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水況

蔡水況

蔡水況,1939年生,福建廈門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美國海外藝術家協會理事、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協會會員、首屆廈門工藝美術學會常務付理事長。現任廈門惟藝漆線雕藝術有限公司高級顧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水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廈門同安
  • 出生日期:1939年
人物經歷,家庭生活,個人成就,社會評價,作品,

人物經歷

於1939年12月出生在廈門同安一個漆線雕藝人家庭之中。蔡氏祖傳這門藝術已歷十二世。至父親蔡文沛,更將此藝發揚光大,成為全國知名的漆線雕藝人。他的創作在工藝美術行業中有很大的聲望。我從小在家庭薰陶之下,對造型、裝飾藝術都深感興趣。十五歲起正式跟父親學藝。1965年夏天,我正好十六歲,進入廈門雕塑社工作。從此一生與漆線雕結下不解之緣。 早年的學習異常刻苦,先由打粉底入手,繼而學習漆線技法、色彩裝飾和雕塑造型,歷經十年之久,各種技藝始得完備。當時風華正茂,正要進一步發展之時,不想“文革”風雲突起,藝業逐至凋零。1969年底至1972初,我被派往廈門噴鍍廠當鑄銅工人。但是即使在這段時間內,仍沒有一天中斷漆線雕藝術的學習研究。當時利用一切業餘時間,除傳統藝術外,更鑽研現代藝術和西方雕塑藝術的技巧,對人體、動物的結構、動態,對現代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具有較深的功力。因此,到了1972年工藝美術藝人歸隊之時,已經擁有較高的藝術水準,進入第一個創作高峰期。
蔡水況1956年參加工作,師承其父蔡文沛從事漆線雕藝術。1979年入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校深造雕塑專業。其一生致力於創作事業,為挽救與弘揚漆線雕藝術作出不懈努力,並積極為新秀傳授技藝。作品以形神兼備,工藝精緻而著稱。1973年首創漆線雕瓷盤、瓶等作品獲得了成功,
標誌著第三代新品種的面世,為這門傳統工藝今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77年任廈門工藝美術廠創作研究組組長,1981年出席“全國特種工藝美術講座會”,1981年至1983年受託為廈門名剎南普陀寺重塑“四大金剛”大型雕像,主持總體工程並任總設計。為弘揚漆線雕藝術,1985年起對漆線雕藝術作一次總結,構思了一系列能體現其藝術表現力的作品。為了永久性保存,其胚體採用優質乾漆原材料製作,終於在1994年創作完成十二件(套)作品。十年磨一劍,《還我河山》、《悟空降妖》二件作品於1994年被國家征為“工藝美術珍品”收藏於中國工藝美術館。1988年作品《民族英雄鄭成功》及2002年作品《凱旋歸》被福建省工藝美術珍品館收藏。1990年被國家輕工業部表彰“為我國工藝美術的發展做出了貢獻”。1999年至2002年《鬧天宮》、《華容道》等作品參加歷屆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舉辦的“國家級工藝美展”分別榮獲中國工藝美術金、銀、銅等十三個獎項。《急診》、《千里走單騎》等四件作品先後赴法國香港台灣、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展出。《人民畫報》、《香港大公周刊》、《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集》以及社會各種報刊媒體紛紛發表其作品。“廈門漆線雕”、“漆線雕世家”等在《中央電視台》、省市電視台及《日本NHK電視台》為之作專題介紹。其業績入編《世界名人錄》、《中國專家人才庫》等典籍。
蔡水況蔡水況

家庭生活

蔡水況從來沒考慮過個人的生計,家庭收入來源全靠妻子。“我老伴一直在做生意,她起初總是反對我,說我不適應這個社會,後來才慢慢理解。我這個人生活很簡單,吃飽穿暖就很滿足了,從來沒有想過用漆線雕賺錢。延續漆線雕藝術,是我們蔡氏傳人的責任。”
蔡水況蔡水況
漆線雕藝術在傳統上是傳男不傳女,但蔡水況早就突破了這個門規。“漆線雕是屬於廈門的,屬於中國的,不是我一個人的,也不是蔡家的。”為了使這項技藝得到更好傳承,蔡老敞開了漆線雕藝術大門,“只要他願意學,我就教。”蔡老的大兒子當年曾經放棄漆線雕,現在也回到父親身邊,重拾祖業。

