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壇村(廣東省普寧市軍埠鎮蓮壇行政村)

蓮壇村(廣東省普寧市軍埠鎮蓮壇行政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蓮壇管區,由上園、豐美、神仙溝、安田、沙堆、下園六個自然村組成;

位於廣東省普寧市東南部,是普寧市軍埠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

蓮壇,又字“蓮耘”,原名蓮塘壇(口音讀為“蓮頂耘”)。

現有人口大約一萬九千多人。

轄區面積廣大,村域與多村落相鄰。

北臨占隴朴兜、軍埠石橋頭;

南臨軍埠社區、下架山倪厝鄉;

東與軍埠第三壇村、樹腳村、何厝圍村隔河相望;

西臨下架山南湖、軍埠隴頭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蓮壇村(蓮耘村)
  • 外文名稱:LIAN TAN
  • 別名:蓮塘壇(蓮頂耘)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普寧市軍埠鎮
  • 下轄地區:上園、下園、神仙溝、豐美、安田、沙堆(6個自然村組成)
  • 政府駐地:蓮壇鄉委會,位於蓮壇村下園自然村
  • 電話區號:0663-235xxxx
  • 郵政區碼:515322
  • 地理位置:軍埠鎮中部(廣汕公路南部)
  • 面積:未詳
  • 人口:一萬九千多人(接近兩萬人)
  • 氣候條件:溫和多雨 冬無嚴寒 夏有酷暑
  • 著名景點:媽祖宮、老爺宮、慈德庵、老祠堂
  • 機場:潮汕機場
  • 火車站:普寧站
  • 車牌代碼:粵V
  • 行政代碼:行政代碼:445281
  • 傳統民居:下山虎、四點金
  • 民族:漢族(潮汕人,口音偏重)
地理位置,建制沿革,行政區劃,經濟概況,村政體制,村委架構,村民委員會,村落歷史淵源,蓮壇村上園,蓮壇村下園,蓮壇村豐美,蓮壇村安田,蓮壇村神仙溝,蓮壇村沙堆,陳氏宗族,蓮塘壇陳氏祖源,蓮壇陳氏宗族世序,蓮壇陳氏宗支,蓮壇陳氏族譜,蓮塘壇陳氏族譜前言,蓮壇陳氏輩序,家規祖訓,教育事業,國中,國小,傳統文化,媽祖,潮劇,謝神,營老爺,蓮壇英歌,流派屬種,當年之勇,誰與爭鋒,今臨危亡,誰與挽救,未來命運,甚是堪憂,著名人物,

地理位置

廣東省普寧市軍埠鎮蓮壇村
廣東省普寧市軍埠鎮蓮壇村

建制沿革

蓮壇村,位於市區流沙東偏南11公里處,今隸屬於廣東省普寧市軍埠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
蓮壇村
村民多出外經商務工,部分留守以農為業,或從事二三產業。清末民國時,村與湯坑、隴頭、樹腳、和寮、仙門城等會鄉統稱為五十三鄉。
因水溝、池塘中廣種蓮荷,故取名蓮塘壇,俗稱蓮頂壇,建國後簡稱今名。1980年國家地名普查,村曾以同音規範漢字將蓮壇(潮語讀ung)改為蓮耘。
各自然村呈衛星狀分布於下園四周,各村聚落呈塊狀分布,建築多為傳統貝灰三和調結構潮式民居,現代新建有多處鋼筋水泥樓房。有耕地3820畝,山地150畝,農業主種水稻、番薯、花生、蔬菜等作物。
舊時,村民多數擅長手工編織麻布,供制蚊帳、包裝袋、捕撈工具等,品種多,銷售全國;近年塑膠包裝業興起,麻布逐漸被塑膠布代替,種麻及織布的副業後減少至完全消失,轉而多從事鐵木、五金、塑膠、服裝加工等手工業。村西工業發達,有企業多個。
有國小5所,中學1所。古寨圍、古祠、古廟眾多,保存較好。春節時候六村均有舉行游神民俗活動,且各具特色,村還組織有英歌隊,蓮壇英歌歷史悠久,曾在普寧一帶頗有盛名。
簡易鄉村公路南接軍埠鎮區,並接入軍埠-仙城公路、普寧大道,北通國道324線廣汕公路,交通便利。

