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藩中華史:唐史

蔡東藩中華史:唐史

《蔡東藩中華史:唐史》是2014年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東藩。

基本介紹

  • 書名:蔡東藩中華史:唐史
  • 作者:蔡東藩
  • 譯者:汪鋒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4年12月1日
  • 頁數:419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50233621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蔡東藩中華史”即《中國曆朝通俗演義》。“蔡東藩中華史”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全面敘述中國歷史的通俗演義。“蔡東藩中華史”原為舊白話,為便於今人閱讀和品鑑,由眾多專家學者編譯為白話版重新編譯整理,增加注釋,語言貼近現代閱讀習慣,適合各階層讀者。
大家推薦讀史必備入門書:毛澤東臥室床畔常備的歷史書,二月河推薦的中國歷史唯一入門讀物,顧頡剛、裴效維、楊天石高度評價。毛澤東曾建議黨的高級幹部應該好好閱讀本書,以了解中國歷史。並把本書放入列給兒子毛岸英的書單里。
中國歷史演義巔峰之作:一人主筆,千年興衰,正史為經、軼聞為緯,上起秦皇,下迄民國,編織中國最完整的史話。
文史專家修訂白話版:專業學者團隊編譯,全、準、新的白話版,拆掉時間的牆,暢通無阻地讀歷史。
《蔡東藩中華史》系列是蔡東藩所著歷史演義的白話版,全書浩浩一千餘回,寫盡幾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記述了2166年的歷史,總計11部1040回,約600萬字。其內容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制之巨,堪稱歷史演義之最。被人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在史料的選擇和運用上,蔡東藩以“正史”為主,兼采稗史、軼聞,他自稱所編歷史演義,“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逸聞為緯,不尚虛誣”,對稗史、逸聞等史料的使用極為謹慎,往往要“幾經考證”。 在體裁上突出“義以載事,即以道情”的特點,並且自寫正文,自寫批註,自寫評述。蔡東藩這套演義重史輕文,儘管略輸文采,但卻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華通史,為普及中國歷史知識做出了不可磨滅貢獻。

圖書目錄

亂世梟雄
李淵起兵晉陽
勢如破竹入長安
風塵三俠
智取薛仁杲
李密之死
秦王李世民
搖搖欲墜的孤城
東征北伐
征剿劉黑闥
江南初定
秦王的妙計
玄武門兵變
唐太宗的風流韻事
貞觀之治
唐初的赫赫戰功
賢后遺言
恩威並施平西域
劣跡斑斑的太子
唐太宗親征高麗
民族大融合的盛世
收服天竺和龜茲
病榻前的私情
虎毒亦食子
鳩占鵲巢
劉仁軌勇平百濟
三箭定天山
"大義滅親"
高宗病逝
徐敬業伐武氏
奸人當道
武則天稱帝
惡貫滿盈的和尚
歷盡波折平契丹
賢相狄仁傑
中宗復位
戴綠帽子的皇帝
母女同歡
毒餅疑案
李隆基誅逆
太平公主叛亂
玄宗初年
開元盛世
女禍再起
李林甫毒計害儲君
梅妃往事
一騎紅塵妃子笑
大奸若愚的安祿山
長生殿里的海誓山盟
安史之亂
馬嵬坡上葬玉骨
唐肅宗靈武稱尊
刺殺安祿山
收復兩京
雙忠廟裡埋忠骨
史思明反唐
寂寞西宮度餘生
宮中內亂
威震天下的郭子儀
佛法除賊
內外交困的代宗
喜憂參半的開局
藩亂迭起
千古忠臣顏真卿
偽皇帝朱泚
貝州大捷
誘殺田希鑒
竇桂娘智取逆賊
三朝元老李泌
功過不分的荒唐事
順宗的短暫統治
平定西川
剿撫不定的平藩策
大唐罕見的賢公主
活捉吳元濟
劉悟倒戈
憲宗因驕致禍
河朔紛爭再起
郭太后叱奸
滅燭之變
烽火連三月
李訓施計除宦官
甘露事變
篡改過的遺旨
運籌帷幄的李德裕
致命的仙藥
小太宗之治
智平浙東
高駢的功勳
奢華的葬禮
黃巢起義
進士不成做皇帝
李克用收復京都
奔波的天子
十五年來無一治
王師兵敗
三鎮叛亂
劉太監廢帝
以毒攻毒
大唐滅亡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一般歷史通俗演義,在過去也曾出版過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東藩先生這一部相提並論的。
——史學大師 顧頡剛
毛澤東為何喜愛蔡著?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蔡著成功實現了歷史真實和趣味性的統一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著名學者 楊天石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處,不僅在於他準確地挑出了歷史的大線索,更重要之處在於,他關注了歷史深處的人的命運。有些歷史敘述者,過於追求所謂“歷史理性”,結果常常忘記歷史是鮮活生命的延展.在這些人筆下,歷史變成了一種刻板和單調的表達。而蔡著不同,他的歷史有血液、有溫度,是可以觸摸的。他的歷史是關於人性的故事。
——張頤武(著名學者)

