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寨回族鄉

蔡寨回族鄉

1954年11月,蔡寨回族自治區建立,包括蔡寨、肖窪兩個鄉,轄陳莊、蔡寨、劉莊、老師莊、閆莊、桂莊、潘莊、肖窪、武莊、徐莊10個自然村。1956年,蔡寨回族自治區撤銷,建立蔡寨回族中心鄉,轄馮張莊、二舍鋪、管莊3個小鄉。1957年3月,蔡寨回族中心鄉撤銷全並鄉鎮。1986年11月25日,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蔡寨回族鄉復設。現轄蔡寨、肖窪、崔莊、寺後郭、馮張莊、馮老莊6個行政村,21外自然村,有96個村民小組,4370戶村民,總人口17022人(2017年),回民4120人,主要集中在東部肖窪、崔莊、蔡寨三村,占全鄉總人口的41%。全鄉6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通電、通路、通訊、通水,面積小,人口少,居住集中是該鄉的主要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蔡寨回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駐馬店西平縣
  • 下轄地區:蔡寨、馮老莊、馮張莊、寺後郭、崔莊、肖窪
  • 電話區號:0396
  • 郵政區碼:463923
  • 面積:18.54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7022人(2017年) 
  • 車牌代碼:豫Q
行政區劃,農業生產,鄉鎮企業,地圖信息,

行政區劃

蔡寨回族鄉轄蔡寨、馮老莊、馮張莊、寺後郭、崔莊、肖窪等6個行政村,區劃代碼如下:
代碼
城鄉分類
名稱
411721212200
210
蔡寨村委會
411721212201
220
馮老莊村委會
411721212202
220
馮張莊村委會
411721212203
210
寺後郭村委會
411721212204
210
崔莊村委會
411721212205
220
肖窪村委會

農業生產

蔡寨回族鄉成立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方面的關心支持下社會經濟全面健康發展。全鄉已形成五大支柱產業:良種繁育、瓜菜生產、畜牧養殖、農產品加工、食用菌栽培,其中良種繁育和牛羊飼養、屠宰已在全縣獨具特色。全鄉已建成四大生產基地,即:西瓜、蔬菜、牛羊屠宰、麵粉加工已形成規模,特別是麵粉加工業成為全縣最大的麵粉生產基地。隨著農業結構調整進程的加快,麥瓜菜、麥煙薯、麥瓜豆等間作套種面積不斷擴大,農林複合經營模式得到推廣,綠色生態農業、無公害瓜菜等快速發展,為發揮回族民眾傳統優勢,按照規模化生產、企業化加工、市場化銷售的要求,全鄉建成牛羊交易市場3個,定點牛羊收購站5個,日成交額達10多萬元。現有清真冷凍廠2座,冷凍儲藏保鮮能力達150噸,為農民提供牛羊屠宰、分割加工、儲藏、銷售系列化服務。全鄉常年從事牛羊飼養、屠宰、加工的農戶就有500多家,新建大型養牛場2個,養羊場3個,全鄉黃牛存欄量突破5000頭,山羊存欄量超過50000隻。