行政區劃

蓮壇管區包括上園、下園、沙堆、神仙溝、安田、豐美6個自然村
蓮壇上園一片蓮壇上園一片
現有人口約一萬九千多人。
整個蓮壇管區內大部分為陳家姓
陳約占70% ,其餘莊、方、葉、林等姓占少數

  
蓮壇管區圍繞著蓮壇陳氏宗族老寨為中心
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漸向外分散居住
形成了多個陳氏宗族聚落居住地
  
各個自然村都有陳氏家族的族親居住。
  
各個自然村人口大致情況
上園(陳、4000人左右)、
下園(陳、4000人左右)、
豐美(陳、倪、3000人左右)、
安田(陳、林、3000人左右)、
神仙溝(陳、莊、方、張、4000人左右)、
沙堆(葉、陳、1000人左右)
註:網路數據,偶有疏誤,純屬正常現象。

經濟概況

蓮壇村地處粵東,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處平原,對發展農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村子以農業經濟為主,村子的耕地面積占總面積約1/3,農業以水稻為主,還種植花生,玉米等亞熱帶種植物。此外,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為加工業。
村落境內有不少服裝、內衣生產家。村子地處軍埠鎮中心,距離鎮區1.8公里,距離廣汕公路約2公里。
村子經濟發展緩慢,還有不少貧困戶,城鎮化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大多數村民只能選擇背進離鄉,前往大城市尋找謀生之路。

村政體制

村委架構

建立村委會,由村民代表組成建立村委會,由村民代表組成行政村內設立一個村委會,用於管理蓮壇村的事務。
村委會位於村中心,交通方便,方便了周圍的村民。
村委會的結構設立如下,一位總支書記,兩位總支副書記和五位總支委員等,
村“兩委”幹部16人,農村黨員229人(2010年數據)。

村民委員會

建立村委會,並設村民代表大會,由村民代表組成

村落歷史淵源

明孝宗正統十年(1445年),樂然、樂翁(一鰲)兩兄弟隨母徒步從福建省莆田縣入粵,一鰲落腳潮陽浮嶼,養母鴨為主業,遇洪澇頻繁,家業難持,後投靠家兄(樂然公),定居普寧蓮壇村。並逐漸壯大在蓮壇的宗族勢力,形成德高望重的陳氏旺族。
蓮壇中心老寨蓮壇中心老寨
因水溝池塘廣種蓮荷,取名蓮塘壇。解放後簡稱蓮壇。壇字當地方言讀音ung(潮汕方言)。建村至今超過500年歷史。
關於各個自然村區域

蓮壇村上園

上園與下園是一路之隔,一南一北。上園分為一、二、三片,村民皆一姓陳,有人口約4000。
上園老寨位於二片,處下園老寨的南側,坐東朝西偏北,寨內主座是三進二進式的陳氏善祖祠,是二房十一世立善公之專祠;寨後側有朝祖書屋。寨外有龍尾老爺廟,其內奉祀龍尾老爺、大德老爺、夫人媽,俗稱頂宮老爺。其旁有三間一落式的陳氏二房九世仕朝祖祠。
三片,有一座朝東建的二房九世仕聲祖祠,有一座基督教徒。在三片的西側,有一座朝南建的西安廟亭,是一處老爺宮,為一落三間,分別供奉著仙師老爺、孫臏元帥,孤聖老爺,福德老爺等神祇。
一片,在厝局的中部,有三間二進式的益祖房祠、陳氏名祖祠,其中名祖祠建於民國十三年,其前壁的西洋瓷磚,異域風情撲撲;另,名祖祠的壁肚和大門匾額是由普寧民國三大書法家南山陳廷傑所書。一片的東側臨近湯溪處,有一座小廟,廟奉祀地母娘娘、福德老爺、大德老爺。

