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色的眷戀:福建海洋概覽》共分為風貌篇、海水篇、災害篇、海藏篇、生物篇、風光篇、產業篇、海疆篇共八篇。為我們介紹了福建海洋的多樣性。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是人類開發和利用海洋的時代。開發海洋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歷史給了福建新的機遇,海洋昭示著福建未來的輝煌。
基本介紹
- 書名:蔚藍色的眷戀--福建海洋概覽/圖說福建
- 出版社:海峽出版發行集團,海峽文藝出版社
- 頁數:148頁
- ISBN:9787807197003
- 作者:鄭立流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開本:16
- 定價:33.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蔚藍色的眷戀:福建海洋概覽》涉及許多學科,作者查閱大量資料,一些沿海各縣市的新舊志書,修史編志寫下了此書。為廣大讀者呈現了福建海洋這個開放的,富饒的,美麗的地方。
作者簡介
鄭立流,筆名司徒恭,福建省福州市人,1949年元月出生,長期從事海洋與漁業工作。福州市作家協會會員。已發表小說和詩歌鑑賞等作品幾十萬字。
圖書目錄
風貌篇
這是一片藍色國土
“沉東京,浮福建”的傳說
風日常好看閩海
海水篇
海洋的性情
海水跟著月亮走
海洋里的河流
災害篇
風之怒
地之動
潮之暴
“色”之魔
海藏篇
海底能冒出火苗嗎
莫道物多不珍貴
生物篇
海洋生命的基礎
海闊憑魚躍
走錯地方的困惑
勇敢者的美味
房子就是生命
生命可以這么簡單
舞姿曼妙的一家人
風光篇
翱翔在蔚藍色之間
山海繾綣
大海留痕
觀海說樹
產業
耕海牧魚
火燒日曬方成才
無腳走天下
打開海洋的大門
劈波斬浪走世界
海疆篇
戚虎安海疆
鄭成功收復台灣
中國近代海軍的痛苦誕生
後記
這是一片藍色國土
“沉東京,浮福建”的傳說
風日常好看閩海
海水篇
海洋的性情
海水跟著月亮走
海洋里的河流
災害篇
風之怒
地之動
潮之暴
“色”之魔
海藏篇
海底能冒出火苗嗎
莫道物多不珍貴
生物篇
海洋生命的基礎
海闊憑魚躍
走錯地方的困惑
勇敢者的美味
房子就是生命
生命可以這么簡單
舞姿曼妙的一家人
風光篇
翱翔在蔚藍色之間
山海繾綣
大海留痕
觀海說樹
產業
耕海牧魚
火燒日曬方成才
無腳走天下
打開海洋的大門
劈波斬浪走世界
海疆篇
戚虎安海疆
鄭成功收復台灣
中國近代海軍的痛苦誕生
後記
後記
抬起手指,重重地敲在電腦鍵盤上,給這本書打上了最後一個句號。我長長地噓一口氣,肩上的一副擔子終於放下了,但是嘴邊還擠著許多要說的話。
盛夏的福州市已經是全國著名的“火爐”了,一天,我躲在空調房裡,望望窗外耀眼的陽光,身上都覺得熱。就在這天,海峽文藝出版社社長房向東來了,額頭上掛滿汗珠,送來這本書的參考資料。這是社長的責任嗎?我不知道。如果是,這樣的社長太盡職了。不過,我只把這看作友誼,心裡只有感動。他還經常給我提出許多寶貴的指導意見。好的編輯總能夠“逼”出好作品,可惜他“逼”非其人。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陸陸續續把稿件發給好友陳祥榮。從總體結構、寫作中應當注意的要點,到具體一些篇章的修改,他都為我提了切實而具體的意見。我知道那段時間他很忙。還有老友林敬華,幾次打來電話,一聊就是大半個鐘頭,為我寫好這本書提了許多寶貴建議。事有不明,常向好友陳奇求教,得到指點,受益匪淺,友情難得啊。溢關之詞易得,苦口良藥難尋。本書涉及許多學科,本人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不當之處必然不少。希望讀者諸君如同好友,發現問題,不吝賜教,這就是本人的榮幸了。
寫作的時候,我幾乎每天都要打開《福建省情資料庫·地方志之窗》網頁查找資料。本書的大部分資料來自《福建省志》以及福建省的一些舊志,如《八閩通志》、《閩都志》、《三山志》等,還有一些沿海各縣市的新舊志書,這裡就不一一列出了。修史編志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經常翻看的還有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網頁、趙昭曬《富饒的福建海域》(福建省科學技術出版社)和廖大珂《福建海外交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等書籍,應當說是他們的資料助成了這本書的完成。對於他們,以及本書收集的相片的作者,在這裡一併表示感謝。
寫完這本書,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出版一本書的不易,作者在這裡所做的工作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這裡面流淌著許許多多人,包括知名不知名的人們的汗水。
