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在中國山西、甘肅和新疆宣教的英國女傳教士,曾多次沿“絲綢之路”穿行於戈壁沙漠,把福音傳給各族人民。她們是最早穿越戈壁沙漠的西方婦女,著有《戈壁沙漠》等書。
基本介紹
- 本名:蓋群英
- 出生地:吉爾福德(Guildford, England)
- 出生日期:1878年2月21日
- 逝世日期:1952年4月30日
- 外文名:Alice Mildred Cable
- 國籍:英國
- 信仰:基督徒
早期背景,山西宣教,絲路傳奇,寶貴遺產,
早期背景
蓋群英(Alice Mildred Cable)於1878年2月21日出生在英格蘭吉爾福德(Guildford, England)的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位具有紳士品格的布商。群英是家中的長女,下有三個弟弟和兩個妹妹,在家教嚴格的氛圍中長大。每主日她都跟隨父母去教會做禮拜,常常聽到關於上帝審判的訓誡,因此小群英常常被嚇得睡不著覺,深怕一覺醒來身在地獄裡。一天夜晚,她夢見耶穌與她和一群小孩子在一起玩,由此她開始認識到神的愛就像父愛般的溫暖。在一次為少年人舉行的宣教會議上,12歲的群英接受耶穌基督為她的救主,此後她繼續不斷地參加每周一次的少年聚會。15歲時,她得遇中國內地會女傳教士艾美麗(Emily Whitchurch),在她的感召與帶領下,群英清楚地知道上帝呼召她去中國事奉他。但父母對女兒另有想法,送她到學術嚴格的吉爾福德高中去讀書,並想盡辦法打消女兒去中國宣教的想法和計畫。但蓋群英堅定不移,還在高中時就自己和內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聯繫,畢業後馬上進入內地會學校接受訓練六個月之久。然後前往倫敦,在國王學院學習人文科學並受訓成為一名藥劑師;同時每周五晚上還要到聖經學校深造,預備自己成為一個傳教士。
1900年,蓋群英已經裝備好自己,並打算和一位即將成為傳教士的年輕人結婚之後同去中國。正當此時,中國爆發了義和團之亂,這一事變改變了那位青年人的初衷,於是前來告訴蓋群英說,他不打算去中國做傳教士了,並要蓋群英選擇或者結婚留在英國,或者獨自一人去中國。雖然蓋群英對此感到極度的痛苦和失望,但她仍然不肯放棄中國。最後在1901年秋,她毅然終止了婚約,順從上帝的呼召,獨自搭船前往中國。抵達中國後,她先在上海學習語言,待時局穩定後,才啟程進入內地。
山西宣教
一年後,蓋群英得遇內地會資深女傳教士馮貴珠(Evangeline “Eva” French),彼時她已經在中國宣教6年,富有獨立和冒險精神。在義和團之亂中,她曾率領一隊傳教士(10女2男2童) 從山西平陽逃抵漢口。蓋群英與她相識後,結為親密無間的宣教夥伴,從此一起同工直到終生。1902年,她們接受內地會差遣,一同去往山西霍州地區,與當地教會合作,從事婦女宣教工作,每日向那些居於深閨之內沒有受過教育的婦女傳講耶穌基督,分享基督之愛。雖然她們喜歡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但並沒有以此為滿足。她們時常彼此探討什麽才是中國教會當下最需要的。當她們認識到中國教會中極端缺乏受過教育的基督徒婦女時,就決定既要做傳道人,也要做聖經教師,通過辦學來培訓基督徒妻子和母親。不僅如此,她們還要培養出中國婦女傳道人,以便將來可以接替她們的工作,使福音薪火代代相傳。她們也要訓練更多的婦女能夠讀書識字,以便將來有能力做好各項教會工作。
