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體長25-40厘米,體表黃色,布有紅色至棕色條紋,側線高位,背鰭、臀鰭和尾鰭透明,有黑色斑點。
背部有13根毒棘。背鰭很高,鰭棘細長,鰭膜深裂;胸鰭羽狀,甚長大,伸越尾鰭基,鰭膜深裂,14枚;腹鰭胸位;臀鰭6-7枚,刺有3根;尾鰭圓形。鰭條的根部及口周圍的皮瓣含有能夠分泌毒液的毒腺。
有1跨臉頰的骨質脊和部分覆蓋眼和吻的襟翼;兩眼上方有數根觸鬚。吻長而狹,背面中央凸起。眼中等大,上側位。眼間隔狹而凹入。口端位,斜裂,上頜中央有一凹刻。上下頜和
犁骨具牙,
齶骨無牙。
鰓蓋骨具一扁棘;鰓孔寬大。體被圓鱗或
櫛鱗。
棲息環境
多棲息於溫帶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內,也會在在橋樁、沉船殘骸、水草叢中生活。活動深度範圍通常為1-50米深,但也有棲居於深海300米左右的蓑鮋。
生活習性
行為
夜行性,海水魚,夜晚於黑暗的水中緩慢地起伏背部和臀部的鰭條進行遊動,太陽升起後則會躲藏於珊瑚及岩石的陰影中。白天休息時會將頭部低下,完全靜止不動。同伴之間交流通過觸覺、氣味及分泌化學物質。
性格孤僻,喜獨居。當遇到危險時,蓑鮋會儘量張開長長的鰭條,使自身顯得很大,同時用鮮艷的顏色警告對方。如果遇到同樣膽大的魚,蓑鮋就會不停地伸縮全身的鰭條全身的鰭條,一會展開,一會收回。即使該種掉入掠食者的口腔內,掠食者也會因為蓑鮋全身的鰭條而難以進行吞咽,將它吐出的時候還會被毒棘刺傷,導致中毒。
食性
蓑鮋處於珊瑚礁環境中食物網的最高級別。主要以甲殼類動物、無脊椎動物和小型魚類為食。幼年蓑鮋每天進食5.5-13.5克,成年蓑鮋每天進食14.6克。一條成年蓑鮋每年會吃掉等同於其自身體重8.2倍的食物。
日落時分是蓑鮋的最佳捕食時間。在該時間段,所有的魚及無脊椎動物都會回到其休息的地點,夜行性魚類則出來覓食。因為周圍的動物都已經準備休息,所有蓑鮋不需要耗費過多精力去尋找獵物。通常該種會靜悄悄地在珊瑚礁周圍遊動,不經意間突然進行攻擊並捕捉受害者。當蓑鮋企圖獵食小魚的時候,通常會展開胸部的所有鰭條來遮住自己尾鰭的運動,加上自身鮮艷的顏色與珊瑚礁背景融為一體,獵物就不容易受到驚嚇。從而令捕獵變得更容易。
蓑鮋以大口吞噬的方法襲擊獵物。由於此過程太過迅速而圓滑,與受害者一同的其他魚可能都沒有反應過來。因此蓑鮋可以繼續追捕其他不知情的魚。
該種有時也會在空曠的海面進行捕獵。其會在離水面20-30厘米深度的區域觀察小魚群,當小魚群躍出水面企圖躲避另一位捕食者時,蓑鮋會游到它們的下方等待它們落回水中,然後進行攻擊。
如果兩條雄性蓑鮋在捕食時相遇,那么更具有攻擊性的雄魚會變暗自己的體色,並將自己的毒棘指向另一條雄魚。而弱者則會折起胸鰭,然後遊走。
分布範圍
該種自然分布的地區有:美屬薩摩亞,澳大利亞,汶萊達魯薩蘭國,高棉,中國,聖誕島,科科斯群島,庫克群島,沙群島,斐濟,法屬玻里尼西亞,關島,印度尼西亞,日本,吉里巴斯(吉爾伯特島,吉里巴斯島島,鳳凰島),韓國,馬來西亞,馬紹爾群島,諾魯,新喀里多尼亞,紐西蘭,紐埃,諾福克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皮特凱恩,薩摩亞,新加坡,索羅門群島,泰國,東帝汶,托克勞,湯加,吐瓦魯,美國(貝克島,萊恩群島),萬那杜,越南,瓦利斯和富圖納。
該種自然分布的海域為:東
印度洋,東、西太平洋中部,西南、東南
太平洋。
繁殖方式
只有在繁殖期,蓑鮋才會和其他同類有所接觸。在這種情況下,一條雄魚會被多條雌魚追求,數條魚一起行動,形成一個有3-8條魚的魚群。
當蓑鮋準備繁殖的時候,其兩性之間的外貌差異會變得較為明顯。雄魚體色變暗,發黑,顏色顯得更均勻,白色條紋不明顯。已經孕育成熟魚卵的雌魚體色會變的蒼白,腹部、咽部及吻會變成白色。這樣的顏色變化對雌性找到雄性更加容易。
求愛會在黑夜即將來臨的時候開始,一般是由雄魚發起的。當一條雄魚找到一條雌魚的時候,雄魚會躺在海底面,眼睛望向水面,同時用腹鰭支撐著自己,然後圍著雌魚轉圈。轉了幾圈後,雄魚開始游向海面,雌性尾隨其後,途中還會抖動自己的胸鰭。在交配產卵之前,兩條蓑鮋可能會在水中沉浮升降數次,最後一次結束時兩條魚會在水面下盤旋遊動。雌蓑鮋隨即釋放出它體內的卵。卵囊中有2根中空的粘液管,因此它們可以緊貼著水面漂浮。約15分鐘後,卵囊的粘液管被海水灌滿,其變為直徑2-5厘米的橢圓體。在這些粘液構成的卵囊中,有1-2層的獨立卵體,每顆卵囊含獨立卵子數量2000-15000枚不等。當雌魚產卵完畢後,雄魚便釋放自己的精子,精子會穿透粘液質卵囊並使內部的卵受精。
在求偶期。雄性蓑鮋的性格會變得異常激動和易怒,當有其他雄性蓑鮋或非同類物種進入其領地的時候,此雄魚會將自己的毒刺指向入侵者並靠近,然後在毒棘對準入侵者的情況下在它的周圍四處遊動。接下來,兩條雄魚會面對面“坐”在一起,攻擊者會用捕食時抖動脊椎的方式向著入侵者示威,隨後攻擊者晃動頭部,試圖去咬入侵者的頭部。此時攻擊者要么被嚴重刺傷,要么會進行下一輪攻擊,直至入侵者逃離。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蓑鮋在其原生地內分布廣泛。且被引入西大西洋,在那裡該種的數量增長十分迅速。沒有已知的嚴重威脅,因此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無危”。
保護級別
蓑鮋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