鄭立流
2011年夏
盛夏的福州市已經是全國著名的“火爐”了,一天,我躲在空調房裡,望望窗外耀眼的陽光,身上都覺得熱。就在這天,海峽文藝出版社社長房向東來了,額頭上掛滿汗珠,送來這本書的參考資料。這是社長的責任嗎?我不知道。如果是,這樣的社長太盡職了。不過,我只把這看作友誼,心裡只有感動。他還經常給我提出許多寶貴的指導意見。好的編輯總能夠“逼”出好作品,可惜他“逼”非其人。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陸陸續續把稿件發給好友陳祥榮。從總體結構、寫作中應當注意的要點,到具體一些篇章的修改,他都為我提了切實而具體的意見。我知道那段時間他很忙。還有老友林敬華,幾次打來電話,一聊就是大半個鐘頭,為我寫好這本書提了許多寶貴建議。事有不明,常向好友陳奇求教,得到指點,受益匪淺,友情難得啊。溢關之詞易得,苦口良藥難尋。本書涉及許多學科,本人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不當之處必然不少。希望讀者諸君如同好友,發現問題,不吝賜教,這就是本人的榮幸了。
寫作的時候,我幾乎每天都要打開《福建省情資料庫·地方志之窗》網頁查找資料。本書的大部分資料來自《福建省志》以及福建省的一些舊志,如《八閩通志》、《閩都志》、《三山志》等,還有一些沿海各縣市的新舊志書,這裡就不一一列出了。修史編志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經常翻看的還有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網頁、趙昭曬《富饒的福建海域》(福建省科學技術出版社)和廖大珂《福建海外交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等書籍,應當說是他們的資料助成了這本書的完成。對於他們,以及本書收集的相片的作者,在這裡一併表示感謝。
寫完這本書,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出版一本書的不易,作者在這裡所做的工作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這裡面流淌著許許多多人,包括知名不知名的人們的汗水。
鄭立流
2011年夏
序言
海洋,福建的象徵
“海上晴濤奔萬馬,天中積翠走群龍。”面前,是波濤如同奔馬的浩浩蕩蕩的海;身後,是峰巒如同飛龍的重重疊疊的山。先秦時代的《山海經》一句“閩在海中”記載了遠古時代人們對福建的印象,為歷史鐫刻了這塊土地的獨特身影。進入歷史鏡頭第一幕的福建,是一片汪洋大海中的一塊土地。海洋,福建突出的地理特徵。
漢武帝時吳王劉安這樣評價福建:“限以高山,人跡所絕,車道不通,天地所以隔外內也。”歷史的步伐邁得那么快。唐朝詩人杜苟鶴躑躅在福建艱難的山道上,留下了疲倦的身影,也留下了“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的嘆息。福建,大體上還是當年那副模樣。
海洋選擇了福建,福建也選擇了海洋。
福建怎能困於一隅?福建不會止步不前。掙脫山的鎖鏈,投入海的懷抱。平潭和金門縣的貝丘遺址,閩江下游閩侯縣甘蔗鎮附近的曇石山貝丘遺址,大量的貝殼和魚骨,留下了新石器時代福建走向海洋的腳印。《史記·貨殖列傳》用“楚越之地”“飯稻羹魚”來表達對沿海生活的羨慕。明黃仲昭《八閩通志》概括了福建的選擇:“島居者安漁鹽之利,山居者任耕織之勞”,“瀕海者恃魚鹽為命,依山者以桑麻為業。”明末清初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說:“海者,閩人之田也。”打開海的大門,分辨風的方向,追逐浪的腳步,走向陌生的遠方。走向海洋,迎接風浪的考驗,這是一條勇敢者的道路。
獨木小舟行駛在武夷山峰巒之間,停泊在崖壁之上,人們說這是船棺,在那兒有幾千年了吧?是等待潮水上漲,以便趁潮上天,遨遊銀河嗎?沒有-人知道答案,然而卻明明白白地向世人展示了福建走向海洋的能力,反映了福建寄托在船的身上的夢想。船隻是打開海門的鑰匙,大海是連線世界的紐帶。漢武帝時吳王劉安眼中的福建人“習於水斗,便於用舟”。東漢初期史學家袁康《絕越書》描寫的閩人給外界留下深刻印象:“以船為車,以楫為B,往若飄風,去則難從。”這是選擇了大海的八閩兒女的生動寫照。駕風馭浪是福建人的形象特徵。