蓮壇村下園

下園五片是老寨、一世祖祠、地頭神廟、村委會等建築所在的核心區域。,東門外,有三口池塘,池塘邊是村委會,還有一處壇尾伯公即福德老爺廟;福德廟的北側是村裡的地頭神廟。東門樓中設有神農帝君的神壇,門內是一座朝東南建三間二進式的陳氏家祠,系八世天石公之專祠,俗稱新四房;祠後有走龍虎門的陳氏石祖祠,俗稱老四房。老寨的北側,有兩祠,系蓮壇一世陳氏樂然公之專祠;及設有石獅子,門樓壁肚聯文和門額為潮陽進士范家駒於1881年所書,系蓮壇陳氏一世樂翁公之專祠。樂然、樂翁,為大壯公之長次子。
蓮壇村(廣東省普寧市軍埠鎮蓮壇行政村)
六片有一個建於民國廿九年(1935)朝西偏北的長庚里,寨圍內中街主座為陳氏興祖祠,屬新四房;左右四點金門額豐樂居。

蓮壇村豐美

豐美,村人俗稱九婿地,外人不知者,諧音稱狗屎地。相傳此處以前有一戶人家有九女,九女嫁出後有九婿,每逢節日,九女九婿同來探親,一時間寨中團團鬧鬧,一片喜氣,後被周邊傳為佳話,故稱之九婿地。除此,地名還有他說。
豐美,位於上園的南側,有陳、倪兩姓聚居於此,人口3000左右。豐美的聚落呈中空三角形分布。
豐美老寨中,有豐美倪氏一世祖冠帶壽官欽德公之專祠;中街最后座的陳氏禮祖祠,為三間二進式兼抱印拜亭格局。寨內西北角有三山國王廟,內奉祀三山國王、大聖佛祖、玄天上帝、神農帝君、夫人媽。寨後西側,有天后宮、福德老爺廟。
關於由來
傳言一:舊時社會年代有一戶人家有九個女兒,
九個女兒嫁出去後每逢節日回家探親時,
女兒及九個女婿(仔婿)一同回來。日積月累下來,
大家都說為九婿地,因而著稱。
因為“婿”與“屎”潮音中是諧音,
因而也有說第二種傳言是由第一種演變而來
傳言二:舊時社會人民生活貧窮,
當地居民中有養狗者,
而狗屎在當時頗有價值,
因而有不少人在當地撿狗屎收集後拿去賣,
最後的收購地,就是現在的蓮壇豐美地帶,
因而稱之“狗屎地”。
關於倪氏:

蓮壇村安田

安田,又稱作官田,位於蓮壇的東北部,有陳、林二姓雜居,人口約3000。
老寨坐北朝南偏西,四面環水,寨內因為房屋年久失修塌毀或改建成祠堂等原因,已經無法分辨具體街座;其寨前東西兩角各設一寨門,門寨樓內設有神壇;寨內有祠堂多座,有陳氏顯祖祠、林氏公屋、林氏清祖祠、陳氏朴祖祠、陳氏秀祖祠、陳氏興祖祠
老寨的東面河溝外,有一座朝南建的聖母娘娘廟,廟內配祀有七聖娘娘。老寨後河溝邊有一座朝南建的三壁連南熏里,寨內主座是三間二進式的陳氏仁祖祠。老寨外東側,是一片新老相間皆都朝南偏西的聚落,當中有每年春節村中游神時做設神廠處的陳氏泰祖祠振德堂,有左右前後相鄰建起的陳氏孝祖祠建德堂、陳氏會祖祠、陳氏輝祖祠。老寨外北側二三百米外,有安田國小及運動場,另還有孤爺廟、三山國王廟,其中國王廟奉祀三山國王、木坑聖王、老太夫人、福德老爺、關聖帝君。蓮壇村道安田路段邊有一座敬老院。
關於安田陳氏
有一支祖源是蓮壇樂然、樂翁祖派和垾塘仰東祖派。
有一支祖源是占隴鎮垾塘陳氏;
關於安田林氏(約有1000)
蓮壇安田氏
祖源自於汕頭市潮南區成田鎮沙隴鄉草埔村,傳至第四世清岩公再移來蓮壇安田定居,被後裔尊為安田開基一世祖,傳下至今有千餘人。此外,清岩公另有裔孫分遷牛草渡。

