蓽澄茄煮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五十二。具有溫腎助陽,暖中健脾,行氣止痛之功效。主治腎臟虛冷,氣攻腹脅,疼痛脹滿,煩倦。
基本介紹
- 名稱:蓽澄茄煮散
-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 功用:溫腎助陽,暖中健脾,行氣止痛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蓽澄茄一兩(3g),甘草(炙,銼) 一兩(3g),人參一兩(3g),芍藥一兩(3g),茴香子(炒)三分(9g),檳榔(銼)三分(9g),乾薑(炮)半兩(15g),訶黎勒皮半兩(15g),桂(去粗皮) 半兩(15g)。
用法用量
上為散。每服三錢匕(10g),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功用
溫腎助陽,暖中健脾,行氣止痛。
主治
腎臟虛冷,氣攻腹脅,疼痛脹滿,煩倦。
方義
《本草述鉤元》:蓽澄茄,療腎氣膀胱冷,少類於蜀椒;治陰逆下氣塞,少類於吳萸,以溫為補,洵屬外傷於寒及內虛為寒之對藥。至於溫益脾胃,令人能食,其本在暖補腎與膀胱之氣也。蓽澄茄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暖腎。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人參緩急止痛。茴香子溫腎暖肝,行氣止痛。檳榔下氣。乾薑溫中散寒。訶黎勒皮桂暖中健脾。
重要文獻摘要
《中華泌尿男科學古典集成》:“治腎臟虛冷,氣攻腹脅,疼痛脹滿,煩倦,蓽澄茄煮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