1904年,蓋群英和馮貴珠在霍州創辦了一所女子學校,首批學生24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有70多位少女和已婚婦女在這裡接受教育。蓋群英根據實際情況設定課程,教她們讀書識字、基督教信仰、科學和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同時也讓學生們與各自家庭保持著密切聯繫。每逢農忙時節,她們就給學生放假,讓他們回到各自的家,幫助家庭春種或秋收。她們也關注女人纏足問題,以及孩童生活狀況,特別關注溺殺女嬰之惡俗。蓋群英也鼓勵學生們去思考自己的生活與人生,去探索自己周圍的世界。蓋群英早年在吉爾福德高中的教育背景,促使她樂於向學生們講授中世紀的歷史和民主,因為她覺得這些很適合當時處於政治動盪中的中國社會。
1908年,蓋群英和馮貴珠返回英國述職時,見到貴珠的妹妹馮貴石(Francesca Law French),她決定與兩位姐姐一起去中國宣教。此後她們以宣教“三姝”(Trio)著稱,終生未婚,一直生活、工作在一起。休假期間,她們共同禱告,求神為擴展她們的辦學事業預備資金。雖然她們從來沒有公開募過款,卻收到足夠的資金去建造一座可容納600人的教堂和一座可收納86位學生的學校。1910年,當教堂和學校落成開放時,三姐妹為來自周邊地區的婦女舉辦一個為時6天的宣教大會,共有500多位婦女參加。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女人常年深居閨閣,足不出戶,這次大會可說是史無前例。在大會結束之時,有250位婦女起身分享她們這些天的學習收穫。
她們學校的學生逐漸增加到100人,到1913年,第一班師資班畢業。在內地會於1922年在上海召開的大會上,蓋群英應邀參與大會的領導工作、討論並演講。她演講的專題是關於培養中國基督徒婦女領袖方面的。她還特為《教務雜誌》(Chinese Recorder)撰稿,論述了她們婦女聖經學校的工作。文中她主張婦女在中國教會建設中的屬靈恩賜應當為教會所公認,因為她看到在中國男權文化的背景中,中國男人很不情願承認中國婦女的恩賜,於是她呼籲這種狀況應當改變。
在20多年時間裡,蓋群英和馮氏姊妹及其他同仁,共培養造就出1000多名女傳道人和聖經教師。到1923年,蓋群英的畢業生中有130人成為教師,由她們又培養出5000多人來。在她不懈努力下,大批的婦女聽到福音,受到教育,霍州因此一度成為基督教婦女工作的中心。此外她們還在霍州設立了診所和戒毒所。由於她們的教育體制和方法先進,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高質量,因此當山西巡撫於1923年決定在全省開辦70所學校時,蓋群英培養出來的師資均被要到各校任教,甚至連她的中學學生都被挑去各校擔任教員。但就在這時,三姐妹急流勇退,覺得應該換軌做些其它事情了。
絲路傳奇
三姐妹決意離開她們在山西工作多年的宣教站,要到中國更為遙遠、偏僻的傳教士未至之地傳福音。當她們聽說從甘肅到新疆1000多英里之遙的絲綢之路上尚無基督徒之腳蹤時,內心就很有負擔。於是姐妹三人制定出雄心勃勃的西行計畫,決心穿越茫茫戈壁沙漠,把福音傳入沿途村鎮。1923年6月11日,她們離開山西前往甘肅。當她們抵達第一個目的地張掖時,已經歷時9個多月,走過800多英里路了。
