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頭覆面葬

是指用物體將屍體頭面覆蓋的習俗。江蘇灌雲大伊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 37 座石棺墓,墓主的頭部均用紅陶缽覆蓋,缽底有的穿孔。大伊山石棺墓的年代與山東大汶口文化早期差不多。

陶缽蓋頭習俗還在江蘇連雲港二澗村、新海連市大村和馬家浜文化的圩墩、草鞋山等等遺址中有所發現,表明此種習俗在長江下游地區是有一定的分布範圍的。甘肅齊家文化和代、西墓葬中,則發現有用麻布或絲帛遮蓋頭面的習俗。這種習俗可能是後世覆面紙習俗發展的前身。覆面紙習俗是指人死後用紙或布巾覆蓋在死者的臉上或身上的習俗。古文獻記載覆面紙習俗源於吳王夫差悔不聽伍子胥之言,導致被越國所滅,故死時愧對子胥,“遂蒙絮覆面而死”①。新石器時代和時期蓋頭覆面葬俗,其寓意當與吳王夫差的無面目見子胥而以帛幕覆面而死的意義不同。從大伊山墓覆面陶缽有穿孔的現象看,其實應持有保護屍骨頭面和保持靈魂(氣息)不滅的雙重含意,齊家文化和時期的布帛覆面,恐怕主要是出於妥善斂屍、保護頭面及肢體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