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工藝,已被列入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林記熱乾麵製作技藝
- 類型: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
製作工藝,已被列入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
製作工藝,已被列入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簡介20世紀30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食販,在關帝廟一帶靠賣涼粉和湯麵為生。有一天天氣異常炎熱,不少剩面未賣完,他怕麵條發餿變質,便將剩面煮熟瀝乾,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
熱乾麵最能代表武漢人性格和文化的兼容並蓄,細膩而粗獷,是武漢民俗和飲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蔡林記熱乾麵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王永中呼籲保護該項目。該項目已正式推薦參評第四批國家級“非遺”。標準發布 2015年6月30日,《武漢熱乾麵》(方便型)地方標準由湖北省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發布,於2015年12月25日...
武漢熱乾麵研究院是2015年武漢商學院烹飪與食品工程學院與蔡林記共同建立的研究機構。2015年6月11日,武漢商學院烹飪與食品工程學院與武漢老字號蔡林記共同建立了“武漢熱乾麵”研究院。這是武漢高校首次為武漢傳統小吃成立研究院。該研究院匯聚了校企雙方的專家、教授和中國烹飪大師、省“非遺”熱乾麵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八、傳統技藝(2項)149 Ⅷ-13 傳統麵食製作技藝 武漢市江漢區、(蔡林記熱乾麵製作技藝、 陽新縣、大冶市、浮屠玉 油麵製作技藝、 羅田縣、廣水市還地橋魚面製作技藝、羅田手工油麵製作技藝、應山奎面製作技藝)151 Ⅷ-15 醬菜製作技藝(遠安沖菜) 遠安縣 十、民俗(1項)184 Ⅹ-13 端午節 洪湖市、鄖縣、(...
48 Ⅷ-5 圓木微縮技藝 漢陽區 49 Ⅷ-6 武漢花燈扎制技藝 漢陽區 50 Ⅷ-7 蔑扎風箏工藝 武昌區 51 Ⅷ-8 武漢“過早” 武昌區 52 Ⅷ-9 蔡林記熱乾麵製作技藝 武昌區 53 Ⅷ-10 武漢面窩製作技藝 武昌區 54 Ⅷ-11 青山麻烘糕製作技藝 青山區 55 Ⅷ-12 高洪太銅鑼製作技藝 洪山區 56 Ⅷ-13 黃陂榨油...
——保護傳承一批非遺項目。江漢區現有國家級保護項目漢繡,省級項目蔡林記熱乾麵製作技藝、單弦拉戲、金石器物全形傳拓技藝、傳統植物染料與染色、武漢煨湯技藝等9個非遺保護項目。常年開展各類宣傳、推廣活動,如舉辦首屆江漢非遺文化節、非遺宣傳進社區、百名繡娘現場展演等,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大江東去,驚濤拍岸。
抗戰勝利後,蔡老闆又開了家麵館,並把弟弟接來幫忙,店名取門口兩顆苦柬樹的“集木為林,財源茂盛”之意,名曰“蔡林記”。從那時起,這碗面不僅是幾代武漢人舌尖上的記憶,更傳承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2010年,蔡明偉百年誕辰,其長子蔡漢文決定將熱乾麵家傳配方公布於世,尋找繼承人。在眾學藝者中,蔡漢文...
武漢煨湯技藝:從“小桃園”到“望旺”漢繡:傳承於楚繡,服務於民間 武漢“過早”:一日之豐在於早,一日之美在於晨 “蔡林記”熱乾麵:譽滿中華香滿城 武漢面窩:幾個面窩當過早,一碗米酒賞芳晨 青山麻烘糕:香甜酥脆的武漢名點 “高洪太”銅鑼製作技藝: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老大興”鯝魚製作技藝:...
2、蔡林記熱乾麵:到了武漢過早不吃熱乾麵,就不算到過武漢。建議塑一身圍裙,頭帶氈帽的中年人,一付挑擔,手持竹灶笠往碗裡放面的情景。3、曹正興菜刀:經久耐用,鋼火好,譽滿武漢三鎮,家家戶戶都用他生產的刀。建議塑一老者,脖子上系一條粗布巾,上身赤膊,下身大褲衩,一雙草鞋,在掄錘打刀。有洪爐及...
過了幾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滿春路口開設了一家熱乾麵麵館,取財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記",成為武漢市經營熱乾麵的名店。後遷至漢口水塔對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漢熱乾麵。製作流程 烹製材料(三人份)材料:豬絞肉(200克)、細拉麵(250克)、蘿蔔乾末(50克)、蔥花(1湯匙)、熟白芝麻(1湯匙)醬汁:香油(1湯匙...
傳統的武漢熱乾麵,要數蔡林記熱乾麵最為正宗,撣的面軟綿爽口中透出一股嚼勁,既不粘牙也不夾生堅硬,用筷子挑面,芝麻醬滑爽而不纏,香氣撲鼻。麵條裡面沒有任何湯水,被燙過以後,就著熱勁完全膨脹開來,還把醬完全吸了進去。漲開的熱乾麵放在嘴裡的感覺是糯糯,原汁原味的面香和醬里的芝麻香。尤其是芝麻...
有人問他賣的是什麼面,他脫口而出,說是“熱乾麵”。從此他就專賣這種面,不僅人們競相品嘗,還有不少人向他拜師學藝。過了幾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滿春路口開設了一家熱乾麵麵館,取財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記”,成為武漢市經營熱乾麵的名店。後遷至漢口水塔對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漢熱乾麵。糖蒸肉 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