“鐘靈毓秀”是一句老話,說白了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意思,強調地理環境決定社會習俗,從而培育了這個地方的人的性靈。山水可以陶冶性靈。“閩在海中”,福建人的性格里流淌著大海的靈性。柳永纏綿的辭章、蔡襄雍容的書法,都流露出文心細膩,心性溫厚:這是海不揚波,漣漪散漫的景象。劉克莊豪邁詞風、黃道周峻拔書跡,都表現了胸生層雲,凜然正氣:這是波濤涌動,浪陣嚴整的氣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的聯語。站在高山之巔,遙望浩瀚大海,放眼世界風雲,何等氣魄,何等襟懷。林抒的譯著,嚴復的《天演論》,展現了“海納百川”的博大。“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這是林覺民在參加黃花崗起義前夕寫給愛妻的信中的一句話,情真意長,催人淚下。家書一封情意綿長,黃花崗上熱血化碧,讓人看到海水的溫柔,海浪的激盪,海洋的寬闊。要問大海的性格,你就看看他們——八閩大地的傑出兒女吧。他們體現了大海的性格。大海,是八閩兒女的性格象徵。
大海是開放的,歡迎勇敢者的到來;大海是富饒的,願意向勇敢者奉獻一切。大海眷顧福建,福建熱愛大海。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是人類開發和利用海洋的時代。胡錦濤總書記指出:“開發海洋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歷史給了福建新的機遇,我們熱烈地擁抱這片藍色國土吧,張開雙臂迎接海洋世紀的到來吧。
海洋,昭示福建未來的輝煌。
“海上晴濤奔萬馬,天中積翠走群龍。”面前,是波濤如同奔馬的浩浩蕩蕩的海;身後,是峰巒如同飛龍的重重疊疊的山。先秦時代的《山海經》一句“閩在海中”記載了遠古時代人們對福建的印象,為歷史鐫刻了這塊土地的獨特身影。進入歷史鏡頭第一幕的福建,是一片汪洋大海中的一塊土地。海洋,福建突出的地理特徵。
漢武帝時吳王劉安這樣評價福建:“限以高山,人跡所絕,車道不通,天地所以隔外內也。”歷史的步伐邁得那么快。唐朝詩人杜苟鶴躑躅在福建艱難的山道上,留下了疲倦的身影,也留下了“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的嘆息。福建,大體上還是當年那副模樣。
海洋選擇了福建,福建也選擇了海洋。
福建怎能困於一隅?福建不會止步不前。掙脫山的鎖鏈,投入海的懷抱。平潭和金門縣的貝丘遺址,閩江下游閩侯縣甘蔗鎮附近的曇石山貝丘遺址,大量的貝殼和魚骨,留下了新石器時代福建走向海洋的腳印。《史記·貨殖列傳》用“楚越之地”“飯稻羹魚”來表達對沿海生活的羨慕。明黃仲昭《八閩通志》概括了福建的選擇:“島居者安漁鹽之利,山居者任耕織之勞”,“瀕海者恃魚鹽為命,依山者以桑麻為業。”明末清初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說:“海者,閩人之田也。”打開海的大門,分辨風的方向,追逐浪的腳步,走向陌生的遠方。走向海洋,迎接風浪的考驗,這是一條勇敢者的道路。
獨木小舟行駛在武夷山峰巒之間,停泊在崖壁之上,人們說這是船棺,在那兒有幾千年了吧?是等待潮水上漲,以便趁潮上天,遨遊銀河嗎?沒有-人知道答案,然而卻明明白白地向世人展示了福建走向海洋的能力,反映了福建寄托在船的身上的夢想。船隻是打開海門的鑰匙,大海是連線世界的紐帶。漢武帝時吳王劉安眼中的福建人“習於水斗,便於用舟”。東漢初期史學家袁康《絕越書》描寫的閩人給外界留下深刻印象:“以船為車,以楫為B,往若飄風,去則難從。”這是選擇了大海的八閩兒女的生動寫照。駕風馭浪是福建人的形象特徵。
“鐘靈毓秀”是一句老話,說白了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意思,強調地理環境決定社會習俗,從而培育了這個地方的人的性靈。山水可以陶冶性靈。“閩在海中”,福建人的性格里流淌著大海的靈性。柳永纏綿的辭章、蔡襄雍容的書法,都流露出文心細膩,心性溫厚:這是海不揚波,漣漪散漫的景象。劉克莊豪邁詞風、黃道周峻拔書跡,都表現了胸生層雲,凜然正氣:這是波濤涌動,浪陣嚴整的氣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的聯語。站在高山之巔,遙望浩瀚大海,放眼世界風雲,何等氣魄,何等襟懷。林抒的譯著,嚴復的《天演論》,展現了“海納百川”的博大。“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這是林覺民在參加黃花崗起義前夕寫給愛妻的信中的一句話,情真意長,催人淚下。家書一封情意綿長,黃花崗上熱血化碧,讓人看到海水的溫柔,海浪的激盪,海洋的寬闊。要問大海的性格,你就看看他們——八閩大地的傑出兒女吧。他們體現了大海的性格。大海,是八閩兒女的性格象徵。
大海是開放的,歡迎勇敢者的到來;大海是富饒的,願意向勇敢者奉獻一切。大海眷顧福建,福建熱愛大海。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是人類開發和利用海洋的時代。胡錦濤總書記指出:“開發海洋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歷史給了福建新的機遇,我們熱烈地擁抱這片藍色國土吧,張開雙臂迎接海洋世紀的到來吧。
海洋,昭示福建未來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