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站鎮

蔡家站鎮

蔡家站鎮 位於高密市區西北部,總面積42.6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總人口1.61萬人。現已被規劃到醴泉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家站鎮
  • 位於:高密市區西北部
  • 總面積:42.6平方公里
  • 總人口:1.61萬人
  • 交通:膠濟線
區域介紹,經濟概況,產業優勢,發展戰略,資源優勢,

區域介紹

1995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3727萬元,比上年增長49.1%;農民人均純收入2353元,比上年增加355元。 該鎮共有耕地3.3萬畝, 機耕面積2.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3萬畝,旱澇保收田2.8萬畝。1995年全鎮糧食總產1280萬公斤,畝產854公斤;棉花總產83萬公斤,單產59公斤。鎮辦企業有腳踏車配件廠、電鍍股份有限公司、機動車輛製造廠、彈簧廠、通用機械配件廠、輕工物資公司、建築公司等。村辦企業有機車配件廠、 鑄造廠,紙箱廠、藍礬廠、木器加工廠等,總產值1.3億元。1995年鎮村企業總產值3億元。部分產品遠銷馬來西亞、泰國、孟加拉、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中東和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經濟概況

蔡家站鎮1996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9809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 比上年增長23%;農村經濟總收入9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36.1%;人均存款1708元,比上年增加298元;棉花總產61萬公斤,比上年減少11.6%;糧食總產1550萬公斤, 比上年增長3.4%; 大牲畜存欄1.9萬頭,比上年增長12%;豬存欄4.3萬頭,比上年增長13%;肉類生產804.9萬公斤,比上年增長34.3%;果品、蔬菜總產738萬公斤, 比上年增長8%; 鄉鎮企業總產值40650萬元,其中工業產值3224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4.9%、19.7%。1996年底,農村機械總動力達到2.1萬千瓦, 比上年增長16%;農村用電量達到230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75%。1996年底, 全鎮總人口為17000人,比上年減少134人,其中農業人口16000人,非農業人口1000人,人口出生率為11.53‰,自然增長率為4.46‰。 持續、快速、穩步發展農業。蔡家站鎮農業基礎日益穩固,產業化水平越來越高。1986年以來,認真貫徹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練好三項基本功,實現二個穩步增長,培育三大特色產業,狠抓一個推廣”的發展戰略,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農業三項基本功”即路、林、水配套綜合治理。水利工程建設,按照“西水東調”的指導思想,廣泛開展了以挖水、蓄水、節水為中心,以配套挖潛,更新改造,小流域治理為重點的農田基本建設。全鎮共完成三期官河治理工程,修建大小橋樑32座,涵洞15個,建揚水站、滾水壩各一座,挖大口井51眼,總投資3826萬元。清淤開挖排水溝渠20.9萬米,擴大水澆面積8900畝。 林業生產,全鎮“四旁”植樹共112萬株,林木覆蓋率達到省頒平原綠化標準,道路建設,立足鎮情,建立健全了道路管護網路,鎮有路林站,村設護路員,主要交通道路、中心街、出村路全部沙石硬化,路面寬闊平整,確保晴雨通車。

產業優勢

蔡家站鎮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糧棉生產擺在重要位置來抓。以發展“雙高一優”農業為目標,以加大農業投入和科技進步為抓手,使糧棉生產年年創新紀錄,一直保持持續穩步增長的勢頭。在確保兩個穩步增長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黃牛、蛋鴨和棗糧間作三大特產業。鎮政府制定了養殖優惠政策,建立激勵機制,提高了農民養殖積極性。同時,大力推廣青貯氨化技術, 加大黃牛改良力度。鎮育肥場建有青貯氨化池6個,年青貯氨化作物秸稈240萬公斤,使95%以上的黃牛吃上了“麵包飼料”。先後投資14萬元,增置人工授精設備16台(套) ,淘汰了鎮內劣質種牛,黃牛改良面達到95%以上,全鎮黃牛存欄達到1.6萬頭。 在發展蛋鴨方面,通過推廣蔡家站村的成功經驗和制定優惠政策、外出考察學習、舉辦養殖技術培訓班等措施,在全鎮建成集體、個體、 聯合體蛋鴨養殖場18處,其中萬隻以上規模的2處,開發利用水面1050畝,蛋鴨存養量達到12.5萬隻。在此基礎上,全鎮從本地土質適宜棗樹生長和綠化有欠賬的實際出發,確立了發展棗糧間作產業的思路。建起占地20畝,年育苗20萬株的優質棗育苗基地,開挖棗樹栽植溝15萬米。為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全鎮狠抓農業科學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套用。到1996年底,全鎮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2.1萬千瓦,機械作業面積達到5.6萬畝以上。全部實行良種化,並做到統一供種,推廣普及了保護地栽培、間作套種、立體種植、地膜覆蓋、病蟲害綜合防治、配方施肥等農業新技術,土地規模效益和綜合經濟效益同步增長。