蓮壇村神仙溝

神仙溝又叫神山溝,也有諧音寫作晨山溝,約建於明清之間,位於蓮壇的南部,為莊、方、陳、張等多姓雜居,有人口約4000人。相傳,舊時外鄉人到軍埠圩趕集,為圖方便,即於臨近的神仙溝處暫居,久而此處自成聚落並建起村寨。寨外池塘邊有一座伯公廟;寨西南角設有朝南寨門樓,門樓內奉祀有李白仙師、大聖佛祖等幾位神祇。
老寨東側,有方氏和祖祠;厝局後有國小舊址,有一座珍珠娘娘廟,再往東是神仙溝國小新址。老寨中街有莊氏衍祖祠,為三間二進式。在神仙溝老寨的東面,有一座朝南建的國王廟,廟中奉祀三山國王、三山大帝、玄天上帝、大使老爺、扶援爺、大使老爺、指揮爺、大聖佛祖、孫臏仙師木坑爺、天地父母等近二十位神明。
關於神仙溝莊氏,據說是遷自燎原果隴;
方氏遷自洪陽,不知是否為城內方?
陳氏,主要為蓮壇祖派,也有部分是大長隴陳氏十一世天瑞公後裔;
張氏不詳。

蓮壇村沙堆

沙堆,位於蓮壇的西北部,與占隴朴兜相鄰,有葉、陳兩姓,人口1000。據載,沙堆由朴兜葉氏三房移創,故而在舊時此處有新朴兜、小朴兜之稱。寨外有近年新建的老人活動中心,國小旁邊有一座國王廟,奉祀三山國王、福德老爺、玄天上帝、天后聖母等諸神。老寨外東部田洋中,有一座孤爺廟。村東路口有一座奉祀聖母娘娘、叔爺、娘媽的廟,不知廟名。
關於沙堆葉氏,其宗族來自於普寧市占隴鎮朴兜村的葉氏後裔。且蓮壇村民與朴兜村民到今天保持友好的關係。
每年正月二十有“營老爺”游神活動的時候,在途徑蓮壇沙堆區域後,還會前往朴兜村游巡;過去有舉行“營媽祖”大老熱的時候,同樣也會前往,而朴兜人民會熱情設立站點迎接,使得兩村同拜神明,共享平安幸福。

陳氏宗族

蓮塘壇陳氏祖源

明朝中期,陳氏樂然、樂翁公從福建莆田入潮創居蓮壇

蓮壇陳氏宗族世序

陳氏第一代,陳國國君,胡公滿開始,所謂“潁川舊家”,就是當今河南省的淮陽市。
第30代先祖陳平公,任漢朝丞相,封戶牖侯(今河南省蘭考縣),
第43代先祖陳實公,任太丘長,德高望重,名傾天下,朝野欽服(今河南省長葛市古橋鄉陳故村)。
第47代先祖陳潤公(西晉永嘉二年公元三0八年由河南光州固始縣渡江入閩居福州)。
第58代先祖陳邁公(公元六一六年領泉州兵馬鎮莆田),潮汕地區大多數四點金或下山虎,都有“莆田家聲遠,太邱世澤長”的壁聯,含義就在此。
蓮壇陳氏世系:滿公(1世,陳氏開宗始祖)——實公(43世,漢太邱長)——邁公(58世,唐武德二年,即619年,莆田縣第一任縣令,為莆田陳氏始祖)——大壯公(86世,字本道,號直往,謚吾軒,系福建省莆田縣玉湖涇國公派第十二世裔孫。生有二子:樂然、樂翁)——一鰲公(世陳第87世。即樂翁公。)

