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百銓(1952-)獨立研究者,台灣國際研究者,真理大學通事中心講師。自1980年以來,關注國際研究,譯著等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百銓
- 出生地:台中市
- 出生日期:1952年
- 職業:真理大學通事中心講師
簡介,人物生平,
簡介
1952年8月出生於台中市。
人物生平
祖父蔡屋從唐山移民前來鹿港,在鹿港天后宮右後方成立銀樓,從事黃金買賣。事業有成,從唐山迎娶祖母蔡儉,並且接來曾祖父。日本時代末期,總督府強制收購黃金,銀樓被迫關門。父親蔡朝安排行第三,娶妻彰化縣福興鄉福南村施素鑾女士。施女士應是當地平埔巴布薩族(貓霧族)。後來父親移居台中市,在台中菸草公賣局任職。
蔡百銓出生於台中市,畢業於大同國民國小、省立台中二中國中部與高中部。就讀高中時,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包括孫中山《演講本三民主義》、《胡適文存》(因而特別關切教育問題)、雷震《監察院之將來》(因而對於五權憲法深表懷疑)、威爾斯《世界史綱》(因而平等重視全世界各種文化,不流於歐洲中心論)、沈剛伯翻譯與增潤《世界通史》等。高三時繪製壁報《釣魚台是我們的》,張貼於校園。
第一次參加大專聯考時,以各大學法律係為第一志願,立志研究憲法,結果考上世界新專(今世新大學)報業行政科,就讀一個月後休學。次年重考,以各大學教育係為第一志願,立志改革教育,結果考上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憲法與教育日後成為他最關切的議題之一。
蔡百銓大學畢業後,考上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接觸歐洲國家的憲法與教育制度、社會福利制度等。就讀研究所期間,適逢黨外運動風起雲湧。他曾在黃信介與施明德主持的“黨外助選團總部”擔任義工,打雜兼文膽。
1979年美麗島事件期間,忙著撰寫碩士論文而未參加。但是教育部卻下公函給淡江大學校長把他開除,校長張建邦教授未接受。1982年5月退伍後,毛樹清老師提議撰寫自白書(悔過書)再由他轉給王升將軍,可赴台大歷史系擔任專任講師與赴外交部服務,兩份專職工作/兩份薪水。蔡百銓不寫。
二. 被迫獨立論(第五個如果論)
台灣(中華民國)珍惜目前擁有的廿三個友邦,善盡協助友邦發展的國際友誼。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以齷齪手段收買這這些友邦,威脅利誘它們與中華民國斷絕外交關係,使得國際上鮮少國家承認中華民國,那么台灣將會被迫更改國號為台灣國或台灣共和國。
這是中國強迫台灣從事法理獨立,也將會鼓舞中國境內的西藏(圖博)與新疆(東突)獨立運動,中國將會得不償失。中國而非台灣才是搗亂者(麻煩製造者)。
“被迫獨立論”是基於下述三個立論基礎:
1. 1972年中美上海聯合公報“中國方面聲明”闡釋:“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國家要獨立,人民要革命,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2. 聯合報2010/05/18社論“面對中華民國,北京應檢討砍頭論”。現在台灣長著“中華民國頭”,如果中國砍斷這顆頭,台灣自然會長出“台灣國頭、或台灣共和國頭”。台灣在歷史上已經換過六、七個頭,絕對不在乎再換一個頭。而這顆新頭不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頭”。台灣絕對不會在中國野蠻壓力下而被迫向北京屈服。
3. 1988年謝長廷提出“四個如果論”(民主進步黨四一七決議文):“如果國共片面和談、如果國民黨出賣台灣人民利益、如果中共統一台灣、如果國民黨不實施真正的民主憲政,則民進黨主張台灣獨立。” 蔡百銓“被迫獨立論”延續這四個如果,可以稱為“第五個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