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紹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女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78-1983年華西醫科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
1985-1988年在華西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攻讀藥理學碩士學位。
1998–2001年在華西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攻讀病理生理學博士學位。
1999年1月–2002年12月在日本名古屋大學醫學部進修學習。
主講課程
《藥理學》、《藥物代謝動力學》、《臨床藥理學》等課程。
研究方向
免疫與腫瘤藥理學、臨床藥理學
主要貢獻
科研工作
抗炎免疫及腫瘤藥理學。作為課題負責人或主要研究人員承擔並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以及新藥研究開發項目10餘項,其中中藥新藥研發項目5項。近年,作為課題負責人的“雙重靶效應的SDF-1基因嵌合重組體抗乳腺癌轉移的實驗研究”(30271519)課題, 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3年度資助;“趨化因子受體CXCR4表型敲除抑制乳腺癌轉移的實驗研究”分別獲2005年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04010459)、200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572209)、2007年廣東省科技計畫項目資助。此外,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重慶大學生物力學與組織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訪問學者基金項目:“以趨化因子受體CXCR4為靶點抗HIV-1新藥開發”; 作為課題負責人“微囊化多元基因工程細胞群抗乳腺癌基因治療”獲暨南大學優秀人才引進基金資助。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加2004年教育部“春暉計畫”啟動項目:特異性抗乳腺癌基因重組體的研製和實驗研究。先後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40篇,SCI收錄13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已獲批2項,參編專著5部。研究成果《人趨化因子受體拮抗劑-病毒趨化因子vMIP和人趨化因子SDF-1α 突變體的研究》榮獲2007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作為導師或導師指導小組主要成員,培養博士及碩士研究生17名,其中已有3名獲得博士學位, 9名獲得碩士學位。
近年參編教材2部,發表教學論文3篇。作為導師或導師指導小組主要成員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共10名。
作為課題負責人或主要研究人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以及新藥研究開發項目10餘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SCI收錄8篇,專利1項,參與編寫專著3部
承擔課題
《異種移植的基礎研究》的“適合用於豬人異種移植近交系豬的選擇與繁殖”分課題,主要承擔用藥代動力學方法研究豬腎臟和肝臟功能與人的匹配性及可替代性問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四川省九五重大科技項目資助 1999-2001年)。
豬-人異種移植模型的建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1998-2000年)。
中藥抗慢性排斥反應的作用與機理研究 。
P糖蛋白與腫瘤多藥耐藥性研究(1999-2001年在名古屋大學醫學部保健學科主要研究課題)。
哺乳動物β防禦素基因誘導表達與信號傳導和重組人類β防禦素真核表達系統的建立( 1999年-今)。
主持《用植物生物反應器生產人類Beta-防禦素的探索研究》(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資金資助 1999-2000年)。
主持《重組人Beta-防禦素-2基因在家蠶體中的高效表達》(美國中華醫學會CMB青年基金資助 1999-2002年)。
趨化因子與腫瘤轉移的相關問題 (2000年-今)。
支持靜止期T細胞生存的趨化因子及其機理的研究(2000-2003年 在名古屋大學醫學部免疫學科主要研究課題)。
主持《靶效應的SDF-1基因嵌合重組體抗乳腺癌轉移的實驗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2003-2005年)。
主持微囊化多元基因工程細胞群抗乳腺癌基因治療 (暨南大學優秀人才引進啟動基金資助2003-2005年)。
抗乳腺癌基因重組體的研製和實驗研究 (教育部重慶大學生物力學與組織工程重點實驗室訪問學者基金資助2001-2002年)。
豬-人異種移植模型的建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1998-2000年)。
中藥抗慢性排斥反應的作用與機理研究 。
P糖蛋白與腫瘤多藥耐藥性研究(1999-2001年在名古屋大學醫學部保健學科主要研究課題)。
哺乳動物β防禦素基因誘導表達與信號傳導和重組人類β防禦素真核表達系統的建立( 1999年-今)。
主持《用植物生物反應器生產人類Beta-防禦素的探索研究》(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資金資助 1999-2000年)。
主持《重組人Beta-防禦素-2基因在家蠶體中的高效表達》(美國中華醫學會CMB青年基金資助 1999-2002年)。
趨化因子與腫瘤轉移的相關問題 (2000年-今)。
支持靜止期T細胞生存的趨化因子及其機理的研究(2000-2003年 在名古屋大學醫學部免疫學科主要研究課題)。
主持《靶效應的SDF-1基因嵌合重組體抗乳腺癌轉移的實驗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2003-2005年)。
主持微囊化多元基因工程細胞群抗乳腺癌基因治療 (暨南大學優秀人才引進啟動基金資助2003-2005年)。
抗乳腺癌基因重組體的研製和實驗研究 (教育部重慶大學生物力學與組織工程重點實驗室訪問學者基金資助2001-2002年)。
學術論文
1. Du J, Cai S, Suzuki H, Akhand AA, Ma X, Takagi Y, Miyata T, Nakashima I, Nagase F: Involvement of MEKK1/ERK/P21Waf1/Cip1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in inhibition of IGF-I-mediated cell growth response by methylglyoxal. J Cell Biochem 88:1235-1246, 2003。