發展戰略

蔡家站鎮的鄉鎮企業在搏擊市場風浪中不斷實現新的跨越。全鎮始終堅持“工業強鎮”的發展戰略,重點抓工業,自我加壓,乘勢而上。 到1996年底,鄉鎮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1億元,創利稅2600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9435萬元, 分別比上年增長21%、30.3%、32.4%。連續三年位居全市鄉鎮企業五強之列,並呈現出三個鮮明的特點:(1)“兩多”,即資金投入多、新上項目多。在客觀形勢趨緊,資金形勢嚴峻的情況下,累計籌資3120萬元,用於企業改革和發展。 到1996年底,鎮辦企業發展到7個,經營項目28個,其中新增項目6個。(2)科技含量高,先後完成技改項目124個。其中2項填補省內空白,1項獲國家專利, 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1項獲省優質產品稱號,6項獲省新產品二等獎。機動車輛製造廠研製的電冰櫃配件精密度高,工藝先進,成為青島海爾集團的免檢產品。(3)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全鎮個體私營企業達到256家,湧現出譚京恩、吳全進等年納稅10萬元以上的個體利稅大戶。具體工作中,全鎮主要採取了四條措施:第一,抓技改,上項目。以市場為導向,做到“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研製一代”,不斷開發新產品,改造老工藝,創名牌,搶市場。第二,抓投入,上規模。1986年~1996年,全鎮企業累計投入3600萬元,生產能力不斷提高,企業發展後勁不斷增強。第三,抓信息,拓市場。在全國設定信息網點24個,各企業“走出工廠看市場,捕捉信息找銷路”,產品遠銷國內20多個省市和港、澳、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第四,抓管理,上水平。鎮政府加強對企業的巨觀調控,精減冗員,讓能人當家,逐步建立了一支較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

資源優勢

蔡家站鎮發展畜牧養殖的飼草資源豐富。1992年,全鎮依託資源和傳統兩大優勢,首先在駐地建起膠東較大的活牛交易市場。活牛日上市量達2000餘頭,吸引了來自河北、江蘇、河南等三省10個縣、市(區)的客商前來購銷活牛。1993年,投資300多萬元,建起一座占地100畝的活牛育肥場,存養量達到1200頭,年出欄3000頭以上。鎮黨委、政府制定了《關於發展黃牛生產的規定》,實行養殖優惠,鼓勵發展養殖業。大力推廣青貯氨化技術,實行科學飼養育肥。在鎮活牛育肥場輻射帶動下,村村建起青貯窯、氨化池,年青貯氨化能力達到2500萬公斤以上。全鎮黃牛存欄達到1.8萬頭以上,人均1.1頭。到1996年底,黃牛生產已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產業化生產格局。蔡家站鎮溝河、灣塘多,閒置水面大,糧茂草豐。依託這一資源優勢,全鎮確立了發展蛋鴨養殖產業的思路。採取典型引路的辦法,首先在蔡站村試點,經過一年努力,使蔡站村蛋鴨養殖當年創收20多萬元。蔡站村的成功經驗為全鎮開闢了一塊致富奔小康的新天地。在此基礎上,鎮政府提出了“人均飼養10隻鴨, 確保增收200元”的發展目標,由此蛋鴨養殖業在全鎮滾動發展,形成了以蔡站、蔡家莊村為龍頭,下連各村和千家萬戶的養殖格局。全鎮村辦集體鴨場達到15處,個體飼養82戶,蛋鴨存養量達到12.5萬隻,年創經濟效益250萬元。 為推動蛋鴨養殖產業長足發展,全鎮成立了“蛋鴨生產合作社”,為養殖戶提供“一改良”“四統一”服務,即“改良品種”、“統一供鴨苗、統一技術培訓、統一防疫、統一銷售”,並在鴨苗供應、飼料加工、鴨蛋收購、防疫等方面給予優惠,吸引了更多的農戶投入蛋鴨養殖。合作社迅速發展成轄鴨苗孵化廠、鴨蛋系列加工廠、飼料加工廠各1處,藥品、技術服務站1處,含59個股份的蛋鴨養殖龍頭,架通了市場與基地有效對接的橋樑,使蛋鴨養殖迅速成為全鎮一大主導產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