鄉鎮企業

以麵粉加工企業為龍頭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建成了澱粉廠、食品廠、飼料廠等中小型企業60多家,今從事麵粉加工的企業就達16家,年加工小麥3500萬公斤,年產值可達2500萬元,解決了當地及周邊的糧食轉化增值問題和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另外,該鄉還有電碳廠、塑膠廠、拼版廠等鄉村企業20多家為農村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概況】
地理位置 該鄉位於東經113°92″-113°99″,北緯33°25″-33°28″。地處西平遂平兩縣交界處,在縣城南端16公里處,北與二郎鄉相鄰,東與焦莊鄉接壤,南面、西部與遂平縣和興鄉、沈寨鄉相連。鄉政府駐蔡寨村。地勢南高北低,東西長,南北短,東寬西窄。全鄉總面積18.54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2.2萬畝,其中崗地8100畝;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6.1℃。年降雨量830毫米,適宜農作物生長。
歷史沿革 1954年11月,蔡寨回族自治區建立,包括蔡寨、肖窪兩個鄉,轄陳莊、蔡寨、劉莊、老師莊、閆莊、桂莊、潘莊、肖窪、武莊、徐莊10個自然村。1956年,蔡寨回族自治區撤銷,建立蔡寨回族中心鄉,轄馮張莊、二舍鋪、管莊3個小鄉。1957年3月,蔡寨回族中心鄉撤銷全並鄉鎮。1986年11月25日,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蔡寨回族鄉復設。現轄蔡寨、肖窪、崔莊、寺後郭、馮張莊、馮老莊6個行政村,21外自然村,有96個村民小組,4370戶村民,總人口1.7萬人,其中回民4120人,主要集中在東部肖窪、崔莊、蔡寨三村,占全鄉總人口的41%。全鄉6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通電、通路、通訊、通水,面積小,人口少,居住集中是該鄉的主要特點。
【經濟發展】
該鄉以農業、畜牧業、勞務輸出、工商業為主導產業,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639元,全鄉生產總值達到2.6億元,財政收入354萬元。
農業 全鄉人均耕地1.3畝,80%為水澆地,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糧食產量連續9年增產,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7303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糧食總產量達2.32萬噸,創歷史新高,經濟作物主要有菸葉、油菜、瓜菜。2011年種植菸葉500畝,瓜菜1200畝。畜牧業以養牛、養羊、養豬、養雞鴨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達9000多頭,肉牛飼養量420頭,山羊飼養量達4.5萬隻,家禽飼養量為12萬隻,全鄉畜牧養殖業總產值達4900萬元。
工業 以招商引資為載體,抓好工業項目建設,2011年引進項目3個,總投資6000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00萬元,目前以麵粉加工、食品加工、塑膠製品、建築材料為主導產業,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達到8490萬元,占全鄉國內生產總值的34%,全鄉有工業企業26家,從業人員2100多人。新建成的裕隆清真食品廠年產雪米餅3600噸,年產值可達6000萬元,新引進的東西合作項目塑鋼門廠、塑膠製品廠也已建成並投入生產。
商貿流通 為提升人民民眾生活質量,加快農村商貿流通和餐飲服務業發展,鄉政府制定優惠政策,最佳化發展環境,全鄉共有商業網點482人,從業人員675人,建農村超市16家,大小餐館32家,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25億元,建成大型農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9865萬元。
勞務輸出 該鄉引導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引導在外打工人員返鄉創業,增加了農民收入。全鄉在省內外務工人員達5500多人,在本地企業就業人員達1200多人,年勞務收入達7500萬元。
【社會事業】
目前,全鄉有民族路、團結路2條縣鄉道路,通往縣城公車2路,日發客動汽車18班次;有郵政電信所各1處,全鄉固定電話用戶有2860戶,行動電話用戶7500多戶,網際網路用戶1400多戶,農業生產條件逐年改善,共修建崗區塘堰壩8處,打百米深井14眼,機井600多眼,建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2處,整修村村通道路20公里,大、中、小型農業機械總計4800多台,基本實現農業耕、種、收機械化。1996年建成供電所,年供電量達700萬度。
教育 2011年全鄉有國中1所,國小6所,幼稚園1所,國中教學班12個,在校生480名,教職工42名;國小有教學班42班,在校學生1450名,教職工6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建民族幼稚園1所,入園兒童360名,全鄉建成教學樓7所,全部消滅了危房,國中升學率達95%以上。
科技 經常開展技術培訓、技術指導,利用培訓班,發放科普資料、到外地參觀學習等形式,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普及工作。對農村現有技術人才進行普查登記,全鄉有農技人員24人,其他科技人才42人,科技水平明顯提高。
醫療衛生 2005年建成鄉衛生院,現有衛生人員21名,其中職業醫師6名,護士12人,有村級衛生室18個,從醫人員26人,6個行政村全部實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農民參保率連續3年在95%以上。
社會保障 全鄉建敬老院2個,有36名五保戶實行集中供養;全鄉低保戶有722戶,散養五保戶110人,按政策規定按時足額發放低保金,對國家優撫對象122人,年發放撫恤金78萬元,2011年實行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有72戶貧困戶領取危房補助資金42多萬元,喜遷新居;實行了農村養老保險,全鄉農民參保率達90%以上。
【民族文化】
蔡寨,相傳蔡邑築寨居此,故名蔡寨,系漢代名鎮,明朝已成為回族聚居點,商賈雲集,聞名遐邇,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流傳至今的經字畫,即阿拉伯書法藝術,就是把阿拉伯文字寫成一種富有裝飾性的圖案,是回民穆斯林用阿拉伯文書寫伊斯蘭教經典警句的一種傳統書法藝術,有中堂、條幅、對聯等。《經堂歌》是回族穆斯林中流傳的民間宗教歌謠,以通俗的漢語詩歌形式吟誦伊斯蘭教教義、教律、教規、規勸人們信奉真主,端正品德,潔淨清廉,行善止惡等常見的有《伊瑪民歌》、《六大信仰歌》、《勸孝八百歌》,民間傳說有《阿丹與好娃》、《回回的來歷》、《香氣的傳說》、《耍公婆抹黑臉》等。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裡曾留下回漢民眾打土豪分糧食和團結抗日的故事,轟動全縣的“吃大戶”運動就發生於此,在著名的金崗寺戰役、祝王寨戰役中,蔡寨人民作出了突出貢獻。這裡也是明代大將、雲南總督馮誠後裔的發源地,現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處即陳平墳。近年來,該鄉高度重視民族文化的發展,投資100多萬元,建成鄉文化大院和農家書屋,成立了電影放映隊和民間文藝演出團體4個,實施了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入戶率達85%以上。另外,蔡寨的手抓羊肉,罐餃子等都是遠近聞名的食品小吃。

地圖信息

地址: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蔡寨回族鄉政府(蔡寨大道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