蓮壇陳氏宗支

蓮壇村(廣東省普寧市軍埠鎮蓮壇行政村)
蓮壇村(廣東省普寧市軍埠鎮蓮壇行政村)
樂然公,行一,有五子:
長少源,居蓮壇下園、豐美、下架山中央埔;
次基福,居蓮壇下園;
三基雋,居蓮壇下園、神仙溝;
四基誠,遷下架山一帶;
五念曰,居蓮壇安田。
蓮壇村(廣東省普寧市軍埠鎮蓮壇行政村)
一鰲公,行二,字世潛,號歷野,謚樂翁,生於明宣德四年(1429),卒於弘治十七年(1504),配南陽正內朱氏,有五子:
長宗奇,號崇家,後裔居蓮壇下園、上園、安田,分衍赤水壇頭、麒麟月嶼;
次宗巧,號峰士,其下一三房裔孫居蓮壇豐美和上園、二房朴寶分創和寮;
三宗怪,號遠波,後裔居蓮壇沙堆、分創潮州金石宮陳厝隴;
四宗異,號石山,居蓮壇下園;五宗實,號隱宅,分創流沙新壇,後再衍流沙新安、陸豐。
(以上僅為大概)
陳氏樂然、樂翁公各自尊為一世祖。
其中蓮壇、新壇、和寮、陳厝隴四鄉陳氏同宗尊樂翁公為第一世祖。
蓮壇村(廣東省普寧市軍埠鎮蓮壇行政村)

蓮壇陳氏族譜

蓮塘壇陳氏族譜前言

亂世修牆城,盛世修族譜!家富思祖蔭,族大尋根源!
水有源,樹有根,人有祖;國有史,地有志,族有譜。尊祖敬宗,人之美德;飲水思源,人所共識;尋根溯源,人皆有責。
編修族譜乃是浩大之社會歷史系統工程,為國、為族、為家、為世代子孫所做之好事,意義重大福蔭後人。以史鑑今,以史育人,繼承創新,促進發展,乃功德千秋之舉,家國世代之福也。
編修族譜,一可親血緣;二可聯族誼;三可利國家。所謂先有家後有族繼而有國,家既是氏族的基絀,更是國家的組成,然氏族恰乃其中聯結家與國之紐帶。氏族興則國家興;氏族和諧發達才能促使全社會和諧發達。
編修族譜還可以起到三存作用。一有存根作用:追根溯源,存留根基,以備查考。二有存史作用:保存史料,弘揚歷史文化,於家於國皆為必備。三有存查作用:查宗源、稽世系,便知來龍去脈。
族譜乃寶貴之文化遺產,蘊藏著大量有關人口學、社會學、歷史學、民俗學、經濟學以及人物傳記、宗族制度、地方史志之文獻。
編修族譜,乃弘揚祖德,重族愛國;功在當代,造福後人之千秋大業,望我族諸多賢達共同參與。

蓮壇陳氏輩序

蓮壇樂然、樂翁公系吾軒祖派
其下均採用統一輩序:
開基承粵祀;鳯繼子廷學;
文成可華國;登朝為賢良;
祖宗德澤厚;昌榮永世傳;
禮樂環宇昭;詩書源流長。

家規祖訓

尊祖敬宗,善行益彰;
勛功盛德,世代輝煌。
孝悌傳家,聲望威揚;
庶績鹹熙;鴻圖隆昌。

教育事業

蓮壇村一直都很重視教育事業,有中學1所,國小5所。

國中

普寧蓮壇中學,普寧市一級學校。
創建於1994年,一開始由幾位教師授學,當時只有在蓮壇安田學校中兩間教學
1996年,蓮壇中學從“校中之校”的蓮壇安田國小,遷至蓮壇下園,即現今的校址。