時在張掖有一個很小的教會,該教會的牧師看到蓋群英姐妹三人到來非常高興,以為上帝垂聽了他的禱告,因為他實在需要這些有經驗的女傳教士。在這種情況下,三姐妹感到很為難,因為她們本不想在張掖久留,但又不好拂了他們的期盼。無論如何,這位牧師極力勸說她們留下來,至少要留到夏季再走,並許諾到秋天或冬天時,教會派一隊人和她們一起出去,到周邊地區去傳福音。再三挽留之下,三姐妹只好留了下來,為張掖的基督徒男女開辦了一所聖經學校。是年夏末時,有50多位信徒受洗,教會人數倍增。金秋時節,三姐妹帶同教會同工一起到附近城鎮集市上傳福音。她們在集市上高唱聖詩、布道、出售聖經和福音書冊。農民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到集市上採購他們所需用的東西。在買賣東西之同時,他們也順便到蓋群英她們的帳篷中來聽福音,走時還買些基督教福音書冊帶回去。每當集市結束時,三姐妹就到附近各村鎮去開福音布道會,還特別向那些穆斯林婦女傳福音。許多來參加聚會接受教導的人都是文盲,因此教他們識字成為首要之事,以使他們能夠閱讀聖經和其他屬靈書籍。在其後三年里,共有523人在她們舉辦的查經班裡學會了讀書識字。三姐妹再進一步訓練一些人成為傳道人,這樣當她們離去時,福音可以在這一帶地區繼續傳揚下去。
1924年底,蓋群英與馮氏姐妹沿著絲綢之路繼續西行,於是年冬天居於肅州(酒泉),這裡是進入茫茫戈壁沙漠的最後一個城鎮,因此許多旅行者通常都在這裡調整身心,備足給養。當時三姐妹帶著一群張掖教會和聖經學校的信徒和學生,蓋群英一路訓練他們傳福音,然後差派他們出去,或在街上布道,或進入住戶向家庭主婦們傳福音。蓋群英要求她的學生們熟讀聖經,並且啟發他們發現問題,並自己回答問題。讓他們的信仰紮根在神的話語上面,而不是停留在一個膚淺的層面上。到春天時,大部分學生都回到了張掖,只有很少幾位留下來協助她們。三姐妹時常利用夜晚舉行兒童崇拜會,孩子們的父母往往被動聽的音樂所吸引,漸漸樂意留下了參加聚會,聆聽福音信息。孩子們亦把學到的讚美詩、禱文和聖經經文轉教給自己的父母。三姐妹因此成為酒泉民眾中間的知名人物。
1925年夏,三姐妹花了兩個多月時間,遍訪從酒泉到甘肅邊界一帶的所有城鎮。在這一旅程中,她們無論是在路上,還是在客棧中,都向所有她們遇見的人傳福音。蓋群英總是策略性地為她們的未來制定出最好的計畫。因為宣教是她們的主要目的,因此她們常常花上許多時間,深入到那些遠離絲路的地方去傳福音,為的就是讓更多的人聽到福音。她們在敦煌也待上好一段時間,數世紀以來,這裡是印度人、漢人和西藏人相匯的樞紐。當漢人沉溺於鴉片菸癮之中時,回民曾一度控制著敦煌的商貿活動。
1925年冬天,三姐妹回到酒泉繼續她們的聖經學校。次年夏天,她們沿著絲綢之路向西北行,穿過戈壁沙漠前往烏魯木齊。為避開夏季白天的炎熱,她們常常乘夜晚涼下來之後趕路。沿途為她們提供住宿的地方都是些非常原始的小客棧,且很難找到乾淨的水。她們向客棧中南來北往的人傳講福音,常常和人們一起圍坐在院子中間的篝火旁,與他們邊吃邊談。當到達甘肅和新疆的交界處,為拿到烏魯木齊官員發給她們“通行證”,她們需要等上好幾天,才能繼續趕路。藉此時機,她們就向那些一同等待穿過邊界的人傳福音,唱詩給他們聽。拿到通行證後,她們花了6天時間,行程150多英里,到達了新疆的哈密。沿途無論誰請她們到家裡去,她們都抓住每一個機會傳福音給他們聽。最後到了烏魯木齊,她們受到當地兩個男傳教士的歡迎,並且受到新疆省長的會見。1926年,三姐妹從烏魯木齊又行過700多英里的路程,抵達中俄邊境,她們取道西伯利亞回到英國倫敦休假。
在英期間,蓋群英應邀到許多教會演講,報告有關中國的一切。在1926年夏天召開的內地會年議會上,她敦促更多的人到中亞商貿路上去,因為在這條路上可以遇到來自中亞各國的人民,而這些國家大都是對傳教士關閉的。她還特為內地會刊物《億萬華民》的讀者寫了一封信,呼籲更多人支持或投身宣教。
