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落的興盛當在清代乾隆之後,始有職業藝人出現,並與民間流行的另一藝術形式十不閒兒合流,成為民間花會形式之一的天平會,名為十不閒兒蓮花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蓮花落兒
- 別名:蓮花樂
- 源自:唐、五代時的“散花樂”
- 說明:為乞丐乞討時所唱
蓮花落兒
一作蓮花樂,源於唐、五代時的“散花樂”。宋代傳入民間,為乞丐乞討時所唱。
蓮花落兒,本是河北一帶流行的俗曲小調,俗稱“落(音lào)子”,是評劇的最早期的原始形態。傳入天津後,在民間得到較快的傳播。伴奏樂器有一湯鑼,二橫笛,一點鼓(兼拍板),但多為撂地演唱。並由開始的一個演員演唱的“單口蓮花落兒”發展為兩個男演員,分飾一男一女對唱的“對口蓮花落兒”。演唱通俗易懂,多摻入當地俚語白話,趣味橫生。
蓮花落兒表演,是昔日皇會行會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形式。議善蓮花落兒老會就是當時較著名的老會之一,演員不僅扮相俊俏,聲音甜美,而且唱詞好聽,俗中有雅。特別是道白十分有趣,且每一句中間都有鼓板伴之,深得觀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