲倫基金工作時,他和管理富達趨勢基金的內德·詹森,並稱為那個時代基金經理中的絕代雙驕。他曾和美國著名華人企業家王嘉廉、王安和劉立等人,一起被著名的《商業周刊》評選為“企業精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至勇
- 國籍:美籍華人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29年3月10日
- 逝世日期:2008年7月8日
- 職業:商人
- 畢業院校:波士頓大學
人物簡介,天賦異稟的分析員,止步於曼哈頓基金,重出江湖,不和股票戀愛,
百科名片
中文名:蔡至勇 國籍:美籍華人 民族:漢族 出生地:上海 生卒年: 1929年3月10日-2008年7月8日 職業:證券研究員、投資家 畢業院校:上海的聖約翰中學、1947考入韋斯理大學(WesleyanUniversity),1年後轉讀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經濟學系,20歲即獲得碩士學位 | 主要成就: 首位領導一個道·瓊斯成分股的華裔 所屬公司: 紐約阿波羅投資有限公司的董事、曼哈頓基金、美國罐頭公司-普瑞瑪瑞卡(Primerica)-史密斯巴尼(Smith Barney)、三角洲人壽公司 妻子: Loretta Young;Marlyn Chase;Cynthia AnnEkberg;Nancy Raeburn。 |
人物簡介
天賦異稟的分析員
蔡至勇於1929年3月10日出生在上海,距離大蕭條的到來僅幾個月的時間。其父親早年曾留學美國,畢業後進入福特汽車公司當推銷員,後被派回上海擔任該公司的區域總代理。
蔡至勇在上海渡過了幼年和青少年時代。後從上海的聖約翰中學畢業後,進入上海市西區的聖約翰大學。尚未大學畢業的蔡至勇在1947年跟隨家人移民美國,他本人先是在衛斯理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就讀了一個學期,隨後轉學進入波士頓大學,並在那裡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兩年後又從波士頓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並在該校的管理學院修讀了一些課程。,20歲即獲得碩士學位,是真正的“天賦異稟”。1951年,蔡至勇成為一名證券分析員,僅過1年就被富達招攬,成為一名研究員。
1958年,蔡至勇不到30歲,便掌管著富達投資的首隻進取基金。蔡至勇讓“趨勢投資”的觀念深入人心,他的基金總是很快地從一個市場熱點轉移到另一個市場熱點。蔡至勇買入某隻股票只是為了能夠以更高的價錢把它賣出,所以,他經手的許多股票買入時默默無聞,繼而以黑馬般的姿態上升,再然後就消失在市場的大潮之中。
約翰·布魯克斯在他的《起舞歲月:華爾街60年代牛市的大戲與結局》(The Go-Go Years: The Drama and Crashing Finale of Wall Street’s Bullish 60s)中寫道,“出於對短線的偏愛,蔡至勇在某隻股票上進出很快,他狡黠而有決斷力,他肯定不是和股票結婚又或談戀愛的那種人,他更像是樂隊的花花公子”。
在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由於蔡至勇所管理的基金表現驚人,他在1963年便成了富達投資的第二號人物。
1965年,身為富達二號人物的蔡至勇不小心牽涉進富達繼承人之爭,遭到排擠,這時蔡至勇受到母親的鼓勵,建立了曼哈頓基金(Manhattan Fund),也正是這隻基金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聲譽。當時,他創設的基金只提供250萬份的申購份額,但由於他在富達良好的口碑,基金的申購量很快膨脹到2700萬份,這給曼哈頓基金帶來了2.47億美元的資本金,這在當時是最大的申購。那一年,僅比蔡至勇小1歲的“股神”巴菲特,掌管的金錢也不過是2200萬美元,不及蔡至勇曼哈頓基金的1/10。
止步於曼哈頓基金
蔡至勇知道在何時買,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在何時賣。1968年,他把自己的曼哈頓基金賣給CAN金融公司(CAN Financial Corporation),那時正是美國牛市即將開始衰退的前夜。
那一筆交易的達成,可能是蔡至勇一生中最聰明又或是最愚蠢的時刻,那隻基金在交易後僅過一年,便跌去了90%。他獲得了驚人的財富,但他財富的急速增長便也止於此。他的聲名在華爾街徹底變臭了。CNA聘請他繼續留任擔當該基金的經理,但在此後的大約五年里,由於昔日的投資市場風光不再,蔡至勇的冒險投資方式導致原本資金龐大的曼哈頓基金年年縮水,業績比絕大多數策略保守的基金都要差。
