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實際上,早在秦始皇之前,“蓬萊”作為海上神山的名字就已經傳開了。成書於戰國時代的《山海經·
海內北經》中就有“蓬萊山在海中”之句;《列子·湯問》亦有“渤海之東有五山焉,一曰岱興,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日瀛洲,五曰蓬萊”的記載。可見,秦始皇並不享有神山“蓬萊”的發明權。
“蓬萊”作為地名(而不是神山名),最早有文字可考的見於唐代杜佑的《通典》:“
漢武帝於此望海中蓬萊山,因築城以為名。”漢武帝確曾於元光二年(前133)東巡至蓬萊,說他望神山不遇,築一座小城命名為“蓬萊”,聊以自慰,這說法似乎可信:一、至今未見漢代以前的典籍中有“蓬萊”作為地名出現的;二、據清代《蓬萊縣誌》載,蓬萊舊城鼓樓(址在今畫河橋西50米處)的前身,為古城東門,名“望仙”,為漢武帝登臨望海處。
《史記·孝武本紀》載:“入海求蓬萊者,(□正義蓬萊、方丈、瀛州,勃海中三神山也。)言蓬萊不遠,而不能至者,殆不見其氣。上乃遣望氣佐候其氣雲。”
蓬萊山傳說
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其上物色皆白,黃金白銀為宮闕,珠釺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吃了能長生不老。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求大秦江山永固、個人長生不老,使慕名來到這裡尋找神山,求長生不死藥。他站在海邊,眺望大海,只見海天盡頭有一片紅光浮動,便問隨駕的方士那是什麼,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島。”秦始皇大喜,又問仙島叫什麼名。方士一時無法應答,忽見海中有水草漂浮,靈機一動,使以草名“
蓬萊”做了回答。“蓬萊”者,“蓬草蒿萊”也。據說,蓬萊這個神山名就是這樣來的。
![蓬萊山 蓬萊山](/img/2/2cc/cGcq5SOlNGMzEjYjJTY3ImNlBTM4EWYyEjMkV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