國小

普寧蓮壇中心國小
蓮壇村(廣東省普寧市軍埠鎮蓮壇行政村)
蓮壇神仙溝國小
蓮壇豐美國小
蓮壇豐美國小蓮壇豐美國小
蓮壇安田國小
蓮壇村(廣東省普寧市軍埠鎮蓮壇行政村)
蓮壇沙堆國小(沙堆國小是蓮壇中心國小的分校區
因為經濟發展落後,村子裡的年輕人大多數都是國中就輟學,能上高中的學生不多,上大學的就更少了。這也是村子發展的一個瓶頸,也是未來努力的方向。所以,在這兩年,蓮壇中心國小,蓮壇豐美國小和普寧蓮壇中學開始了擴建改修工作,希望能發展好村子的教育事業

傳統文化

蓮壇村屬於潮汕地區,具有濃厚的潮汕文化。村子的傳統民居以四點金,下山虎為主,隨著經濟的發展,開始湧現了大量的低矮樓房。

媽祖

蓮壇村每年在媽祖誕辰日,即農曆三月二十三(我們稱之為“媽生”)
蓮壇三月祭拜媽祖蓮壇三月祭拜媽祖
為了祭拜媽祖,搭台唱潮劇,各式貢品,祭品。足以讓各位眼花繚亂。

潮劇

拉大鋸,扯大鋸,老家門口唱大戲。潮州人是對媽祖極高的崇拜。
蓮壇祭拜媽祖——潮劇大戲蓮壇祭拜媽祖——潮劇大戲
半夜零時禮炮齊鳴,鑼鼓聲聲,人潮如涌都聚集在村口的那棵大榕樹下,時間是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生辰。虔誠的人們肩扛桌椅,擔挑家中最好的食物等物品,上香長跪,祈求幸福平安,風調雨順,財源廣進,健康長壽。在媽祖聖像的對面也同時在上演一出潮州大戲。“姚黃魏紫費評章,潮劇春花色色香。聽得汕頭一夕曲,青山碧海莫相忘。” 潮州大戲,從宋元時期逐漸演化至今。數百年來,它歷經新老藝人的千錘百鍊,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享譽海內外,被譽為“南國奇葩”。
潮州大戲演出早在晚上七點多就開始了。急奔戲台的後台看看,走進一看,演員們正忙著上台前的各項準備,各式各樣的道具也被放置在兩旁。沒有專門的化妝檯,沒有專用的梳妝鏡,沒有特製的化妝原料,沒有化妝師幫手,那就自己拿筆慢慢畫。演員們一邊關注自己的著裝,一邊不停往頭上添置裝飾或往臉上塗上粉底。台下已經有觀眾拿來了自家的椅子坐滿了,好位置都被一一占據,不少來遲的民眾只能站著觀看演出。在這些觀眾中,老人和小孩人數特別多。雖然不能完全看懂潮劇,但是孩子們還是表現出極大的興致,他們從家裡拿上小板凳就徑直到舞台的最前排坐了下去,有的還覺得不過癮,直接就坐到了臨時搭建的舞台上,和潮州大戲零距離接觸。看著舞台上的劇情變化,他們時不時露出似懂非懂的表情,然後便轉頭與旁邊的同伴互相交流。坐在椅子上的老年人在觀戲時,時而大笑時而表情凝重,已被劇情深深地吸引。
蓮壇,每年三月祭拜媽祖是最隆重的民俗活動。潮劇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蓮壇,每年年尾謝神祭拜,基本上蓮壇每一個自然村都會舉辦,並請潮劇團。

