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王陵

因都城三遷,故有三處:1、上蔡,自姬度公元前1045年受封到公元前531年蔡靈侯被殺,蔡在此共厲18王,514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國王陵
  • 類型:陵墓
  • 始建時間:公元前528年
  • 位置:現城西北
簡介,結構,新蔡,下蔡,

簡介

現城西北有九座蔡侯墓,尚未發掘,墓主待考。

結構

新蔡

自公元前528年蔡平侯遷都新蔡至公元前493年蔡昭侯遷下蔡,蔡在此共三王,35年。現新蔡城北有蔡侯墓和王室墓群七十二座,尚未發掘,墓主待考。

下蔡

自蔡昭侯遷此到公元前447年蔡亡,蔡在此四王,歷47年。今安徽壽縣、風台縣、淮南市葬有蔡侯,此三地古稱稱壽州。壽縣蔡侯墓位於壽縣西門之內,系1955年在治淮工程中發現。墓中出土大量青銅器是春秋晚期的標準器,可作為銅器斷代標尺,還有大量銘文,因而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墓為近方形土坑豎穴,南北長8o45米,東西寬7o1米,深3o35米。坑底有棺槨痕跡,骨骸已朽,東南角有1殉人。北端放禮器與樂器,其他三面放車馬器和兵器。西側有一長4o2米、寬2米的長方形漆器,器南部有兩組玉飾。墓中出土隨葬品584件,其中青銅器486件,此外還有金葉、玉器、骨器及漆器等。具有重大價值的首推青銅器。禮器有鼎、豆、缶、鑒等,禮器多有自名,可由此確定器形的名稱。有兩件“吳王光鑒”是吳國嫁女於蔡的媵器,其餘是蔡國自產。有成套的蔡國樂器甬鐘、編鐘、編縛等各一套。兵器有戈、劍、矛、斧、鏃等。車馬器有轄、鑾、銜、鑣、鈐、節約等。有銘文的銅器多達幾十件,銘文多有“蔡侯#”字樣,應為墓主。“#”字專家考訂為“申”,即蔡侯申或蔡昭侯。蔡昭侯遷都州來,死葬於此,完全可信。出土的“吳王光鑒”2件是非常精美的青銅器,為吳王光(闔閭)嫁女叔姬所作,圓腹平底,兩獸耳銜環,腹內有4個小圓環。高35厘米,口徑59厘米。口、頸和小腹飾密形雲點,下腹飾垂葉文。鑒各有銘文52字,記述吳王作器原因,及吳蔡二國因政治需要而建立婚姻關係的情況。據銘文分析,當時蔡侯既要“左右楚王”,又要與吳聯姻,反映蔡國國勢甚弱,不得不依附於大國的脆弱地位。
距下蔡不遠處的今淮南市蔡家崗清理出兩座蔡國墓,相距約200米,均為北面帶墓道的“甲”字形墓。墓亦為長方形土坑豎穴,長約5米,寬約4米。隨葬品多被盜走,僅在2號墓內殘存70多件鑊、劍、戈、鏃、鐓、軎、轄、刀、鋸等青銅器,基本上與壽縣蔡侯墓出土的銅車馬和兵器相同,證實該墓應為蔡侯墓。其中最重要的有錯金銀絲鳥篆文的“蔡侯產銅劍”3把,鑄銘文36字的“紹侯(昭侯)銅戈”一件,鑄銘文36字的“吳王諸樊銅劍”和鑄銘文10字的“吳王夫差銅戈”各1件,錯金銀絲鳥篆文12字的“越王者旨於賜銅劍”2把,這不僅證明該墓主人為蔡侯產,即蔡聲侯,還得知墓內有吳、越銅器,說明蔡國不僅與吳有聯姻關係,而且與越國也有往來,為研究春秋末期蔡與吳、越國的關係提供了重要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