名人推薦

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歷史專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記,倒不如這部演義。隨意翻覽一下,說不定會有提綱挈領的功效。——顧頡剛(著名歷史學家)
毛澤東為何喜愛蔡著?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蔡著成功實現了歷史真實和趣味性的統一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楊天石(著名學者)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處,不僅在於他準確地挑出了歷史的大線索,更重要之處在於,他關注了歷史深處的人的命運。有些歷史敘述者,過於追求所謂“歷史理性”,結果常常忘記歷史是鮮活生命的延展。在這些人筆下,歷史變成了一種刻板和單調的表達。而蔡著不同,他的歷史有血液、有溫度,是可以觸摸的。他的歷史是關於人性的故事。——張頤武(著名學者)

作者簡介

蔡東藩-名郕,字椿壽,號東藩,清山陰縣臨浦(今屬浙江蕭山)人。民國時期著名作家、歷史學家。光緒十七年(1891年)中秀才。辛亥革命後,應邀到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任編輯,修撰《高等國小論說文范》《中等新論說文范》《清史概論》等書。1916年至1926年,蔡東藩寫成《中國曆朝通俗演義》,時間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其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制之巨,堪稱歷史演義之最。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中國曆朝通俗演義》原為舊白話,為便於今人閱讀和品鑑,由眾多專家學者編譯為當代白話,是為《蔡東藩中華史》。
歷史演義之外,蔡東藩還著有《留青別集》《留青新集》《客中消遣錄》《楹聯大全》及詩集《風月吟稿》《寫憂草》等。

序言

序言一批年輕的文化人,為了讓更多讀者體會蔡東藩《中國曆朝通俗演義》的魅力,經過艱苦努力,以專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將蔡著的“舊白話”——這種“白話”今天已經不大讀得懂了——重新譯為今人能夠輕鬆理解的當代白話。毫無疑問,這是讓蔡著得到傳承的最好方式。他們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對於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展開。翻譯整理後的作品,為普通讀者提供了方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進入中國歷史的深處。
蔡東藩的《中國曆朝通俗演義》是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少年時代曾經激起過我的強烈興趣。那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讀的書少得可憐,但一個少年求知的興致是極高的,閱讀的興趣極強,加上當時的課業沒有什麼壓力,因此可以讀現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時間去讀的“雜書”。當時中華書局出版的蔡東藩的《民國通俗演義》就是讓我愛不釋手的“雜書”,它把民國時期紛亂的歷史講得有條有理,還饒有興味。雖然一些大段引用當時檔案的部分比較枯燥,看的時候跳過了,但這部書還是深深吸引了我。後來就要求母親將《中國曆朝通俗演義》都借來看。通過這部書,我對歷史產生了興趣。歷史的複雜、深刻,實在超出一個少年人的想像,看到那些征戰殺伐、宮闈紛爭之中人性的難測,確實感到真正的歷史與那種黑白分明的歷史觀大不相同。當時,我們的歷史知識都是從“儒法鬥爭”的框架里來的,歷史在那個框架里是那么單純、蒼白;而蔡東藩所給予我的,卻是一個豐富和蕪雜得多的歷史。在這部書里,王朝的治亂興衰,人生的枯榮沉浮,都讓人感慨萬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遠的時間深處的人的命運。可以說,我對於中國歷史的真正了解,就是從這部歷史演義開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續到今天。不得不承認,這部從秦朝一直敘述到民國的煌煌巨著,確實是了解中國歷史的最佳讀本。這是一部難得的線索清楚、故事完整、細節生動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說“演義”歷史,以歷史知識“豐富”通俗小說,既可信又可讀。 蔡東藩一生窮愁潦倒,他的經歷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經歷,他對於歷史的描述是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的。他不是一個魯迅式的啟蒙者,但他無疑具有一種另類的現代性,一種與五四新文學不同的表達策略。蔡東藩並不高調激越,他的現代性不是啟蒙性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啟你蒙”,而是講述歷史,延續傳統。他的作品具有現代的想像力,表現了現代市民文化的價值觀。
在《清史通俗演義》結尾,蔡東藩對於自己做了一番評價,足以表現一個落寞文人的自信:“錄一代之興亡,作後人之借鑑,是固可與列代史策,並傳不朽雲。”他自信自己的這部著作,足以與司馬遷以來的史學名著“並傳不朽”。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處,不僅在於他準確地挑出了歷史的大線索,更重要之處在於,他關注了歷史深處的人的命運。有些歷史敘述者,過於追求所謂“歷史理性”,結果常常忘記歷史是鮮活生命的延展。
在這些人筆下,歷史變成了一種刻板和單調的表達。而蔡著不同,他的歷史有血液、有溫度,是可以觸摸的。他的歷史是關於人性的故事。
從蔡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活的歷史,體驗到個人命運與國家、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馮友蘭先生在《西南聯大紀念碑》的碑文中這樣闡釋中國文明的命運:“我國家以世界之古國,居東亞之天府,本應紹漢唐之遺烈,作並世之先進。將來建國完成,必於世界歷史,居獨特之地位。蓋並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亘古亘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今天,中國文化所具有的歷史連續性和不斷更新的魅力正在煥發光芒,馮先生對於中國未來的期許正在成為現實。
在這樣的時機,蔡著《中國曆朝通俗演義》的新譯,就更顯其價值。我們期望讀者能夠從中獲得閱讀的樂趣,並從歷史中得到啟示,走向更好的未來。
讓我們和讀者一起進入這個豐富的世界。
是為序。
張頤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