謝神

十二月謝神(各個自然村設定時間基本各不相同),會在神廠附近的廣場空地上搭台表演潮劇。屆時村民雲集,在外歸家,熱鬧非凡。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二十一日,舉行“營老爺”(第一主角:隴尾老爺。另有大德老爺、夫人賢媽)游神活動,屆時蓮壇英歌隊伴遊出巡。
蓮壇村(廣東省普寧市軍埠鎮蓮壇行政村)
二月二十五,老爺生
三月初三,佛祖生
4月初八,太子爺生
注生娘生,四月十八
伯公生,三月二十八

營老爺

每年正月,是營老爺月。正月初八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三山國王便出來巡遊。到了正月二十,二十一,是蓮壇隴尾老爺出巡日,屆時蓮壇英歌隊等伴駕游巡。

蓮壇英歌

流派屬種

蓮壇英歌現是普寧英歌中的一支,歸屬於慢板英歌類別,形成的是三板慢槌。紛紛慢中見勢,勢中顯氣,凝重古樸而又舒展優美。可謂剛中懷柔,柔中帶剛,別具一格。鑼鼓配套有低音大戰鼓、銅鑼、大小鈸等,發音節奏緩慢,好似宮廷官員出巡或游神鳴鑼開道,大戰鼓和蘇鑼發出音響又有古典宮廷特色。

當年之勇,誰與爭鋒

關於蓮壇英歌的組建,最晚可以追溯到1980年(這個時間是大家公認的,但認為這不是始建時期,對於何時開始出現英歌,由於歲月無情,無記載,所以無人知曉,據說至少有一百多年歷史)。參加過普寧縣城流沙的英歌大集會,曾經的蓮壇英歌是普寧英歌中強隊之一。
蓮壇英歌,1980年開始組建,當年的社會經濟還是處於極度貧窮中,經費由英歌隊員從自家拿出的米粒提供,因此當時每次英歌隊的頭帆上所綁的“驃尾”(即紅包,錢¥錢),英歌活動結束以後由隊員們齊分。曾於老祠堂及南門戲台下傳授新徒,據說以前的英歌極其勁,連外村的人都紛紛跑來蓮壇看英歌,所到之處都是已經圍好了圈的人群,英歌隊一到便是出槌猛擊退在圍的民眾。

今臨危亡,誰與挽救

但由於各種原因,如今的蓮壇英歌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由於蓮壇的農村經濟發展比較落後,傳承人老化,年輕人體質大不如前,對於英歌沒有興趣等原因,蓮壇英歌隊伍是青黃不接,逐漸萎縮,早已瀕危狀況,亟待搶救保護。不得不承認的是,如今的蓮壇英歌現狀出現了有氣無力,毫無霸氣,極不雅看的現象,實在令人心寒。

未來命運,甚是堪憂

蓮壇英歌文化才如何傳承發展是當今的一大問題。
保護好蓮壇英歌文化,對於傳承中華文明,培養民族優秀文化,振奮我們的蓮壇村落文化精神,增強我們的蓮壇村落凝聚力等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蓮壇英歌未來的路如何,在於承擔責任的管理者上,更在於每一位蓮罈子弟的心上。如若依是如此,則亡矣。

著名人物

陳錫謙
陳錫謙,男.1933年出生,祖籍普寧軍埠鎮蓮壇鄉。現旅居香港,任香港寶龍製衣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普寧同鄉聯誼會永遠名譽會長、汕頭市政協委員,1992年普寧縣授予他“鐵山蘭花獎”金質獎章和“榮譽證書”,汕頭市授予“汕頭市榮譽市民”。陳錫謙先生,1948年往香港,1965年開始經營服裝製衣小廠,1971年在香港創立寶龍製衣有限公司並任董事長.事業蓬勃發展。1984年.陳先生到汕頭經濟特區投資設廠,創辦錦龍企業集團公司,同時還在上海、北京、蘇州開設分公司。陳先生愛國愛鄉執心公益事業.自1984年以來,先後捐資人民幣828,3萬元建設蓮壇學校購置教學設備,興修家鄉水利設施和鄉村道路。還捐資興建汕頭天壇花園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