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布依地戲

蓬萊地戲是“說、、跳(演)”為一體的大型綜合藝術形式,是古老的面具院落舞,它原始而古樸,動作單純而韻味清新,舞姿明快而寄寓深遠,舞步多變而節奏極強。主要流傳於貴陽市白雲區牛場鄉蓬萊村。白雲區是貴州省會貴陽市的6個市轄區之一,蓬萊地戲屬北宋遺風,由囤兵帶入白雲蓬萊地區。

藝術形式,表演內容,特徵,

藝術形式

蓬萊地戲基本內容是開箱、請神,每次跳戲開啟儀式,也稱開箱請神儀式,由跳戲班掌壇人執行,祭拜天地諸神、祀福人間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瘟疫遠斂、百事順達。開箱儀式要殺雞敬神、點燭祭天、三拜九叩,念開箱詞。開箱儀式一般在室內進行,擺神箱、立神龕。跳戲人員在室外列隊裝備。蓬萊跳戲,也稱跳“楊家將”。出兵、點兵:由“開四門”“點兵歌舞”組成,歌隊、旗隊、響器班相互配合,場面宏大,再現歷史場面氛圍,其歌其舞神秘古樸。祭山王:山王為當地苗族首領,楊家將後人征南時,相處和睦,結為弟兄,生死相依,共謀家園發達、福及子孫。祭山王既是祭祀祖先生死情誼,也祀望祖先保一方平安。祭祀人念唱祭祀詞,歌隊、舞隊、響器班相互配合,場面肅穆。拜土地:拜土地儀式與祭山王儀式大致相同。由地生萬物,地是祖先和子孫的家園,祭祀土地,也是祀福家園,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國泰民安。開財門:開財門均在主人(農家)庭院及堂屋進行,先庭院後堂屋,舉行開財門儀式,念開財門詞,唱開財門歌,跳開財門舞后,主人打開堂屋,舉行祭祀儀式,祀福主人人畜興旺,前途光明。主人在堂屋備有菸酒、糖果、菜餚,供跳戲班受用。諸儀式及表演結束後,主人以少量紅錢給跳戲班,以示酬勞答謝。

表演內容

搭台跳戲為跳戲班主要表演內容環節,根據事先安排,可在主人庭院或其他公共場所進行。主要節目內容有:打四門、苦竹盤根、雪花蓋頂、撮刀、回刀、一拜、小兒背箭、黃蔦展翅等。掃場:掃場儀式一般在村寨外路邊舉行,主要內容是把妖魔鬼怪掃出去,把興旺福祉接進來。掃場由掌壇師念唱掃場詞,歌隊、旗隊、舞隊、響器班相互應和。收兵、點兵:收兵儀式和收兵歌舞一邊行走一邊歌舞,回到原先出兵、點兵場地。歌舞較為歡快熱烈,意為勝利收兵,回到家園。關箱、吃跳戲飯:關箱即為整個活動結束。舉行關箱儀式是感謝諸神和祖先,同時要燒香鳴炮,祀福來年。其次是把面具、道具和相關內容什物關進箱裡,也意味刀槍歸庫,好好從事農桑。之後,便是喝跳戲酒、吃跳戲飯,有慶祝圓滿之意,村民酒醉飯飽,甚為熱鬧。吃跳戲酒、跳戲飯,酒和菜不上桌,均圍在地上舉行,有沾地氣之意。
蓬萊地戲只跳一天,其內容特殊,表演形式古老。它即具有宋代歌舞“歌者不舞,舞者不歌”的遺風,也具有武王伐紂時期的“前歌后舞”的風格。整套舞蹈層次分明,乾淨利落,有主有輔,有起有伏。其中的“起法兒”動作是戲劇中“起霸”的雛形。每套動作都先“拉架子”而舞,所持刀而舞的表演,並非進行戰爭摹仿,而是純粹的“耍刀”,其遊戲的痕跡很大,具有濃厚的寫意特徵。

特徵

蓬萊地戲的傳承以社會性的、鬆散型家族為特徵,在傳承過程中以自願為主,以祭祀、祈福為目的。由老藝人口傳心授,在蓬萊村相對封閉傳承。傳承由開始的祈福、驅邪降魔作用到現在起到了豐富人們文化生活的作用,對“楊家將”這一歷史故事進行表演,能藉助地戲對歷史尤其是民族的遷徙和相關歷史事件進行了解。
由於經濟的發展,蓬萊村年輕一代外出打工、就學,已經很少有人學習傳統的地戲舞蹈。有些高難度的動作老年人知道卻無法演示,部分動作已失傳。現部分年輕人更是對地戲喪失學習和觀賞興趣,蓬萊地戲面臨著極大的傳承危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