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石

蓋石

蓋石洞位於綦江縣中部,距縣城32公里,是川黔古道上的一個古鎮。由於貴州自古以來無鹽,川黔古道是將重慶四川鹽運入貴州的生命線。

甩甩橋,因劉德華主演的《失孤》 聞名。2020年6月22日,蓋石洞遭遇新中國以來最大的洪水,該橋被沖毀,引起全國人民關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蓋石
  • 別名:蓋石洞
  • 所屬地區:重慶市綦江縣篆塘鎮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經濟,交通運輸,風景名勝,甩甩橋,蓋石老街,文物,

建制沿革

1935年建蓋石鄉
1958年併入東溪公社
1961年置蓋石公社
1984年改鄉
1993年建鎮
2001年撤銷將。渡沙、聯合、解放、白坪、文勝、白泉等6個村和蓋實居委會劃歸篆塘鎮管轄,將插旗村劃歸扶歡鎮管轄。

行政區劃

1997年,面積31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渡沙、聯合、解放、白坪、文勝、插旗、白泉7個行政村和蓋石洞1個居委會。

經濟

綦江河是重慶市梯級渠化開發最早的河流,從上世紀30年代起,國民政府在綦江河幹流上興建了8級渠化梯級,為支持全民抗戰的偉大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蓋石洞樞紐位於綦江區蓋石洞鄉下游600m處,上距羊蹄洞樞紐16.26km,下距豬灘樞紐13.62km,建於1938年11月至1941年2月,為綦江幹流梯級渠化中自上而下的第二級。為提高樞紐航運和發電效益,經航、電部門協商一致,將對蓋石洞樞紐電站在原壩址進行增效擴容改造,2013年,工程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
工程完工後,蓋石洞樞紐正常蓄水位由255.90m提高到269.00m,死水位為264.50m,渠化航道里程由3.6km延長至15.1km;上游最低通航水位為267.50m,與上游羊蹄洞樞紐下游水位相銜接;下游最低通航水位為244.00m,與下游規劃的豬灘樞紐上游水位相銜接;船閘有效尺度由70×8(4)×1.5m提高到120×12×4m,通航船舶由50t級提高到500t級,滿足工程上、下遊河段Ⅳ級航道的規劃要求。

交通運輸

川黔古道水路,川黔古道。唐未,楊端應募入黔,由綦江經松坎、新站、桐梓進入遵義。宋元明清,蓋石洞也成為川鹽入黔的主要幹道。洪武十五年(1382年)至二十五年(1392年),明廷對重慶經綦江、松坎、桐梓、遵義至貴陽驛道進行整修。抗日戰爭期間,蓋石洞是由重慶經綦江水運至松坎,再轉貴陽的“築治”聯運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1935年,川黔公路通車。1937年,四川鹽務局借來汽車四輛,才始用汽車運銷官鹽入黔。商運及各支線鹽運銷售,仍依賴人背馬馱。
自貢鹽區長江航運至江津江口設鹽定轉運綦江,再由綦江轉運至蓋石洞、羊蹄洞,由羊蹄洞至松坎。據《貴州明清鹽運史考》記載:綦岸特別打造船隻三百餘艘,船隻設計因水而策。據《中國河源大典》記載,清鹹豐年間,綦江當地人製作了一種純由木板釘合而成的航運“軟板船”。
由綦江至蓋石洞,一段五十艘,每艘裝鹽六十包;
由蓋石洞至羊蹄洞,一段七十艘,每艘裝鹽四十包;
由羊蹄洞至清水溪,一段七十艘,每艘裝鹽十包。
渝黔鐵路,原設有兩河口站
渝黔公路(滿防線)

風景名勝

甩甩橋

橫跨綦江河上的鐵索橋,始建於1978年,跨度150米,寬2米,距水面約20米,以鐵鏈鋪以木板構成,左右兩側各有鐵鏈當扶手,橫跨綦河,連線綦江區的篆塘鎮和扶歡鎮兩地,給兩岸居民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捷。因劉德華主演的《失孤》在此取景而成名。在1998年8.7特大洪災中,甩甩橋就被洪水沖毀過一次。
《失孤》圍繞這座橋演出時長8分鐘,全方位的展現了甩甩橋,以及橋連線的川黔鐵路和201國道,和橋兩側的人家。正值春夏之交,甩甩橋兩岸的鬱鬱蔥蔥在陽光下,輝映著嫩黃的光澤。明媚春光里的井柏然,刻畫了一個19年的遊子,對母親懷抱的渴望。嘰嘰喳喳放學回家的小學生,飛奔著跑過橋去,那撲向父母臂彎的背影,加深了他內心的徘徊和掙扎。

蓋石老街

因《傻兒師長》在此取景而成名。《傻兒師長》是1992年首映的重慶方言喜劇。該劇以國民黨重慶挺進軍總司令范紹增為原型,播出後廣受好評,先後拍攝了《傻兒軍長》和《傻兒司令》兩部續集。
  • 3
    《傻兒師長》取景老街下場口
該劇把第一個鏡頭,對準了蓋石老街的下場口。這裡原是川黔鹽運古道的水路碼頭

文物

起鹽碼頭碑
清代鐫刻的“起鹽碼頭”四個大字,銘刻著當年蓋石洞碼頭的繁華。
永定幫規碑
邊長1米左右的方形石碑,碑體鑿進成長方形淺龕,龕頂有三角形檐頂,檐頂為突出圓球。碑龕體左右有對聯一副:
以正成規永垂古,
天良返意不昌榮。
沒有橫批,但碑頂有“永定幫規”4個字。
學道愛人碑
為光緒十五年民眾所立,紀念當時綦江縣令趙履瀛重視教育、投資文教的事跡,該碑在《綦江縣誌》(清道光版)有記載。
乾隆丙午年水位線
刻在上遊河岸的石樑上,現在仍然能看清“乾隆丙午年水淹至此。黃維椿記”字樣。它比1998年8.7特大洪災水位高4米,足見當時水勢之大。
中華民國癸酉歲水位線
在乾隆丙午年水位線下游約500米遠的對岸,這裡有兩塊巨石相依在一起,其中一塊靠河那面刻有:“中華民國廿二年癸酉歲正月廿六水漲至此”字樣。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即1933年,此水位線比乾隆丙午年(公元1786年)水位線低一些。
兩處洪水線碑刻已被列入綦江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