1928年3月,蓋群英偕馮氏姐妹重返中國。回程十分艱難,因為當時中國正值兵荒馬亂的年代。她們在路上整整旅行了8個月,直到11月才抵達甘肅。在她們離開中國這段期間,幾乎所有的傳教士都因內戰被迫離開中國,或撤退到沿海城市,因為他們害怕當年義和團大屠殺會重演。內戰導致了20多萬人被殺,而且形勢更加惡化。
在隨後幾個月中,三姐妹開始新的征程,沿著絲綢之路到西藏和蒙古交界處廣大地區傳福音。沿途她們發現許多城鎮的城門都緊鎖著,以防止回軍的進犯,因此她們在傳福音的程途上多次受阻。但所到之處,皆有許多民眾聚攏來聽她們宣講福音。當她們在回民地區旅行時,都謹遵穆斯林飲食上的禁忌,儘可能減少她們與當地民眾之間不必要的障礙。當她們再次到達烏魯木齊時,便去探訪那些政府官員和她們的眷屬,類似這樣的造訪,只有她們才可能做到,而那些男傳教士則不方便接觸女性。三姐妹組織了一個婦女宣道會,使得當地教會女性信徒穩定地成長。
1930年2月,三姐妹踏上回返酒泉的行程。途中他們在吐魯番停留了一個月,因為那裡還是福音未至之地,期間她們走訪家庭或舉行公眾聚會。當她們再次來到西藏和甘肅交界處時,看到一個可喜的變化,就是當地駐軍的一個司令官竟然向她們購買聖經。當時她們的聖經已經售光,蓋群英只好把自己的那一本聖經送給了他。在這次長達16個月的旅行布道中,她們共走訪了2700多戶人家,舉行了665場福音聚會,售出4萬多本聖經。
三姐妹在酒泉度過了一個冬天,見證了當地基督徒的慈行善舉。1931年春天天氣轉暖後,她們再次出發前往蒙古交界地區。沿途她們看到許多以前宣教路上遇到的人們,欣喜地看到她們先前播撒到福音種子已經悄悄地發芽生根了。
同年夏天,戰爭蹂躪了酒泉,許多平民百姓被殺。三姐妹決定離開這裡。是年秋天,她們離開酒泉到敦煌,受到當地民眾的熱情歡迎,雖然她們離開那裡已經多年了。她們利用一個回民客棧舉辦福音聚會和崇拜,並且驚喜地看到竟然有那么多人來參加,而且發現一個新的教會已經在這裡悄然出現,因為多年前她們經過那裡時,為民眾留下了聖經,有些人通過讀經而信了主。但是不久,穆斯林軍來到,占領了敦煌,整個城市落入穆斯林手中。穆斯林軍隊控制了絲綢之路600英里之遙的大片地區。穆斯林將軍馬仲英把三姐妹召到他設在安息的總部,這裡距敦煌有80英里之遙。馬仲英向她們索要醫療物品,要她們每日為他療傷。三姐妹深怕他把她們據為人質,因為這人的性情殘忍且不可預料。故當將軍傷愈後,就請求允許她們回敦煌,最後竟然得到他的允準。離開前,蓋群英斗膽送給這位將軍一本新約聖經和“十誡”,並希望他能夠認真閱讀,並在今後的生活中實行出來。
回到敦煌後,因局勢險惡,三姐妹開始準備逃亡,雖然她們知道看守兵丁早已接到不許她們離開的命令。1932年4月,她們收拾好行囊,就好像她們平常要到附近出一趟門一樣。她們也收拾好自己的居所,使其看上去仍像有人在裡面居住一樣。有一天她們得知城外的守兵放假一天,便將此看為從神而來的一個兆頭。於是她們急忙離開城區,穿行入沙漠。當她們被兩個士兵叫住要她們出示通行證時,蓋群英只好把毫不相關的中央政府頒發給她們的護照拿出來給他們看。那兩個目不識丁的士兵看後就揮手讓她們通過了,這樣她們就繼續著充滿危險的旅程。旅途上幾乎看不到行人,房屋十舍九空,客棧大都廢棄了,她們只好靠著隨身攜帶的食物為生。途中蓋群英還不幸被驢子踢傷,而且傷勢一度很重。無論如何,她們經歷千辛萬苦,最後總算安全抵達烏魯木齊。此時她們清楚知道中國政局越來越糟,戰爭已不可避免,因此她們決定離華返英,否則性命堪憂。
1935年,蓋群英她們再次來華,為獲得去往烏魯木齊的通行證又整整等待了一個冬天,最終她們再次踏上絲綢之路,所到之處皆受到熱烈的歡迎。當然她們沿途也看到戰爭給廣大農村帶來的創傷,許多村莊被摧毀。她們一路傳福音到敦煌,在那裡使多人受洗歸入基督。然後到酒泉,在那裡又逗留了6個月之久。雖然當時傷寒病流行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但她們仍然堅守在那裡,並且辦起了兒童班、查經班和識字班。由於時局持續動盪,戰爭頻仍,蓋群英亦一直為哮喘病所困擾,到1936年,新疆當地軍閥又命令所有的外國人都要離開甘肅和新疆地區。形勢所迫,三姐妹只好打道回府,最後於1937年返抵英國,此後再也沒能回來。