到了1973年前後,雖然CNA公司並沒有讓蔡至勇走人的意思,公司管理層甚至願意讓他無限期呆下去,但他的另一個目標沒有達成——那就是擔當市值16億美元的CNA公司的總裁。失意之下,蔡至勇最終離開了CNA公司,離開了他當初一手創辦、為他贏得無數聲名和利潤的曼哈頓基金。
中國有句古話——人至察則無徒,當你聰明到視與你交易的人為傻瓜,做不到“有錢大家賺”的時候,你可能再也不會有交易夥伴了。
與蔡至勇相對照的是巴菲特的“不貪不戀”。1968年,巴菲特通知了所有的合伙人後方才清空自己的股票,在投資界奠定了後來他人難以企及的人脈。巴菲特與蔡至勇的做人水準高下立判。也正是1969年之後的股災,巴菲特的事業方才進入快車道,在上世紀70年代初買下構成了集團基石的許多股票。而那時的蔡至勇只能消逝在華爾街之外,被巴菲特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重出江湖
上世紀80年代,待到那些惡名淡了下來,蔡至勇開始把自己的精力用在了美國罐頭公司,一家食品包裝企業,進而把這家企業轉型為更能賺錢的金融企業。類似於巴菲特將紡織廠伯克希爾·哈撒韋改變為一家保險公司,蔡至勇掌控的美國罐頭公司在1982年買下了一家人壽保險公司—聯合麥迪遜公司(Associated Madison Companies,Inc.)的金融保險公司的控股權,並出任該公司的CEO兼董事會主席。此時的蔡至勇,地位和財富都早已被社會公認,他在康州的家向當地政府申請修建一個直升機停機坪,這成了當地一個很大的爭議話題,由此可見蔡至勇當年的風光。
大約四年之後的1982年,蔡至勇偶然向當時全美最大的鋁製容器生產商American Can的老闆伍德賽德(William S. Woodside)寫信建議他通過郵政來銷售保險,因為當時American Can正考慮由實業向金融轉型。伍德賽德隨後安排自己的一名高級主管Kenneth A. Yarnell Jr. 去同蔡至勇接洽,聽取一些行業建議,隨後事情發生戲劇性轉變,伍德賽德要自己的助理問一下蔡至勇,為什麽不乾脆加入他們的公司董事會呢?
之後沒多久,伍德賽德愛才心切,決定以超過一億美元的價格買下蔡至勇當初僅花費幾百萬美元買下的聯合麥迪遜公司,蔡至勇由此加入American Can公司,成為行政副總裁,沒過兩年,伍德賽德退休,蔡至勇正式坐上了公司的頭把交椅,並在1987年策劃了對Smith Barney的4億7500萬美元的收購。蔡至勇後來將American Can的名字改為了Primerica,以反映公司業務的改變。Primerica作為道瓊斯三十支成份股之一,使得蔡至勇也成為了領導一家成份股企業的首位華裔美國人。在他領導下,Primerica的保險業務迅速擴大。
在1988年,蔡至勇的Primerica公司同Sanford Weill的Commercial Credit集團以16.5億美元的價格合併,合併後的公司最終發展成為今天的花旗集團。蔡至勇成為兩家公司合併之後的最大股東,但他將日常管理工作讓給了威爾(Weill)打理,後來威爾成為了花旗集團的主席和CEO。
1993年,蔡至勇重新進入保險業,成為了三角洲人壽公司的CEO。他對三角洲人壽的投資還有一段饒有興味的故事。當時,他喜得麟孫,便希望為孫子投保,一向精明的蔡至勇在研究了許多保險公司之後,選擇了三角洲人壽公司,並對該公司的服務讚不絕口。身為一個投資家的秉性,看到一個好公司,當然會毫不猶豫地設法投資,蔡至勇希望親戚朋友一起投資這家人壽公司。後來,他竟成為這家公司最大的股東。不過,許多事情天不隨人願,蔡至勇的這位麟孫卻意外溺亡,為免睹物思人,在1997年,蔡至勇出售了這家公司全部的股票,計算下來,這筆投資平均年收益高達43%。而被出售的三角洲人壽公司則重蹈了當年曼哈頓基金的覆轍,僅過1年業務下降到原來的1/10。
不和股票戀愛
蔡至勇的兒子克里斯托曾言,蔡至勇把他在證券市場的熱情分給了他的孩子。蔡至勇鼓勵自己的兒子從很小就學習市場是如何運作的,並讓克里斯托在12歲開始投資,“他熱愛交易,他愛交易帶給他的刺激”。
蔡至勇結過4次婚,不過4次婚姻都以離婚收場,他有3個孩子,5個孫輩。2006年,他與小布希弟弟的前妻莎朗定婚,後來在2008年取消。婚約取消時,蔡至勇和莎朗卻不是好聚好散,蔡至勇一紙訴狀把莎朗告上法庭,要莎朗償還當時定婚時贈與莎朗的價值24萬美元的黃鑽婚戒。莎朗辯稱,保留此戒只為保留昔年與蔡至勇夫妻般恩愛的回憶。官司拖而不決,隨著蔡至勇的逝世而不了了之。
蔡至勇2008年辭世,79歲,死於多器官衰竭,《紐約時報》在訃告內中肯地給了蔡至勇“創新投資家”的頭銜。
華爾街永遠不缺聰明人,只缺聰明的“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