2. Cai, SH, Tan, Y, Ren XD, ea at Loss of C-terminal α-helix decreased SDF-1α-mediated signaling and chemotaxis without influencing CXCR4 internalization1. Acta Pharmacol Sin 25 (2): 152-160 ,2004。
3. Du J,Cai SH, Shi Z, Binding activity of Ras is necessary for inhibiting ASK1 activity Cell Research,14(2):148-154, 2004。
4. Du J, Zeng J, Ou X, Ren X, Cai S: Methylglyoxal downregulates Raf-1 protein through a ubiquitination-mediated mechanism. Int J Biochem Cell Biol 38:1084-1091, 2006。
5. Li W, Cai S, Cai L, Li X: Anti-apoptotic effect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from actinomycin D in hepatocyte-derived HL7702 cells is associated with activation of PI3K/Akt signaling. Toxicol Lett 165:142-148, 2006。
6. Tan Y, Du J, Cai S, Li X, Ma W, Guo Z, Chen H, Huang Z, Xiao J, Cai L, Cai S: Cloning and characterizing mutated human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SDF-1): C-terminal alpha-helix of SDF-1alpha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CXCR4 activation and signaling, but not in CXCR4 binding affinity. Exp Hematol 34:1553-1562, 2006。
7. Guo Z, Cai S, Fang R, Chen H, Du J, Tan Y, Ma W, Hu H, Cai S, Liu Y: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CXCR4 and EGFR on promoting EGF-mediated metastasis in ovarian cancer cells. Colloids Surf B Biointerfaces 60:1-6, 2007。
8. He Y, Cai S, Zhang G, Li X, Pan L, Du J: Interfering with cellular signaling pathways enhances sensitization to combined sodium butyrate and GCV treatment in EBV-positive tumor cells. Virus Res 135:175-180, 2008。
9. Ma W, Cai S, Du J, Tan Y, Chen H, Guo Z, Hu H, Fang R, Cai S: SDF-1/54-DCN: a novel recombinant chimera with dual inhibitory effects on proliferation and chemotaxis of tumor cells. Biol Pharm Bull 31:1086-1091, 2008。
10. Ou X, Cai S, Liu P, Zeng J, He Y, Wu X, Du J: Enhancement of dendritic cell-tumor fusion vaccine potency by indoleamine-pyrrole 2,3-dioxygenase inhibitor, 1-MT. J Cancer Res Clin Oncol 134:525-533, 2008。
11. Wang Y, Jiang J, Jiang X, Cai S, Han H, Li L, Tian Z, Jiang W, Zhang Z, Xiao Y, Wright SC, Larrick JW: Synthesis and antitumor activity evaluations of albumin-binding prodrugs of CC-1065 analog. Bioorg Med Chem 16:6552-6559, 2008。
12. Zeng J, Cai S, Yi Y, He Y, Wang Z, Jiang G, Li X, Du J: Prevention of spontaneous tumor development in a ret transgenic mouse model by ret peptide vaccination with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inhibitor 1-methyl tryptophan. Cancer Res 69:3963-3970, 2009。
13. Liu P, Xie BL, Cai SH, He YW, Zhang G, Yi YM, Du J: Expression of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mpairs the cytolytic func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BMC Cancer 9:416, 2009。
14. Ma WF, Du J, Fu LP, Fang R, Chen HY,Cai SH: Phenotypic knockout of CXCR4 by a novel recombinant protein TAT/54R/KDEL inhibits tumors metastasis. Mol Cancer Res 7:1613-1621, 2009。
15. Ma WF, Chen HY, Du J, Tan Y, Cai SH: A novel recombinant protein TAT-GFP-KDEL with dual-function of penetrating cell membrane and locating at endoplasm reticulum. J Drug Target 17:329-333, 2009。
16. Xu J, Huang S, Luo H, Li G, Bao J,Cai S, Wang Y: QSAR Studies on Andrographolide Derivatives as 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s. Int J Mol Sci 11:880-895, 2010。
獲獎記錄
1994年獲華西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青年教師教學大獎賽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