個人成就

研製開發漆雕新品種
1972年,工藝美術人員開始歸隊,當時還在文革期間,傳統的佛像依然嚴禁生產,而漆線雕的優秀工藝眼看著將隨它所依附的胎體一起淘汰。當時我想,這可是閩南地區最有代表性的傳統手工藝之一,已經被無數前輩精煉了二三百年的高超技藝,不能眼睜睜看著它消亡。所以,決心進行一系列改革賞試,想要使這門藝術脫去宗教的外衣而獨立存在和發展,這一切又談何容易,漆線裝佛,可謂是高度完整的工藝,它所做出的各種各樣錦繡般的花紋,離開了土木雕像的衣飾表現又有什麼意義呢?那些纏花捲草、連環、瑞獸、水雲圖案如何才能使之具有單獨呈現的價值呢?我通過多年的思索和推敲,終於抓住了一個最典型的紋樣——龍來入手,漆線的龍原來是作為神像龍袍的裝飾圖案,他十分細緻精巧,但也平板拘束。我日夜揣摩,使之浮突,使之飛動,使之在藝術形象的表現一步步完善起來。終於,這條金龍衝破了傳統的禁錮,在我的心意中,它任意騰飛,任意遊走,時而挾帶萬朵祥雲。時而掠過千頃波濤;它自由了。在1973年一年間,將這個龍的全新意念貫穿在全部作品中,設計在瓷盤中、花瓶、屏風、薰香爐、甚至蛋殼上都獲得了成功;可以說是漆線雕的又一次新生,此後所有的花鳥、山水圖案,用漆線技藝都能自由表現了,直至今日,三十多年過去了,這種漆線藝術仍然展現著蓬勃的生機。
1973年開始,新的漆線雕藝術打開了國內外市場,並且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喜愛。漆線雕原來只是廈門工藝美術十多個工藝種類之一,後來有些傳統工藝因自然的原因漸漸衰退,而漆線雕卻在一次變革之後,蒸蒸日上,至今已成為廈門惟藝漆線雕藝術有限公司的骨幹產品,並且無數次作為當地最優秀的傳統藝術而被政府作為禮品贈送世界友人,它已成為廈門工藝美術的代表品種之一。回想起來,七十年代的那一次變革是具有深遠意義的,這也是一生中對漆線雕藝術所做出的一大貢獻。
榮譽
1975年,逐繼承遺願,進一步提高漆線雕技藝。夜以繼日,無暇休歇。除傳統題材之外,又將漆線雕的裝飾手法運用於瓷器盤瓶等坯體上,使漆線之美得以獨立的展現。為漆線雕創造一個新品種,擴大外貿,至今暢銷不衰。此外,創作了許多人物形象。那個階段是多產的,參加全國全省工藝美術展覽的作品,1972年至1980年計十六件套。這是第一個十年高峰創作期。所得的成績在兩個方面:一是將傳統加以精煉;二是試圖將其它藝術結合進漆線雕創作之中,做了多方面賞試性的工作。這樣的努力使我得到更加紮實的藝術功底,1979年我獲得首批工藝師的榮譽職稱,1987年獲省工藝美術專家榮譽稱號。

社會評價

蔡水況有理由自豪:解放後首創用漆線雕表現歷史人物的嶄新形式,衝破了為神佛造像的傳統框套;自己1973年創作的漆線雕瓷盤花瓶,則標誌著新漆線雕第二代作品問世。漆線雕藝術多年來為國家贏得了榮譽,創造了外匯。
初見蔡水況,怎么也對不上號――這哪像剛剛載譽而來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分明是位淳樸的鄰家阿伯。很難想像,那些極盡精微的雕塑、流光溢彩的金線就出自這雙粗糙的手。

作品

蔡水況作品蔡水況作品
蔡水況作品蔡水況作品
蔡水況作品蔡水況作品
蔡水況作品蔡水況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