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衛生
2008年,全鄉總人口1838戶,總人口8557人。境內居住著瑤、彝、苗、漢等民族,少數民族8226人,占總人口的96%,其中:瑤族5532人,占總口的64.64%;苗族3070人,占總人口的35.87%;彝族369人,占總人口的4.57%。
自然氣候
地處哀牢山峽谷區和滇東南岩溶盆地區邊緣,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營盤山2105米,最低海拔達溝河100米.主要山脈有營盤山山脈,鑽天坡山脈,包兜山山脈等;主要河流有紅河、清水河、馬卡依河、蓮花灘河、新現河、達溝河等。屬於亞熱帶河谷山區,形成了一山一層天的立體氣候,高山乾寒多霧,河谷潮濕炎熱,最高氣溫40.9℃,最低氣溫1.5℃,年平均氣溫22.5℃;相對溫度85%,年平均降雨量為1770毫米,年均日照1679.8小時。
農村經濟
2008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349.7萬元,比上年增長12%;人均純收入達到1113元,比上年增長12.7%;糧食總產量達270.8萬公斤,比上年增長3%;人均有糧達328公斤,比上年增長1.5%。年末生豬存欄數4471頭,出欄2775頭;大牲畜年末存欄數3792頭(匹),出欄197頭(匹)。
文化教育
止2009年8月,全鄉有2所完小,教學點14個,其中1師1校教學點18個,有57個教學班,國小在校生1374人,入學率99.6%,鞏固率99.6%,教職工人數83人。
教育事業以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兩基”工作為重點,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得到不斷提高,師資力量進一步加強,教學質量逐步提高。2008年,幼稚園入園率達87.5%,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91%,國小在校生輟學率為0.12%,國小六年完學率99.2%,國中階段入學率達98.82%。不斷加大教育基礎設施投入,逐步改善辦學條件,共投入資金35萬元,先後對白岩國小、嘎馬國小、良子國小、藥馬幾國小等4所國小的教室和球場進行了建設和修繕,教學條件得到改善。
經濟建設
2007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199.7萬元,人均純收入987元,分別比上年增長 12.2%和9.8%;工業增加值700萬元,增長9.9%;糧食總產量達到262.7萬公斤,人均有糧323公斤,分別比上年下降1.2%和2.4 %;年末生豬存欄數4693頭,比上年減少50頭,出欄2868頭,比上年增加734頭;大牲畜年末存欄數4058頭(匹),比上年減少81頭,出欄63頭,比上年增加17頭;家禽年末存欄22800隻,出欄13087隻。
全鄉經濟作物總面積達39190畝。其中:橡膠面積達10052畝;香蕉面積達到8730畝;草果面積達7994畝;木薯面積達5030畝;八角面積達4077畝;南藥面積達1563畝;鳳梨680畝;荔枝23畝。當年新植造林面積2602畝,其中,橡膠1561畝;竹子716畝;杉樹325畝。
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達到3258萬元,比上年增加296萬元,增長9.9%。鄉鎮企業已發展達到158個,從業人員625人。
地方財政共支出587萬元,比上年多支42萬元,增長7.7%。從2004年免徵農業稅、農特稅後,地方財政支出部分由上級財政補助和用轉移支付統籌安排補給,自2004年來地方財政收支基本平衡。2007年末,農村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額達4150萬元,比上年增加750萬元,增長22%;貸款額達2110萬元,比上年增加510萬元,增長31%。全鄉固定資產投資達637萬元。
沽源縣蓮花灘鄉的520戶貧困戶,依託當地自然優勢,大力發展優質柴雞養殖,在大災之年減產不減收,實現了戶均增收1000多元,為當地貧困民眾增收開創了一條新的致富路。
沽源縣蓮花灘鄉地處沽源縣西南部,由於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經濟發展長期落後,農民生活困難,是沽源縣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難點地區。為解決該鄉的發展難題,沽源縣扶貧辦開展了深入調研,通過調研發現該鄉境內山泉豐富、草地多、無污染,具備發展優質柴雞的自然條件,確定了柴雞養殖的發展路子。
2006年和2007年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65萬元,免費為貧困戶建設標準化雞舍200間、購買柴雞3萬隻,扶持蓮花灘和丁莊灣兩個貧困村的520戶貧困戶發展柴雞養殖。為把柴雞養殖業做大做強,蓮花灘鄉政府還引資建成了集孵化、飼料加工、肉片深加工為一體的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種雞、技術培訓、回收鮮蛋和雞肉、防疫滅病全程服務。截止到日前,兩個村的柴雞養殖戶通過發展柴雞養殖項目,實現了戶均增收1000多元。
大旱之年,小柴雞發揮了大作用。貧困民眾紛紛表示要繼續搞好柴雞養殖,擴大養殖規模,早日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
特色產品
蓮花:為多年生草本水生球根花卉,宿根植物,地下有根狀莖,肥大多節,稱為蓮藕,莖一般空心挺直,個別蓮頸上有絨刺,葉片呈圓盾形,有細茸毛,不沾水。花冠成蓮座形,顏色通常為白色和淡粉色,也有精心培育出來的有條紋的和深紅色的品種,北美洲則有開黃花的黃蓮。大而有淡淡的花香,氣味清新幽雅卻綿密不絕。花期為七~八月,果期為九~十月。開花後,平頂的蓮蓬每個孔里結一粒種子,亦即蓮子,蓮子的生存能力是植物中最長久的。
水稻:中國水稻播種面占全國糧食作物的1/4,而產量則占一半以上。栽培歷史已有6000~7000年。為重要糧食作物;除食用穎果外,可制澱粉、釀酒、制醋,米糠可製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業及醫藥用;稻稈為良好飼料及造紙原料和編織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藥用。
玉米:玉米用作飼料、食物和工業原料,在許多地區作為主要食物,但營養價值低於其他穀物,蛋白質含量也低,並缺乏菸草酸,若以玉米為主要食物則易患糙皮病。玉米的谷蛋白質低,不適於製做麵包。在拉丁美洲,玉米廣泛用做不發酵的玉米餅。
花生:花生長於滋養補益,有助於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長生果”,並且和黃豆一樣被譽為“植物肉”、“素中之葷”。花生的營養價值比糧食類高,可與雞蛋、牛奶、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適宜製造各種營養食品。
香蕉: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屬(Musa)植物,又指其果實,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熱帶地區廣泛栽培食用。香蕉味香、富於營養,終年可收穫,在溫帶地區也很受重視。植株為大型草本,從根狀莖發出,由葉鞘下部形成高3~6公尺(10~20呎)的假桿。
鳳梨:鳳梨原名鳳梨,源見台灣府志:「鳳梨,葉薄而闊,而緣有刺,果生於葉叢中,果皮似波羅蜜而色黃,味甘而微酸,先端具綠葉一簇,形似鳳尾,故名。」《清植物名實圖考》收載名波羅露兜子,乃鳳梨、波羅蜜、露兜果表面均有突起物,故混名
交通
通過蒙河高速可以到達滇南政治,文化,經濟中心蒙自,以及新開通的蒙河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