寶貴遺產
從1923年到她們離開中國時為止,在14年時間裡,三姐妹駕馭著馬車,先後五次行走在絲綢之路上,把福音和基督之愛傳給沙漠深處的各族人民,因此她們廣為人知,被尊為“仁義之師”(Teachers of Righteousness)。她們使耶穌基督之名為絲綢之路上眾民所知,她們沿途所發放的各種文字的聖經和福音書冊被帶往亞洲各國。通過她們多次造訪,與各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她們也因此獲得了廣泛的尊重,為絲綢之路沿途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她們親手培訓出來的基督徒繼續她們未竟的事業,甚至把她們的影響傳向更遠的地方。
十多年絲路宣教生涯,使她們成了“戈壁通”;而沙漠生活的磨練,也使她們成為名副其實的“女強人”。三人中間,雖然馮氏姐妹的年齡都比蓋群英大,但因蓋群英最善寫作與交流,故在許多事上都是由她來籌劃,設定目標,因此馮氏姐妹尊她為“我們的明星”。但蓋群英總是把自己的恩賜和取得的成就都歸於與馮氏姐妹的合作。由於她們是最早穿越戈壁沙漠的西方婦女,故回到英國後,立刻被視為傳奇性的人物。蓋群英先是服務於聖經公會,並曾擔任聖經公會副主席。她經常應邀到宣教會議上演講,呼籲並組織婦女參與並支持宣教。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為婦女志願者服務機構(Women’s Voluntary Service)工作。蓋群英還應邀到皇家地理學會授課,並且被伊莉莎白女王邀請到白金漢宮茶敘。因著三姐妹的傳奇經歷,她們先後獲得皇家地理學會頒發的“李文斯敦獎章”(the Livingstone Medal),和皇家中亞學會頒發的“阿拉伯的勞倫斯紀念獎章”(the Lawrence of Arabia Memorial Medal)。
此外,蓋群英還與馮貴石合著了多部有關中國宣教的著作,如《不再一樣》(Something Happened)、《穿越玉門關與中亞》(Through Jade Gate and Central Asia),以及《戈壁沙漠》等書。蓋群英主要負責匯集、整理資料和寫作,馮貴石負責校對和修訂工作。其中最為著名的《戈壁荒漠》(Gobi Desert)一書於1943年出版,該書記錄了從1923年到1936年之間三姐妹多次穿行戈壁沙漠的傳奇故事,被認為“是許多關於中亞和沿著絲綢之路穿越中國西部沙漠的好書中最好的一本”,受到學術界的公認。蓋群英雖然是個傳教士,但書中並沒有多少說教的內容。書中人物,上至王公將相,下至販夫走卒,她都觀察得細緻入微。她就像一個高超的素描家,許多場景和人物在她的筆下,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同時也把讀者帶進了那個時代,以及那種氛圍之中。她們的著作不但受到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和地理學家等一致的推崇,也廣受社會大眾所喜愛。
1952年4月30日,蓋群英因帶狀皰疹發作而逝世於倫敦,享年7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