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柄港提水工程工程建於民國18年(1929年)2月,當時安裝2台瑞典柴油機組共1000馬力,灌溉北山、鶴上等18個鄉村6萬畝農田。民國20年因徵收水費糾紛,工程設備遭當地民眾搗毀。民國24年集資重建,採用電動抽水,受益面積減為3.6萬畝。民國29年,長樂淪陷,機器全被日軍拆運,廠房亦被摧毀。民國36年,由工賑物資撥款重購柴油機裝機2台各500馬力。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機組破爛不堪,勉強灌溉1.8萬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3月進行工程改造和擴建,1952年6月基本完成。國家投資128萬元,使用勞力28.2萬工日。將原來柴油機組改為電動機組,共裝機5台1472千瓦(一級站2台538.8千瓦、二級站3台883.2千瓦)是當時全國八大電灌站之一。抽水流量8立方米/秒,設計灌溉10萬畝,當年就受益6.6萬畝。1956年灌區內建成6條幹渠及支渠總長66.6公里,灌溉10.4萬畝,超出設計4000畝。
營前港控制流域,蓮柄港灌區,改造,
營前港控制流域
營前港控制流域面積252平方公里,1969年12月,在營前興建9孔水閘,並開挖長520米、底寬68米的引港。1973年9月打通長為845米的獄蘭只朝陽洞,撤消一級站,投資148萬元,使蓮柄港灌區由純邀刪船提水變成引、提、蓄結合的灌溉工程,即閩江頂托淡水進入營前水閘後,水量分為三部分:一部分蓄於閘後港道,懂才灌溉營前、首占、玉田、航城、吳航五個鄉鎮共3.39萬畝耕地;一部分直接向二級站供水;一部分經朝陽洞輸入南、北洋港蓄區,主港道長42公里,當蓄水位為4.5米時總庫容為391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975萬立方米。灌區內建成裝機百千瓦以上固定電灌站9處32台,裝機3019.2千瓦。整個灌區擴大到16.59萬畝,受益12個鄉2個鎮142個妹墊捉村,占全縣總耕地面積的60.75%,排澇面積10萬畝,防洪面積3.26萬畝,是長樂縣的“命脈”工程。
蓮柄港灌區
蓮柄港灌區共分3個灌片,即營前片3.39萬畝,南洋片7.58萬畝,北洋片5.62萬畝。共建6條幹渠,總長28.63公里,其中總乾渠長1公里,只記慨促流量8立方米/秒,左乾渠長8.13公里,右乾渠長4.7公里,從左乾渠末端(渡橋抽水站)分叉出東、西、漳3條幹渠,分別長2.3公里、8.4公里、4.1公里。
改造
1987年,蓮柄港排灌工程已運行組設格精35年,設備老化。二級站3台機組(即蓮柄港抽水站)抽水流量原為8立方米/秒,因1台機霉良嘗組報廢,2台機組帶病運行,只能抽水3立方米/秒,灌溉效益從16.59萬畝降為13.69萬畝,減少2.9萬畝。為充分發揮蓮柄港排灌工程的作用,省計委將蓮柄港排灌站改造列為1987年省水利基建項目:更新改造蓮柄港和渡橋兩個抽水站;渠道乾渠襯砌10.7公里及增設涵、閘、橋等附屬建築物;營前港水閘油壓啟閉管路更新及增設南、北洋港道控制閘5座,設計總概算225萬元。提高、恢復灌溉2.9萬畝,新增灌溉7300畝,使灌區受益面積由16.59萬畝擴大到17.32萬畝,工程於1989年底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