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如平

(1888—1948),原名祖蔭,字錫蕃,號葛民,東莞長安霄邊村人。1923年,蔡如平在廣州一間帽廠做工,結識彭湃、阮嘯仙等共產黨人,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不久加中國共產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如平
  • 出生日期:1888
  • 逝世日期:1948
  • 字號:字錫蕃
人物生平,人物生卒,

人物生平

1924年初國共第一次合作,廖仲愷委任他為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委員。3月,回鄉開展農運,翌年成立霄邊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隊。1925年5月,成立東莞縣農協會,他任執行委員長,同年秋調省農協工作。1926年1月底,中共廣東區委建立工委、農委、婦委、青委等,他任農委委員,分管中區農運工作。5月1日,他出席省第二屆農代會,被選為省農協常務委員。同年冬,任北江地委委員兼省農協北江辦事處主任。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中,廣東的國民黨軍警大肆搜捕共產黨人和工農運動負責人。是時,他已回莞任縣委負責人,但在艱苦鬥爭中得了肺病,組織把他秘密送普濟醫院治療。後他抱病出院,到常平周屋廈,秘密組建工農武裝。1927年8月,建起農村三個大隊,城鎮三個小隊;自製各種武器,準備隨時反擊國民黨的大屠殺。10月15日,他被選為中共廣東省委候補委員。為了回響武裝暴動,他組織農民自衛軍800多人,11月間成立“東寶工農革命軍總指揮部”,蔡如平擔任總指揮,準備配合廣州起義。後得知廣州起義失敗,決定取消攻城計畫,各路農軍返回原地。為此,他被認為是軍事投機分子,於1928年5月10日,被解除一切職務和留黨察看處分。後來,中共中央糾正省委這一錯誤決定。1928年冬,黨要他到香港避過國民黨的搜捕。隨後,他轉移新加坡和緬甸,靠說書和賣字畫為生。後來回到香港在華南實驗國小和長沙書院任教。
1941年12月12日,日軍占領香港,他回鄉組織青年成立“青年抗日大同盟”,配合東縱打擊日本侵略者。1943年6月,霄邊建立民主政權,他當選為鄉長;後歷任新五區區長、東寶督導處、東寶農會主席等職。

人物生卒

抗戰勝利後,黨組織送他到香港就醫。在治病中,他為幫助香港青年回內地參加解放事業做了大量工作。1948年秋,如平肺病加重,醫治無效,溘然謝世,終年60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